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十万个暖心的陌生感动(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评论员 范洪岩 《 健康时报 》( 2017年04月11日   第 01 版)

  “坐火车,夜里隔壁床一位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起夜,顺便帮我掖了一下被子,当时我在下铺没安全感,一直没睡着。”这是近日一个网络热门话题——“哪件事让你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感动”其中的一条回复。

  在网友留言区,类似的评论多达11万条!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救命恩情,到陌生人的一句“生日快乐”,每一条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我们真的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

  为何陌生人的一个简单举动就能感动你,也让围观的人暖心?其实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共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也就是说,当一个事物触动了你的内心,有了情感上的理解和交流,就会化解界限、产生共鸣。

  面对陌生人,我们一贯抱有戒备心理。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要跟不认识的人一起走……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告诫。所以当陌生人做出温暖举动的时候,往往更令人感动:原来我正被世界温柔相待! 

  因陌生人的小小举动,倏尔感受到世界对自己的关爱,也与人们自身所处于或孤寂或绝望的负面情绪有很大关系。身陷负面情绪中的人,脆弱、敏感,更容易被他人的温暖举动所感染。

  当代心理学普遍认可的人类四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悲伤、恐惧,其中负面情绪就占了三种!处于快节奏、高强度生活中的现代人更是难以幸免。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处顾问费立鹏博士曾发出警告:一些负面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会造成较大压力,控制不好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如果你正处于负面情绪之中,该怎么办?别压抑,告诉他人!美国一项研究结果发现,经常压抑、隐忍悲愤情绪的人,罹患癌症的几率比常将内心情绪表达出来的人高出70%!所以为了健康,别苛责自己,也别刻意压制,不妨敞开心扉,多将悲伤苦痛向他人诉说。

  卡尔·罗杰斯教授这样描述孤独:宛若一个在黑洞里走了很久的人,不断叩着石壁,问道:“外面有人吗?”他终于听到了,外面有人说:“我在这儿。”孤独感等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细小瞬间被瓦解。

  “曾被温柔以待,事无巨细,均馈之以社会”,这是一位普通网友的留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身边有人陷于情绪低谷,也千万别吝啬指尖的温暖,一个微笑、一段陪伴,可能就是溺水之人的救生圈,让悲观者从沉痛中抬起头。

  当每一个绝望之时的温柔相待都能传递下去时,温暖也会像春风一样吹拂至我们内心的角落。而每一分乐观的情绪,也都在滋养着健康的体魄!

十万个暖心的陌生感动(健康中国)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