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表达情感呼唤更多“枕下情书”(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暨佩娟 《 健康时报 》( 2017年03月07日   第 01 版)

  宁波一对夫妇的“枕下情书”近日走红网络。

  这对夫妻都在宁波市北仑人民医院工作,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护士。因为黑白两班相隔,常常是一个下了夜班,一个在去值班的路上。医生丈夫从新婚之夜开始,就常在枕头下留张纸条给妻子,或暖心宽慰,或深情告白,或理性沟通,不过寥寥数语,却温暖呵护了妻子的心。同样,妻子也报以温柔的回信。

  这一写,就是27年。在这个动动手指就能联系到任何人的网络时代,手写书信已不多见,坚持近30年更是难得。作为人类最传统、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手写的文字,见字如面,一笔一划,镌刻进了书写者的柔情和心意,也最能打动人心。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与现在一些烧钱的情感表达方式相比,“枕下情书”尽管有“时差”,却让人体味到爱情本身的纯粹与美好,犹如一盏清茶,没有咖啡的浓酽和牛奶的甜腻,却暖人脾胃,清爽身心,让人愉悦踏实。

  50多岁的人了,能把“爱”字挂在嘴边吗?

  这位做护士的妻子认为,“爱不分年龄大小,未到终老的那天都不放弃说爱”。身边许多几十年如一日的恩爱夫妻之所以能让爱情保鲜,其秘诀之一正是不吝于向对方表露爱意,并在互动中产生良性循环,相互激发出内心更深层的情感,从而维持感情的温度。就如故事的女主人公看到字条后,“反反复复看了许多遍,终于在甜蜜中沉沉睡去,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为又一个夜班做好了准备”。

  早晚见不着面,就留“枕下情书”,不在一个城市生活,就每天固定时间打一个电话,这些微小的习惯,强化着彼此的默契与信任,足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成为维系感情的最强纽带。

  话又说回来,夫妻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凡能见上一面,谁愿意在枕头下留一封信给对方呢?医护工作的紧张忙碌可见一斑。

  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医生、警察、记者、消防员等人员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日夜奔忙,工作又苦又累,节奏紧张、压力巨大是常态。作为公共服务的享受者,我们也应更多换位思考,予以更多理解与宽容,尝试以更柔性的方式相互沟通,尽量避免“不愉快”。

  “写枕下情书”也好,“电话诉衷肠”也罢,这些高压人群自己也要善于寻求突破口,疏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健康。

  “枕下情书”无疑让人动容,但比起数十年的亲笔书信,我们其实更希望看到,医务工作者们能过上健康规律的生活,在写信之余,还能有更多和爱人拥抱的机会,面对面地感受对方的温暖。

2017年度·第一届健康中国摄影大赛
表达情感呼唤更多“枕下情书”(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