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吃饭看专业”讽刺的是商家良心(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商 旸 《 健康时报 》( 2016年10月25日   第 01 版)

  俗话讲,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假如烤羊腿里混进了猪骨头,一般食客难辨真假,可要是碰到了天天摆弄动物骨头的人,这“挂羊头卖猪肉”的把戏,恐怕就演不下去了。

  近日,郑州某饭店里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巧事。几位动物考古学家在就餐后,发现吃完的烤羊腿骨头实为猪骨,随即与店家“当堂对质”,并就猪骨的大小形态甚至家养还是野生进行了深入探讨。一番论战之后,这道菜免单了!事情在朋友圈引发热议,大家不禁感叹:“吃饭也要看专业”。

  如此较真的食客,不光这几位考古学家。安徽有位大学生叫薛纯,专业是生物科学,他利用DNA检测的方式,对合肥66个摊点的烧烤肉串进行了成分检测,结果只有19.7%的样品是羊肉,接近七成是猪肉,其余还有鸡肉、鸭肉。要不是小薛这种“鸡蛋里挑骨头”的执著劲儿,有多少“挂羊头不知卖啥肉”的歪门邪道,您都看不破呐!

  民以食为天,而食要以真才能安!为老百姓提供真实和安全的食品,本是商家最基本的诚信和操守,但在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为牟暴利,在食材上抖机灵、耍聪明,以次充好、以劣抵优,不断突破行业的诚信底线。

  要根除食品安全领域的种种隐患,除了法律的严惩和政府的监管外,消费者的监督也不容忽视。无论是深究骨头的考古学家,还是细查烤串的高校学生,不正是因为他们的“斤斤计较”才戳穿了不良商家们的猫腻么?

  说到这里,有人或许会摇头说,我是个普通人,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想监督真是难啊!其实,发挥消费方对食品诚信的监督作用,并不是要我们都能辨得清动物骨头、用得了基因检测,而是能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去曝光欺诈行为,关键时刻不做沉默者。

  方法总是比想法更实在,而且现在很多防伪的标识和方法,都需要通过消费者的操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买的人不去有意分辨、使用,劣质食品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制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和风险也随之降低。

  总之,李鬼越多,行业越乱。而只有买家敢说话,愿较真,才能倒逼卖家规范经营行为,重质量、保安全,从而以需求侧带动供给侧,遏制食品行业失信行为的蔓延。

  鼓励消费者监督,政府部门和正规商家不妨也动动脑筋,比如能不能效仿电商平台的“买家秀”设计,打造一个空间,顾客买来鸡鸭鱼肉、柴米油盐,咱“拉出来遛遛”,是好是坏,一目了然。

图片报道
“吃饭看专业”讽刺的是商家良心(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