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眼角膜有了新来源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胡丹萍 《 健康时报 》( 2015年08月20日   第 23 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家花了十年时间研发的生物工程角膜已完成临床试验上市。这意味着对于部分急需眼角膜移植的患者来说,不再是只能等着捐献移植,生物工程角膜将成为角膜移植的新来源,并可解决国内四成的角膜需求。

  四百万人等待角膜移植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病之一,仅次于白内障。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角膜病盲患者近五百万人,而全世界现有角膜病盲患者近五千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角膜基质异常而引起的,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

  “在生物工程角膜出现之前,我国眼角膜来源只有依靠社会的捐赠。”武汉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张明昌教授说,角膜移植手术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国内外临床上普遍施行的人体眼角膜移植的手术效果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

  但对我国的眼角膜病患来说,人的角膜供体来源太少,完全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专家指出,在我国,每年能开展的角膜移植手术大概只有五千例,这就意味着还有四百多万患者只能无限期地等待供体。

  因此,找到有效的替代物用于角膜移植,成为全世界许多眼疾患者和眼科专家最迫切的愿望。

  换角膜就是给眼换镜头

  除了社会无偿眼角膜捐赠之外,进口国外角膜和开发人工角膜也是目前解决角膜移植问题的渠道之一。

  人工角膜即人工合成制作的角膜,分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眼角膜和生物工程眼角膜。

  “国外的人工角膜产品采用的是高分子材料,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较多,而且目前我国尚未批准引进。”张明昌教授说,目前所说的生物工程的眼角膜,主要就是我国研发的取材于猪角膜的眼角膜产品。

  眼角膜其实就是眼睛前端“黑眼球”表面的一层透明的膜性组织,作用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角膜因为外伤或某些疾病坏了或者不再透明了,就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来更换,让患者重见光明。

  专家解释说,之所以选择猪的角膜,是因为它的角膜解剖结构和组织成分与人类相近,其携带的病毒不太容易传染给人类,通过一定技术去除“细胞”成分,只保留猪角膜的胶原纤维,以降低和避免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再经过剖切成型后用于临床。

  猪角膜采用了位于深圳的一家规范化养殖猪场的猪以保证来源的安全性。“生物工程角膜是用猪角膜脱细胞处理以后,去除了抗原,减少了排斥反应,移植手术和人的角膜差不多。”张明昌教授说。该产品取材于猪眼角膜,经病毒灭活与脱细胞等工艺制备而成,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

  猪角膜可解决四成需求

  据中新网报道称,这种人工生物角膜于今年5月获得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证,商标名称是“艾欣瞳”。它在临床上适用于用药无效的尚未穿孔角膜溃疡的治疗,以及角膜穿孔的临时性覆盖。业内人士预测,生物工程角膜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极大地缓解中国人体捐献角膜短缺的临床困境。

  据悉,目前全国有5家医院在进行“人工生物角膜”临床试验,包括武汉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河南眼科中心和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明昌教授说,武汉协和医院是国内第一个进行生物工程角膜临床试验的医院,共进行了47例手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真菌感染病人术后复发,大多数患者都恢复了有用的视力。

  “‘猪角膜’是板层角膜,实际上只能解决30%~40%的角膜移植手术,但还有60%需要角膜全层移植。”张明昌教授说,这种人工角膜产品只有角膜基质的支架结构,只是模拟了人眼角膜的一部分,缺乏活性的上皮、基质和内皮细胞,移植后需要受体患者自身角膜上皮爬覆、基质细胞长入融合和自身健康的内皮细胞作用后才能获得有效的视力,因此这种产品目前的适应症主要是部分能够采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角膜感染患者,尚不能完全替代人体捐献角膜。

眼角膜有了新来源
视觉健康
上海:发现吗啡开关
重庆:术前检查费可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