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5年03月19日 星期四

人们不了解的病理医生

健康时报记者 刘子晨 《 健康时报 》( 2015年03月19日   第 23 版)

  受访专家:何刚,同济医科大学外科器官移植专业博士,曾在加拿大达豪斯大学外科、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院、芝加哥大学等外科移植中心任资深研究员。现在纽约独立行医。

   

  2015年3月,美国病理科医生何刚医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做了题为《从病理医生角度看美国医学教育、临床病理和科研》的学术讲座,谈及不少病理科医生遭受的误解。

  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病理医生不是看病的,事实上,这是公众对于病理医生最大的误解之一。

  “病理医生不仅必须完全了解他自己的领域,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背景。”美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Ackerman曾这样说。

  “以我为例,作为一名病理医生,我有七年的临床外科经验,尤其是具有五年的移植外科的临床经验。我自己做过很多的肾移植手术,这些临床经验是我做好一名合格的病理医生的基础。”何刚医生告诉记者。

  何医生说:“在西方国家,病理学被当成临床学科看待;而在国内,病理学却一直被定位成基础学科。”

  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周晓军教授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般老百姓,十个有九个不知道病理科是做什么的甚至不知道病理科,还有许多人会把病理科和检验科混为一谈,认为病理医生就是负责搞化验、出数据的。

  “事实上,检验科和病理科完全不同。检验科出具的数据只是一个参考指标,它是帮助临床医生来形成诊断的。但是病理科的工作就是诊断。临床医生说不是癌,但我们认为是癌,那么临床医生也需要听我们的。所以西方把病理科医生成为‘医生的医生’,或者称为医院里‘说最后一句话的人’”。周晓军教授表示。

  临床医生要听病理医生的

  在美国,病理医生先要读完四年本科,再经过四年医学院,毕业后进入3~4年临床病理住院医生的培训,在各个临床科室轮值,再做一两年病理专科医生。通过病理医师协会执照考试,得到协会病理医生和亚专科证书,得到州医学执照,才算当上主治医生,才有独立诊断权。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对病理专业的建设还落后许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顾江曾表示,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比,我国病理医生的学龄还要相差3到5年。

  事实上,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病理学在整个医学中的地位毋庸置疑。钟南山院士为《中华病理学杂志》的题词就是: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临床上,病理医生不但要参与诊断,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病理医生的建议也十分重要。由于病理知识的更新十分快速,许多疾病由病理医生诊断出来,临床医生可能连听都没听到过,查书也查不到。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而这时,临床医生就应该去听取病理医生的建议了。

  何刚医生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医生职业生涯中,那些真正成熟的临床专家,没有一个不重视病理诊断的。他们的临床工作,不管是手术开刀、器官移植,还是胃肠肝肺活检、化疗放疗,都完全取信和遵从于他们信赖的病理医生的诊断、分型、分期和预后判断,然后再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

  何刚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病理支持,那么现代医学进展到如此精密复杂分科繁多的今天,治疗就是盲人骑瞎马、夜临深渊一般的危险。

  高强度负荷的病理医生

  在何刚医生的记忆中,工作强度可以大到早7点到晚11点半。

  他们工作的流程常常是,晚上七点半的时候,手术室送来最后一次的标本。何刚记得有一次,外科送来七个大结肠全切标本。医院对于结肠全切的规定是,当天的标本必须当天完成。按照病理科的要求,每个结肠标本至少要做十二个淋巴结。但是不管任务再重,病理医生也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和及时完成。

  在病理科的取材室,经常充斥着的是浓浓的福尔马林(甲醛)的味道。医生们必须要长时间地处于这种甲醛、二甲苯等物质超标的屋子中,只能通过戴口罩和加强通风来减少对自身的损害。有病理医生甚至笑称:“头晕眼疼是标配病。”

  2013年,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对全国48家三甲医院委员单位病理学科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病理医生超负荷进行日趋复杂的高强度工作,人均病理诊断约为7000例。而由于医院为降低平均住院日,要求病理报告时间缩短,病理医生的工作难度与强度也增加许多。

  以何刚医生曾经所在的医院为例,早上七点钟,病理医生便会开始一天的工作。每个科室送来的病理片都需要病理医生快速扫描并思考做出诊断,然后还要按照类别输入到电脑里进行归类。这样的工作必须很快进行,因为前方的医生还正等待着病理医生的诊断结果去做出治疗方案。

  这样的一段工作时光,何刚医生称之为“HOT SEAT”(热座),言下之意为:大量的工作逼得自己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无法安心坐下。

人们不了解的病理医生
视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