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疫苗出事为哪般?

疫苗问题研究专家、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管理博士 廖俊林 《 健康时报 》( 2013年12月19日   第 23 版)

  疫苗风波又起。

  湖南省3名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名婴儿已经不幸死亡。尽管如今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一时间关于疫苗安全性的争论和质疑,再起波澜。

  事件本身还在调查中,不做判断,但就疫苗本身而言,其本质上就是不安全的。科学上所谓的“安全”实质上是经济净效益,即疫苗的好处大过疫苗的坏处(效益>风险+成本);“安全”的另一个含义是指疫苗的风险在人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比如常见的短暂的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但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人体自愈机制中免疫系统占据核心的作用。免疫系统中有三大体系: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它们的作用分别相当于派出所治安警察、警察局与武警、及国家安全局。

  疫苗的功能成分是诱导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抗原,疫苗的别名就叫“模拟坏蛋”。免疫接种的作用有二,一是为病原体“坏蛋”画像,二是训练身体的免疫系统。通过训练身体的免疫能力而让其防御体系针对病原进行合理的反应,提供相片识别让它不产生歇底斯里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身体其它部分不受伤害。

  既然号称“模拟坏蛋”,如果不够“坏”,就不能引起“警察局专案组”体液免疫的“重视”,起不到诱发免疫反应的作用,所以一般而言,减毒活疫苗能诱导最强的免疫反应,灭活疫苗次之,成分疫苗最弱。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则相反。

  中国疫苗接种的现状是,小孩在两岁前几乎每个月都有疫苗可接种,接种的次数多,自然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疫苗品种单一,联合疫苗少,接种次数多,发生疫苗副反应的风险大。疫苗本身就不安全,加之接种次数多,副反应的风险自然会相应增加。

 

  相关阅读

  疫苗争议起源于态度  大多数人由于缺乏推崇宗教与科学的理想与热情而成为中间派,更倾向于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疫苗效益超过风险时,愿意接种,而风险大过效益时,则反对接种。这是理智的态度。还有的人缺乏主见,跟着推崇者接种疫苗,而遇到反对者则不信任疫苗。这是糊涂状态。详情参见健康时报2013-7-15第23版《疫苗争议起源于态度》

疫苗出事为哪般?
视觉·健康
健康速递
中国医保得分二十四
疾控中心20分钟可测HI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