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李承鹏:

不要给我贴标签

本刊记者 陈城 实习生 韩丛 《 京华周刊 》(

    中国确实在进步,我深深地爱这个国家。

    面对炒作的质疑,李承鹏无奈地摇摇头,抬起手又放下,苦笑着调侃道,“好吧,我是在炒作,全国人民配合我炒作”。此刻,坐在他一旁的朋友哈哈地笑了起来,直言李承鹏“毛了”。

    从记者、球评人到作家、“自荐参选人”,李承鹏如孙悟空般频繁地转换角色,每一次都会掀起些风浪。曾因揭足球黑幕被多次“封杀”,《李可乐抗拆记》让人们反思强拆,他还是名副其实的微博控,用诙谐幽默调侃着当下时代。

    5月25日,李承鹏第一个在微博上宣布参选成都市武侯区人大代表。李承鹏表示,愿为选区人民表达他们之合法愿景,监督政府,推动社会。他解释说,“这是我的一小步,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对这次自荐参选热引发的舆论关注,有媒体评论称,“公民自荐参选人大代表是良好的民主训练”。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评价,“根据宪法,每个人都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这是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公民自荐参选人大代表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向来不乏争议的李承鹏再次为舆论包围,关于他“借机炒作”的质疑声从未消停。为什么从足球跨越到参选?是不是在作秀?当选后能走多远?

    他给出的回应是,“我恰恰是最不炒作的人”。他把足球当成民主的游戏,视其为社会的缩影,他把《李可乐抗拆记》视为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描述,他以一个父亲的心情评论药家鑫,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给人们提供着“语文教材”。

    近来李承鹏忙着选举。6月2日到北京,次日晚便要飞回成都。一天多的时间内,他忙着与顾问于建嵘、王克勤等人面议参选事宜,并接受了《京华周刊》采访。

    从幽默调侃到义正词严,李承鹏想让人们认识自己的权利,意识到自己是十三亿分之一的股东。同时,他也希望提供一个案例,供政治家、观察家探讨中国未来公共政治生态。

    抽9块钱一包的中南海、用800元的旧手机,李承鹏说:“男人的性感在于思想,而非开保时捷”。

    李承鹏,有点复杂。

    我只是不小心第一个咳嗽的人

    《京华周刊》:你的参选标语是“选择我就是选择了你自己”,为何如此自信?

    李承鹏:我不是自信,是正常,我是代表平民老百姓去参选的。

    :在宣布参选消息前,你和其他自荐参选人达成过共识吗?

    李承鹏:没有,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我和其他三十个人没有任何的关系,没有任何的串联。

    :参选区人大代表,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承鹏:我要花三个月去调查我的选民,每天走访多可能几十家,少可能两三家。大概有一千人。不仅要宣传自己的口号,还要做调查、与选民交流。

    :关注哪些内容?

    李承鹏:民生问题。小孩上学、老年人看病、居民买菜等等,全是这些问题。如果居民同意,我还会到他们家里去,选择为社区服务。

    政治会影响到每一个垃圾桶,每一块面包和每一瓶牛奶。虽然我们不想从政,但有些东西影响到我的牛奶,所以必须要做一些事情。

    :有人说你只关注民生,回避了法律等核心问题。

    李承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就像我不能逼迫别人跟我一样去写三峡大坝、去打假扫黑一样。我觉得最不民主的事情是绑架别人干他喜欢而别人不喜欢,或者暂时还没有干的事情。这是不公平的。

    :如何看待网络粉丝团力挺?

    李承鹏: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表扬他,我也喜欢别人表扬我。只不过这一次别人表扬的不是我,而是这个时代。我只是不小心第一个咳嗽的人而已。

    :你自认为在扮演启蒙角色?

    李承鹏:说启蒙都有点装高端了,只是一种自我描述和表达。

    :也有人说你过于娱乐,批评你自我炒作。

    李承鹏:娱乐?我从来没跟女明星炒过绯闻,连走红地毯都不愿意,你们可能把我和黄健翔搞混了。有时候我说句比较幽默的话,他们就说是娱乐,幽默和娱乐是两个概念。

    我恰恰是最不炒作的人。我发现有很多假球,写本书揭露就说我炒作;我不写足球去写小说、写杂文,又说我炒作;我去捐款也是炒作,我悄悄地捐不让公众知道,那是更高明的炒作;我不说话了也不做事儿了,书生空谈误国,也是炒作;最后,我想参选人大代表做点儿实事儿吧,那还是炒作。

    中国人都愿意说自己很低调嘛,没办法。   

    :这是否说明社会还不够包容?

    李承鹏:不是不够包容,是不够正常,有病了。我走访了1000个人民,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是炒作,他们认为我是见义勇为。

    :你的名人效应确实引人关注。

    李承鹏: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情。我名气比较大,来当人大代表,可能对旧有观念的冲击更大一些,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以前写作揭黑,如今参选代表,你的立场从批判转向建设?

    李承鹏: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我先说足球后来说拆迁,再后来写杂文谈三峡大坝,我不认为那是批判,我认为是建设。批判是最好的建设,而且我批判得那么有趣,为中国语文教育贡献了那么多好文章。

    其次,你说我现在参选人大代表是建设,我也未见得都同意,我其实是另外一种身体力行的批判。不要永远给我贴标签。

    :你在微博中说到:公民、支持、保重。“保重”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李承鹏:我们说保重,指的是不能逞匹夫之勇,左手勇气右手智慧,一定是这样的。行为艺术是很容易演的,我可以轻松地站在我们那个选区,轻松地聚集很多人,然后举手高呼:我有一个梦,I have a dream。但最后会成为一个演员,我不想成为一个演员。

    中国确实在进步

    :你更关注过程、结果,还是胜选后发挥的作用?

    李承鹏:三位一体。如果我先把它想成三个不同的东西,那我确实是在搞行为艺术,在作秀了。成功参选的过程和结果是一样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参选,这不像比赛,第一次没赢还可以来第二次,我给大家承诺的一定要兑现。

    :你理解的人大代表该如何履职?

    李承鹏:首先是监督政府,其次是要以合作的方法来监督他们。你不是来踢馆的,你不能来了就告诉他:我是来罢免你的。

    :参选人大代表,是你从政起点吗?

    李承鹏:我一直认为人大代表不是从政,因为中国的人大代表和西方的议员是两个概念。人大代表一没有行政权,二没有财权,不是从政。我们一直把权力和权利分不清楚,这只是一种权利的诉求,我参选人大代表只是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而已。

    :权利实现或许不会一帆风顺。

    李承鹏:不实现这个权利同样艰辛,为什么不去实践呢?去做不见得有希望,不做肯定没希望。其实以后的过程会越来越难,越来越累。

    :参选路上可能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李承鹏:地方政府。

    :为什么?

    李承鹏:没有为什么,就是不习惯。当一个人吃惯了满汉全席,改成吃自助餐的时候,他一定是想把这个游戏规则再改回去的。

    :如何保证自己参选够专业?

    李承鹏:这是第一次尝试,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只能尽量的专业,要有技术含量。另外,于建嵘、斯伟江、王克勤等人是我的顾问团。

    :顾问团主要提供哪些帮助?

    李承鹏:需要做很多工作,他们负责提醒我不要犯低级错误。

    :有几成胜算?

    李承鹏:必须是百分之百的胜算,这时候装谦虚会让选民没有信心。

    :胜选真如此重要吗,之后又能走多远?

    李承鹏:如果开始有那么一两个人选上了,下一届就有更多的人出来了,给大家提供一种可能性。我想这是我的一小步,公民的一大步。确实是这样的,这句话不是为了听着好听。

    :最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李承鹏:我参选只是要恢复大家股东的权利,或者让大家明白我们其实是十三亿分之一股东。

    :较之之前成功当选人大代表的自荐参选人,你的优势在哪里?

    李承鹏:我觉得他们做得非常优秀,但赶在了一个没有微博和博客的时代,没那么多人知道。与他们不同的是,我是在互联网时代出来竞选的人。

    :微博和博客的作用有这么大吗?

    李承鹏:微博更快,博客更全面。博客是表达一个完整的体系,微博是碎片式的记录。对我来讲博客和微博是互动的,是我能掌握的两个武器。微博、博客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社会确实是在进步的。

    :你为何参选?

    李承鹏:我们参选人大代表是在摸高,试探的是天花板有多高,未来的空间有多广。

    :如何把握批评与建设的平衡点?

    李承鹏:一方面我激烈地批评这个国家,但我也不想离开这个国家,进一步有力地证明了我批评你是因为我爱你。

    中国确实在进步,我深深地爱这个国家,每一处的混乱与喧嚣,但不能因为社会在进步我就不批评它,正因为过去的批评,社会才取得了进步。

    批评你并不等于我不承认你进步了,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说这个社会在取得进步。

    :你不断地批判,是否侧面说明国家心态趋于成熟?

    李承鹏:确实是在进步。30年前你们都不会知道我这个人,5年前可能很少一部分人知道我,但现在可以在一夜之间让人们知道我的想法。

    用黑色幽默、荒诞方法描述当下

    :你不喜欢被人称为作家,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李承鹏:以前有人叫过我记者、球评人、作家、公众知识分子,感觉怪怪的,其实就是股东嘛,我是这个国家十三亿分之一的股东。

    :你最近忙着签售《李可乐抗拆记》,怎么会想到写拆迁题材?

    李承鹏:我了解。这是个社会重大事件,我能从写作中得到快感,作家要讲究快感。

    :你赋予李可乐什么样的内涵?

    李承鹏:他就是挺可乐的,他追求一种常识,显得很可乐。在我们主流价值体系里他是个精神病,实际上他是世界上最正常的人。

    :是你自己的写照吗?

    李承鹏:是。我更愿意用黑色幽默、荒诞的方法来描述社会的当下,当你真正了解生活后,你就能写出现实生活的寓言。

    :但寓言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李承鹏:所以我参选嘛。

    :若当选代表后遇强拆,你会怎么办?

    李承鹏:我是人大代表的话,如果我的选区发生了强拆,我一定会亲自赶到现场,我会站在铲车前,我拿着我的人大代表证,他不敢动手。如果他真的动手,我愿意用我的例子告诉大家更深刻的道理。但是我不希望那种情况出现。

    :你怎么看待这次参选?

    李承鹏:我只不过是在做一个实例的证明。我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你能不分远近亲疏,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建设性。

    我只是知道而已,我没有知识

    :你怎么看自己的转型?

    李承鹏:那天魏寒枫说,大眼进步令人瞠目结舌,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说我和以前一模一样的呀,以前我把足球当做一个社会持续的公共事件,只不过现在足球太让我伤心了,我当逃兵不写足球了。

    我写拆迁也是一样的,我写作笔法没变,以前也这么写,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打比方、举例子、拟人化,就是一个学中文的人一直在干的事。

    :从关注足球到关注拆迁等弱势群体,这有什么不同?

    李承鹏:可能是大家对体育这个全球认同的民主游戏认识不够,在我心目中足球一直是个民主的游戏。拆迁不过拆了一个村,可能也就几千人、几万人利益相关。足球是几千万、几个亿的人参与,所以也是很巨大的民生问题。

    :现在回头看《中国足球内幕》这本书,作何感想?

    李承鹏:从南勇、谢亚龙、杨一鸣都被带去沈阳到今天上午,依然有人问我是不是炒作。我的观点依然是社会根子有问题,根本性东西没有解决,其他都解决不了。

    :足球在你心里占据什么位置?

    李承鹏:非常感谢它。15年球评生涯对我语言和写作的训练超过了四年中文系训练。它给了我如此海量的、幽默的故事和一个又一个荒诞场景,让我从一个民主小游戏转型到了一个民主大游戏。

    :已经彻底告别足球了?

    李承鹏:是足球告别了我,我走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在这里你们会想我死,我不在这里你们会想死我的。

    :你自认为价值被低估了?

    李承鹏:也不见得,不要去量化它。我觉得一个人需要磨砺,就像武侠小说练武功一样。你说韦小宝的价值被低估了还是杨过的价值被低估了,必须经过这一段。

    :能做一个自我描述吗?

    李承鹏:我觉得要显得自己还是个比较帅气或者是性感的老男人,你不一定要用LV,男人的性感在于他的思想,不在于他是否包过二奶或者开着保时捷。

    :将来继续做你所谓的小知识分子?

    李承鹏:我所谓的小知识分子是西方式的归类方法,小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我只是知道而已,我没有知识。

不要给我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