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李玉沉浮

本刊记者 杜敏 《 京华周刊 》(

    从《今年夏天》、《红颜》,到《苹果》,从文艺范儿的《观音山》,到悬疑类型片的转型,李玉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明确的转身。

    李玉是谁?在07年影片《苹果》上映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一部《苹果》,因为在香港上映被港宣传方以三级片为噱头,引起内地电影局的注意。该片涉嫌网络传播未删节版、境外违规参赛等操作,上映5天被强行下线。

    被禁事件,把当时只有29岁的女导演李玉推上了公众关注的风口。

    本想打一场完美胜仗的李玉,一下跌入谷底,并欠下了两笔“债”。

    这两笔“债”主,一个是范冰冰,一个是制片人方励。

    在导演李玉心里,因为《苹果》被禁,她始终欠范冰冰一个影后。而《苹果》让方励赔得血本无归。

    两年时间,李玉闭门谢客,等制片人方励解禁。

    2011年,凭借《观音山》,范冰冰夺得东京电影节影后,《观音山》以8000万票房让投资人方励第一次挣了钱。

    误打误撞做了导演

    5月20日,北京,东四十条的一座普通的5层小楼里,李玉闭关写作,下一部类型片的剧本创作第三稿刚结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情有种刚跳脱出来的恍惚。

    这一次,李玉将涉及悬疑片题材。

    问到为什么能进入中国主流导演行列,李玉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就是一个没什么理想的人,从小缺乏理性的感觉,也没像别的小朋友有过当科学家的理想,做事全凭自己喜欢。”

    1996年,李玉是山东的女主持人。经历了几年体面风光的生活,发现自己对上镜没有热情。

    她喜欢自在的着装。在电视台常常上身西服,下身牛仔,她连化妆都觉得麻烦的态度,常被领导批评。

    因为适应不了在电视台像只被提溜着的木偶,和只允许做规定动作等一眼见底的未来,她辞掉了光鲜的公职,20出头,谁也没告诉,跳上火车,到了北京。

    火车站里,她给山东的台长打电话。“辞职的事情你们慢慢想吧,反正我已经到北京了。”台长一直对这个小姑娘很不解,为什么做事一定得非黑即白,在那边做不好,还可以回来。

    李玉说,“再回来,比不走还耻辱。”

    在央视,李玉做起了纪录片临时工。并“狂热的爱上了剪辑。有些很废的镜头你剪进去,会有种很奇妙的变化,非常棒的一个过程。”李玉说。

    也是那一段纪录片生涯,让李玉拼命吸收了后来颇为有用的理念与经验。

    渐渐她的纪录片节目功成名就,《姐姐》被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盛赞,并着意要见她。做事干练,面对荣耀却总是腼腆的李玉,两天不敢出门。

    后来栏目越来越火,整个拍摄思维被无形支使,“这种拍摄毫无意义”。对纪录片了熟于心的驾驭,当时已经在做大型纪录节目的李玉,想寻找更大范围的自由。“加之那个时候所有纪录片都会面临的问题,尤其在央视的传播平台,当你拍摄涉及别人家庭、隐私的事件,那种曝光,其实对拍摄对象是一种伤害。”

    “当时也就抱着一个想法,把自己写的东西,剧情虚构化,才不对被拍摄者造成伤害。”

    “我当时没想过说我的理想是做个导演。”就这样,她的第一部处女作,《今年夏天》误打误撞地开始了。

    她找遍投资,磨破嘴皮,没人相信她一个26岁,主持人出身的纪录片编导,能拍电影。最后她卖房子得了30万,借了10万,完成了《今年夏天》。

    和她合作《观音山》的张艾嘉曾对她说,“导演,我们能不能不这么拼命,不把每一部电影都当作最后一部电影来拍”。做事总扎得很深的李玉,常让旁人觉得很可怕。拍完《那年夏天》,剧组所有的人身上都没有钱了,她给大家买好回家的票,自己又跳上了火车,逃票回了家。

    如果说当初纪录片《姐姐》让李玉意识到自己的才华,那么,《今年夏天》又让李玉发现了自己在电影领域有更惊人的潜能。她的美国朋友把她的片子寄到了威尼斯电影节,得了“艾尔维拉·娜塔瑞奖”。此前,仅有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此殊荣。

    那时的李玉,不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国际电影节,只知道香港电影金像奖。

    从涉及“灰色”题材的纯文艺片《今年夏天》、《红颜》,到还算成功操作的《苹果》,从文艺清新范儿的《观音山》,到悬疑类型片的转型,李玉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次明确的转身,一次对自己新的填补。

    敏感的“奇情”情结

    走上电影之路11 年,拍摄四部影片。李玉的影片当中,人物故事的奇情暗线,一直贯穿始终。

    《今年夏天》涉及的是一部女同性恋的故事,影片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真实的展示了中国当代女性的生活和她们与社会的关系。当时被归为地下电影。

    紧接着,她的电影剧本《坝上街Dam Street》(即后来的《红颜》)获釜山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奖。讲述一个14岁少女意外怀孕,最后从产生的母子不伦之恋讲开来。纯剧本还没拍,回国之后就被毙了。电影局只说了三个字:“很灰色”。

    李玉很沮丧,一直思考自己要不要再拍电影,也就是这一次,她遇见了制片人方励。

    但接下来的电影之路同样不顺。《苹果》讲的则是一场洗脚女工被老板强奸背后所表现的人性角力。因为上映中途直接被拿下,李玉甚至想过去电影局门口静坐。

    李玉执拗的性格源自山东人特有的脾性,与她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女性视角,和敏感的内心,形成极大的反差。

    这样的敏感来自更早的个人经历。

    她说,早期的电影作品,的确是拍给自己的。她并不避讳对记者谈起童年的离异家庭——6岁时,她常常躲在门口听父母吵架;16岁生日,妈妈手里捏着一纸离婚协议判决书让她惊恐万状。

    小学四年级时,李玉写了一个女性小白兔出发去寻找恋人的故事,路上被大灰狼强奸,最后还遇到了社会等一系列荒诞不已的情节。为此李玉被老师罚站抄书,老师觉得这个孩子道德有问题,肯定是抄袭,写的东西已超出她的年龄思维。

    偏偏李玉就是早熟的一类。虽然从小跟男孩子玩儿,却内心敏感纤细。

    二十一岁时,她写了一个叫《我爱你》的剧本,讲一个少女和各种各样男人的交往。男人们都在欺骗这个十六岁的少女,而少女却信以为真。

    因为天生的敏感,外界非同寻常的逸闻趣事也被李玉本能地吸收。在央视拍纪录片时,她有一个特权,可以不报选题,想到哪个地方出差拍片子,直接去拍。领导问她,对哪个城市感兴趣,她说青岛。

    “因为青岛是私人侦探最多的地方,这种很自由露骨的生活况味,很吸引我,但是具体拍什么我不知道。”

    在《观音山》里,虽然影片风格不似从前那么凌厉锐气,但剧中的那段奇情仍然隐约可见,李玉说,常月琴的原型来自于汶川地震中宣传部长冯翔的死。这是一个在地震当中失去家人的诗人,他可以平静地去救别人,最终释怀,了却生命。因为这位诗人的死,她和制片人方励哭了一夜。

    李玉否认自己是所谓的地下导演。她认为,奇情,并不是畸情。它是一种隐藏在社会表层底下最真实的现况。

    她是一个好奇的女人,采访期间,也许是出于习惯,和对人的了解欲,李玉经常反问记者问题。

    “冰玉”之交

    去年11月,《观音山》因为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范冰冰摘得影后桂冠,剧组在北京的庆功宴,范冰冰泪洒当场,并与李玉紧紧拥抱,热情激吻。

    “我们俩其实是特别自然的关系,我是一个不开车的人,她送我车其实是想逼我开车。”李玉出行喜欢走路,观察行人。而开车是很封闭的空间,隔开的,她常坐出租车跟司机聊天,到现在回老家如果打不着车,还会跟妈妈坐公共汽车,这样能看到特别多平时看不到的那些人的状态。

    “因为我喜欢摄影,冰冰本来想送我一部相机。就是简单的想让我换个方式,说开开车尝试一下,很简单的事情”。

    “我们都有山东人爽快的特质,沟通时完全不必藏着掖着,有什么意见直接讲。她很信任我,《苹果》之后你能感觉到她对你艺术才华的信任和欣赏。反过来,我对她的个性和她作为演员素质的欣赏,她也感觉得到。”

    一直饱受被禁之苦的李玉,在庆功宴上突然释放了长久以来的各种压力与不被认可,而且说到做到,不晚不早,成就了影后范冰冰。

    那晚的范冰冰坦言“李玉是到目前为止最懂我的人”。

    “我们合作两部电影,不投缘是假的。”李玉说。

    “有一次我跟梁家辉在争论什么事情,冰冰说‘你看,她生气了,山东人,一看就知道了,一生气就脸红’。当时她看出我生气了,在场所有人都不知道”。

    “有时我们电影宣传跑全国五站地,冰冰累到在机场有个箱子就想坐,眼睛特别肿,眼底发青状态特别糟糕,我们又担心引起围观,第二天她要去巴黎时装周,一般很多导演肯定会说撑到底坚持一下,但是因为这种了解,我会非常心疼,让她回去休息,新闻发布会也不要参加了”。

    从地下到地上?

    《观音山》被公认为是李玉目前最成熟的作品,不论是口碑上,还是票房上,这部电影都创造了近几年文艺电影罕见的好成绩。

    李玉走到今天,少不了制片人方励对她的开导。

    回望当初《苹果》被禁,李玉已经释然,“对我们来说,当时很沮丧,但是现在想来这都是需要经过的、必须承受的,要不然就不要在中国做导演。”

    谈到方励对其电影之路产生的指导性影响,李玉说:“我那时候很无知无觉,拍电影时并不知道还有审查这回事。不是说我故意要跟审查制度对抗,而是因为你突然碰到阻力,下意识就要对抗一下”。

    方励说,“如果选择在体制下做事情的话,就得学会跟体制对话,学会让自己更智慧一点,拥抱这个东西,而不是排斥。拍的都是中国故事,又选择在中国做导演,无非还是希望影片能给中国的观众看。”这让李玉开始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央视的制片人早有预言:“李玉本身颇富有商业头脑,她的纪录片是唯一一个超过新闻联播收视率的节目。”

    李玉透露,她的下一部作品将是完全走市场路线的商业电影。“我们计划拍一部有艺术气质的悬疑片,投资规模在三千万。”目前剧本第三稿刚完成。

    而李玉首先会考虑的是“死人、谋杀得到什么程度”。悬疑片也会有审查,但这是没有谋杀的悬疑片,需要智慧,不是非要那样的东西。而且“依然能看到我以前的影片风格,只是现在朝商业走了一步而已。”

    《观音山》,使李玉第一次感觉到了电影的魅力,“大家都在胡思乱想。这个电影真正有了生命,便是在观众当中,起了各种各样的反应,这才是电影中最迷人的地方。”

    “新影片现在还没有开始做,一切都还是未知。”当初那个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卖房借钱也要拍片的李玉,坦言刚刚找到导筒的自信。

    “拿起摄影机,我就找到了一种安全看世界的方式,就像是有了童年时的那扇门,而相比童年,自己的进步是,我终于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李玉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