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声音 2023年06月26日

  图一:近日,多国留学生在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验扎草方格。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图二:中铁长安重工有限公司研制的大吨位电机车组、纯电动装载机、纯电动出渣装备等新能源工程设备产销两旺,助力绿色建设。图为该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调试即将下线的95吨纯电动矿用自卸车。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

  中国为应对荒漠化不懈努力(图一)

  在中国宁夏的腾格里沙漠中部,你几乎看不到沙子,而是身处一片黑色之中。在这个巨大的光伏基地,成千上万的光伏板一望无际。这不仅是为了发电,也是为了减缓沙子的前进速度。这片“光伏森林”的负责人之一唐希明表示:“我们安装了这些1.5到2米高的光伏板。当风从西北方向吹来时,光伏板首先能挡住风,减弱风势。这样,我们既可以控制沙子的移动,又可以发电,这给我们带来了收入。”

  中国人发明了一种固定沙子、避免沙丘被风吹动的方法——把稻草埋在沙子里。在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中,这些中国工人1平方米1平方米地埋入稻草。这个工程的目标之一是为了保护有100万人口、受到沙尘暴直接威胁的中卫市。

  宁夏被视为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一名工程师表示,20世纪60年代沙漠已经到了中卫市的“门口”,离城市只有6公里,经过多年努力,沙丘已经后退26公里。如果没有这项治沙工程,中卫市可能会从地图上被抹去。

  为了防范沙漠侵蚀,中国坚持着庞大的植树计划。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著名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已经造林3000多万公顷。当地居民表示:“不仅在宁夏植树,还要在内蒙古附近植。今年有很多恶劣天气,但我们不担心,因为种植的灌木跟人一样高,能够固定沙丘,阻止沙漠前进。”

  ——据法国新闻广播电台报道

  

  中国稳步向“绿色建设”过渡(图二)

  中国的建设行业向绿色建设经济的过渡正在顺利进行。

  根据咨询机构“环球数据”的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4%。去年8月,有美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约1万亿美元,这为建设和相关活动提供了动力。报告预测,2023—2025年,中国的建设活动将以年均9.3%的速度增长。

  徐工机械副总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建森说:“今年第二季度,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强劲的复苏。在3月,我们就看到起重机等产品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复苏。”徐工在海外市场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世界银行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能力履行其气候承诺,向绿色经济转型”。中国已经接受了替代能源,例如,在汽车行业。这种变化可能不会在建设行业中迅速发生,但毫无疑问,它正在发生。例如,山东临工已经生产了电动挖掘机和装载机。在美国工程机械展上,三一重工展示了30多台机器,其电动挖掘机和装载机成为焦点。

  ——据英国《国际建设》杂志网站报道

  

  中俄游客“互访”更方便

  近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发言人称,从7月起,俄罗斯和中国参加团队游的游客将能够免签到对方国家旅游。俄方已将相关俄罗斯旅行社名单通过外交渠道转交给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目前,俄罗斯和中国的旅游业正在复苏。俄罗斯旅游业联盟副主席德米特里·戈林认为,俄中恢复履行互免团队游签证协定将增加两国双向游客量。他说:“实践表明,简化签证制度至少会让双方的游客量增长30%。”

  戈林称,在疫情前,团队游在俄罗斯和中国非常受欢迎。旅行社通常组织5-50人的旅游团,每年约有150万名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戈林认为,俄要恢复到疫情前的中国游客量,需要双方一到两年的稳定合作。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戈林说,便利的交通在俄中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俄中航空交通正在逐步恢复。中国已有几家主要航空公司航班开始飞往俄罗斯。俄罗斯的航空公司也在努力。俄罗斯航空公司称,从6月2日起,该公司增加了飞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定期航班,航班次数增至每周4班。这些城市是最受俄罗斯游客欢迎的旅游地。同时,俄罗斯人也期待开通直飞海南的航班。

  ——据俄罗斯《议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