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箴塞的门道 2020年11月09日

  宝箴塞风光
  武胜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条石板路蜿蜒曲折,延伸到山岗上的古堡。

  我和朋友拾级而上,一起去探秘“川东门户”武胜县境内的宝箴塞。路越走越险,左手边是刀砍斧削的石墙,右手边是树木葱茏的山坡,路的尽头便是偌大一个城堡的出入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紧急险要。

  宝箴塞分为东塞和西塞两部分,连接处是一座高大的戏楼,也是古堡最高的建筑,兼有瞭望来犯之敌的碉楼功能。塞墙全部由石头砌成,依山就势环绕城堡一周,墙上设有瞭望孔、城垛和全封闭的环形城堞,顶部为小青瓦木结构屋盖。塞内有8个天井,108个房间,集军事防御、生活起居、休闲娱乐为一体。

  跨过一道道房门,我在城堡内缓慢穿行,仰望由天井分割出来的天空,眯着眼从射击孔扫描塞外的风吹草动,心底涌起历史沧桑感和今夕何夕的喟叹。

  塞内的正堂墙壁上有一方石刻:《宝箴塞记》,由清代举人张骥撰写,详细交待了段氏家族修建宝箴塞的来龙去脉。

  1697年,在湖广填四川的浪潮中,有一个叫段文魁的人,携家带口18人,从湖南祁阳(现祁东县)段家村出发,跋山涉水迁入川东定远县(今武胜县),在团石碾(今天的宝箴塞镇境内)安顿下来。段家人吃苦耐劳,耕读传家,发展为一方旺族。

  到了1911年,段家入川第五代传人、担任过清朝奉政大夫的段襄臣,忧心于时局动荡、匪患四起,遂以段家大院附近的一座山岗为核心,用一年时间修筑起了防御建筑群,是为东塞。

  1932年,年近八旬的段襄臣又率众续建了西塞,两塞合二为一,命名为宝箴塞。根据张骥的记述,塞名有规诫子孙珍惜安宁生活之意。宝箴塞与山下的段家大院以及耸立在另一座山头上的碉楼遥相呼应,形成犄角之势。

  我们去的那天,东西两塞连接处的戏楼上正上演一出情景剧,讲述的是段家的迁徙故事和宝箴塞的前世今生。

  宝箴塞并不是一座孤立的防御工事。张骥是段家的亲戚,他去宝箴塞是1935年秋天,那时段襄臣已经辞世。《宝箴塞记》刻石于1936年春天,那时武胜县境内有防御功能的大小碉楼、山寨多达657处,在嘉陵江两岸形成了庞大的防御建筑群。

  自唐宋以来,巴蜀地方官府就开始依山筑寨,在嘉陵江沿线修筑了众多的城堡,尤为著名的是重庆合川钓鱼城。武胜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蒙军在嘉陵江畔修筑武胜城而来的,这座城堡当时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抗钓鱼城。

  今天,嘉陵江两岸还有不少城堡的遗迹,宝箴塞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究其原因,一是距离现在的时间比较近,二是宝箴塞在过去长期作为粮站使用而得以幸存。十多年前粮站搬走时,人们在一间屋子的墙壁上意外发现用石灰浆粉刷、遮掩了的《塞箴塞记》石刻,这才弄清楚这座古堡的门道。

  现在,宝箴塞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们在惊叹这座城堡的坚固工事时,也在咀嚼“宝箴塞”这三个字的含义:宝贵安宁,是为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