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组迄今已采访近60国驻华大使馆,不同使馆风格各异的“中国风”是我们镜头捕捉的焦点。当栏目组走进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馆时,扑面而来的浓浓中国风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巴勒斯坦国旗,我们会以为进的是一间中式家具博物馆。
入口处是一架靛蓝色中式屏风,绘有栩栩如生的古装仕女图;转角处摆放着一人多高的山水青花瓷瓶;走进左手侧的会客室,一整套亮黄色中式古典家具,透着沉稳大气……一桌一椅的精心布置,反映出主人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这让我们心里有了底:今天的采访会很“有料”。
巴勒斯坦驻华大使法里兹·马赫达维的中国故事“干货满满”。正式采访前,使馆工作人员询问大使是否需要准备相关材料时,大使一挥手说“不需要”。从学生时代到外交生涯,回忆起30多年来和中国结缘的一个个故事,大使一口气脱稿讲了近40分钟。
正式采访结束后,尽管使馆工作人员提醒大使后续还有其他活动,但大使仍然意犹未尽地和我们拉起了家常。于是,我们趁热打铁拿出了栏目组的保留节目——“中国文化三问”。
记者:“您最喜欢中国哪座城市?”
马赫达维:“中国太大了,不同城市各有千秋。比如,北京的生活繁华忙碌,成都的生活闲适安逸。我早就听说过麻将,但还没有试过。有机会我想和家人游遍中国。”
记者:“您最喜欢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马赫达维:“我喜欢中国诗歌、书法,也常常在网上看中国影视剧,它们在巴勒斯坦很受欢迎。”
记者:“您家人也喜欢中国文化吗?”
马赫达维:“我有两个儿子,对中国文化艺术很感兴趣。我儿子应该比我更了解北京。”
一问一答间,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大使本人的中国情结,更是大使一家的中国情缘。让我们更意外的是,就像普通中国父母一样,儿子的婚姻大事也是大使爱聊的话题,“我不催婚,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一定要找到对的人才行。”
没有任何隔阂的闲话家常,让我们觉得眼前这位满头银发的资深外交官并不是来自异国的大使,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能遇到的一位“邻家大伯”。当采访结束时,这位“邻家大伯”还坚持亲自把我们送出大门,频频挥手说“欢迎再来使馆做客”。
栏目组在现场感受的这份浓浓人情味儿,也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传递给海内外网友,让大家真切触摸到中巴关系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