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年入12万加税” 谣言背后的焦虑

□ 万喆(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 环球人物 》(

    最近,国务院下发的一份文件引发了热议。这份旨在“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行动,实施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行动;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负,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堵塞高收入者非正规收入渠道,发挥收入调节功能。

    然而,一些人立即找出了10年前的一条旧规——年收入12万元以上需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并与新文件中的“高收入者”对上了号。于是“12万年薪是高收入,要加税”的标题文章不断刷屏。

    这显然是误导。其实,新规中提到的“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主要是指一部分人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要知道,我国税收一向存在效率问题,有些税并不能真正收上来。这次国务院文件中强调的“高收入者”,主要是那些本应缴纳个税,却因为制度漏洞等原因逃脱了税负的高收入人群,对他们必须加强管理。

    按理说,工薪阶层既没有灰色收入,也无法虚报收入,为什么会跟着害怕、起哄,毫不置疑地“炸锅”?焦虑背后,有其深刻原因。

    一方面,中国的宏观税负不低,而个人所得税的覆盖面却很小。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只有约2800万人缴纳个税。这是很让人忧心的。个税的累进税制是调节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但缴税人口还不到总人口的2%,而且税基主要是兢兢业业挣死工资的人,许多真正的高收入者没有被覆盖到。这就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更加不公。

    另一方面,“高收入”应该怎么界定?年收入12万元在二、三线城市或许能生活得不错,但在北上广深,日子就不会那么好过了。最简单的衡量方式是将当地房价与收入作比较,比如上海,今年9月平均房价已经达到4.1万元/平方米,其中还包含一些距离市中心相当遥远的区块。12万元的年收入在上海实在是谈不上“高”的。由于地区间的不平衡,特别是过高的房价,造成了收入体验的极度不一致。因此,“12万元”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发集体“吐槽”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所谓的“高收入者”,大部分是指中产阶级,他们本该有相当高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愿望,构成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此次集体“吐槽”却折射出中产阶级的失落和失望。

    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中产阶级影响着政治环境、劳动力市场、城市空间的构成。统计显示,欧美社会中产阶级人口比例超过半数,一些北欧国家甚至超过总人口的80%。但在中国,尽管“新中产阶级”的概念已经提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社会保障度和经济自由度,生活中的危机感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对收入的焦虑。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而社会需要给予他们稳定的经济地位、生活环境和未来预期。换句话说,只要给中产阶级“诗和远方”,他们就会勤奋地工作、创造财富。我们需要这个群体,而他们需要收入分配的公平。

“年入12万加税” 谣言背后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