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入佛三知之知止

□ 明海(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方丈,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环球人物 》(

    我们要进入佛门,成为一个佛教徒开始修行,要知道三件事情——三个知道。第一知叫“知止”。儒家有个很重要的文献叫《大学》,其中讲到“知止而后学,学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界限。我们在人行道上走,超过了范围就会走到车道或路边的沟里,所以在那个边上要停下来。止具体地说就是规范。所以知止的意思是,我们做人要有一些最起码的规范,哪些可以做,哪些是一定不要、不能做的。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佛教徒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我们如果明确知道有这五件事情,就会对自己有个警戒,就算其中某一条暂时做不到,起码会要求自己其他四件事情不要做。

    不杀生,首先是不要杀人。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不会杀人,但往往会无故地伤害动物。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约束,不“止”,不知道这个界限,就常会随着无名烦恼去做伤害其他众生生命的事。在佛教里,我们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我们所发出去的最后我们会收回来。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也是这样,它发出去然后我们又会收获它,并不是发出去就与我们没有关系了,我们要为它负责任。

    不偷盗是关于财物的。佛教讲的不偷盗意思很广泛:不仅是不可以破窗而入偷盗财物,也包括在任何环境中,如果没有对方的同意,属于他人或集体的东西我们都不可以占为己有,比如打个电话,拿张信笺纸,用一次公车……这些都属于盗。如果我们要维持行为的廉洁,必须要在这些地方注意。如果我们做得好,我们的气质慢慢会改变。不偷盗的人,给人一种特别值得信赖的感觉。如果做生意,就会有很多人相信你。觉得这个人肯定不会心术不正。除了财物以外,还有一些抽象的东西,我们也有可能偷盗。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偷一条信息、网站密码等也是偷盗。还有的偷盗是盗名。古人有句话叫“不要掠人之美”,盗名就是“掠人之美”。像写文章、搞创作的人,剽窃别人的创作作品据为己有,就有掠人之美之嫌,也属于盗名。“名”可以变成实际的经济利益,实际的财富,这种名也是一种社会资源。

    不邪淫的意思是,在家的佛教徒可以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与自己的伴侣发生男女关系,因为要生儿育女,有社会责任。那么如果跨过这个范围,跟第三者发生关系,就叫邪淫。邪淫既伤害当事人的身心,也伤害各自的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特别应该知道要停下来的,要刹车。可悲的是,今天的社会在很多舆论工具上所渲染的,好像都是鼓励大家在感情上、在男女关系上毫无界限。这是很危险的。另外,像一些非法的娱乐场所,什么洗浴中心之类的地方不要去。一些人的生活过于放纵,比如说饮酒无度,这些事情是吸精气的鬼。还有一些活动,像毒品,就是魔鬼的化身,可以说是死魔。我们不要去碰它,我们要有一个界限,有一个人行道。

    不妄语主要是不讲假话,不坑蒙拐骗。

    不饮酒是因为酒会伤害我们的理智。喝醉了酒的人,他的人格是破碎的,他没有健康的人格。在人格不健康、理智受损的情况下,他往往会做很多蠢事。他会杀生、偷盗、邪淫、骗人等等。所以酒精应该受到控制。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不饮酒这条戒律,还包含不要吸食毒品。像海洛因、吗啡,这些会让人上瘾的、接触了以后难以摆脱的东西,都不要去碰它。精神上的麻醉品我们也要远离。因为精神上的麻醉品会使我们不能振作精神,不能关注现实,不能奋发向上。有些文学、影视作品,就是这种精神上的麻醉品。

入佛三知之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