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互联网放权,美国舍不得

温宪 《 环球人物 》(

    美国商务部下属机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10月1日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交给“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美国政府从法理上不再拥有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管理权。这一结果令不少人欢呼互联网迈出了走向全球共治的重要一步。

    但事实上,对于此事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是可以的,切不可认为美国真放弃了全球互联网的主导权。

    美国是互联网发展的策源地。从军用转向民用,从美国拓展至全球,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作为美国政府的项目在运作和管理。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域名的规制和分配几乎由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波斯特尔一人说了算,而身为互联网创建者之一的波斯特尔又是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代表身份在行使管理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管理草率带来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所引发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美国政府1998年成立了“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承担了涉及域名、数字资源和协议分配3个部分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工作。但美国政府以授权管理合同的方式,对这家非营利机构的运行握有最终话语权。

    互联网是当代伟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其迅猛发展必然带来与旧有管理关系间的巨大碰撞,其中包括对美国所宣扬的所谓“言论自由”等理念的冲击。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客观要求与美国官方一家管理全球互联网域名的现状势必产生冲突,对现状的不满不断加深。持自由派理念的奥巴马政府自执政以来,愈发感到自身主张与骨感现实之间的相悖之处。

    2013年发生的“斯诺登事件”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事件对美国政府一手遮天控制互联网的现状产生了颠覆性效果,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在大规模收集民众信息等方面有所收敛,美国政府与“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间的授权管理合同终于不再续签。

    但是,如果将一纸合同的悄然失效与美国政府再也无法主导全球互联网发展相提并论,那就真有些“图样图森破(too young,too simple)”,过于天真了。奥巴马政府的一大特点是善于以退为进,马甲可以穿,但底线是绝不能削弱美国在整个世界的主导地位。奥巴马政府从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中退出,将公开向海外大规模派兵改为大力使用无人机和大规模低调使用特种部队。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奥巴马到处宣扬“无核世界”,却将巨额预算投入更为尖端的核武器研发,这些做法的特点都是只做不说。在控制互联网方面也是如此。美国并没有放弃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主导权,仍掌握着大多数互联网根服务器。有人形容根服务器类似于总邮局,如果本地邮局(本地域名服务器)无法完成投递工作,则将邮件上传到总邮局识别投递。因此,根域名服务器是互联网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目前全球根服务器仅有13台,其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位于美国,12台辅助根服务器中也有9台在美国。恰如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是为美国利益服务,不要指望他们事事说中国好话一样,那个打着非营利机构名号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服从的是美国法律,服务的是美国国家利益。

    这也就是美国坚决反对将互联网域名管理权交给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的原因所在,如果那样,美国才真正失去了主导权。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要把美国参议员克鲁兹就此事对奥巴马的抨击太当回事。这位共和党人说:“就像吉米·卡特拱手让出了巴拿马运河一样,奥巴马如今拱手让出了互联网。”但这只不过是站在党派立场上,玩了一次耸人听闻的把戏而已。

    事情的本质要看清,但事情还是要努力去做。尽管美国政府此次只是战术性退却,但客观上还是为互联网全球共治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在平等开放、多方参与、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地球村伙伴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互联网放权,美国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