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倾听的能力

□ 明海(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方丈,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环球人物 》(

    我们在生活中修行,要学会听。前不久,我听到一个新词叫“听德”。我套用这个新词,再加一个新词——“听禅”。我们可以坐禅、行禅,而我们用耳朵听,也可以禅修。当然“听”所关联、培养的不仅是禅修功夫。在生活中,首先是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人和人的沟通主要是用语言,语言的接受就是靠听。佛经里讲娑婆世界的众生比较发达的是耳根,也就是说,接受信息比较重要的渠道是耳根。所以,人和人的沟通,听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养成一种好的倾听习惯。要了解一个人的心态,了解他的意思,就倾听他说话,少说多听,而不是多说少听,也就是在时间分配上,说话占的比例少一些,听对方说话要多一点。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意思。一个有着良好倾听习惯的人,在和别人的交流中应该没有障碍。

    这种倾听的习惯,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开放的、空的心。什么是空的心呢?就是你在听别人说话时,先要把预想、假设的东西,道听途说得到的印象,先放到一边。其实别人讲话,你以空的心,专注地听,是一种非常好的禅修。因为那时候,你的心里是没什么杂念的,在听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杂念,只是纯然地、客观地倾听。这种习惯的养成,既是一个人必要的修养,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首要学会的沟通技巧。人和人的误会,有时就来自于你没有听清对方的话,或者来自于其中一方不愿意听对方讲话。生活中两个人吵架,经常会讲一些话,有时候说“住口”,意思是不要讲了,我不想听。当你不想听时,矛盾就来了。还有的时候会说“你听我说”,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种愿望,希望别人倾听他讲话。

    汉语有个词叫“聪明”。“聪”说的是耳朵,“明”说的是眼睛。耳朵倾听的能力,人和人是有很大差异的。它其实构成了我们的智商和基本素质。有的人听很长的一篇讲话,能够八九不离十地复述,记住大意,你看这耳朵厉害吧?有的人接听一个简单的电话,可能抓住一个信息,把其他忘了,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听的能力问题。所谓聪不聪明呀,聪不聪,明不明,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别人沟通会事半功倍,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有了保证,矛盾、斗争、争吵会减少,误解会消除。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很多奇妙的效果:很多时候人们讲话,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讲什么——那往往是他被一种情绪俘虏或者被错误的见解左右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禅七(指参禅的一种方式)中要禁语?因为我们嘴巴的很多活动实际是受无明支配的。所谓“无明”就是一种盲目的力量、盲目的情绪、盲目的见解,身心内在的浮躁,在推动嘴巴絮絮叨叨地说。还有的时候,我们的心不够平直,我们讲的话和我们想的有偏差,想的是东,讲的可能是西了;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讲出来的意思不是自己真正的意思。凡此种种,对于一个有“听禅”功夫的人呢,就靠听,他都能够了解对方的真实状态。

    所以,以专注的心、放空的心去听,恰恰不会被听到的内容迷惑。做管理工作的人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身边的人跟他讲很多的话,而意在言外,所以言外之意你能否听出来,这是个能力呀!还有的时候,言外倒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他自己身心的很多困惑、很多状态,在他的语言中包搅着,你能否听出来呢?所以,我们在平时,特别是跟人交谈交流时要养成这种“听德”,训练听的专注。以放空的心去听,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法门,里面很多内涵、很多妙处,需要你亲身去体会。  

倾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