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对长相不自信,曾被说“演戏就是死”

张译,“娱乐圈中等生”的出头天

□ 本刊记者 张忆耕 《 环球人物 》(

    红了之后的张译“忙得半死”,最吃不消的一段时间,两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同时赶拍。可他不敢抱怨,“北漂”生涯的头几年,“忙得半死”就是他最大的愿望,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他“闲得半死”。

    入行20年,张译演过小品,录过广播剧,做过场记,当过编剧。前10年在部队话剧团跑龙套,2006年遇到了《士兵突击》中的班长“史今”,才被观众熟知。然而,从“熟知”到“走红”,张译又用了整整10年。如同班里那个不太引人注目却一直默默努力的中等生突然考了第一名,张译如今的成绩着实令观众惊讶,这个从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北京爱情故事》 《辣妈正传》中走出的“孟烦了”“石小猛”“元宝”,不仅拿到了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还走上了威尼斯、戛纳、多伦多几大国际电影节。

    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后的这个9月,张译又有两部电影《追凶者也》 《我不是潘金莲》上档。“我曾经都不敢想,张译有一天能演电影,并且演到国际电影节上去。”说这话时张译的表情异常诚恳。曾有人问张译,经历的这一切像做梦吗?“不像做梦。”他回答得坚定,“因为自己最清楚付出努力的过程。做梦的话,咬一口自己就醒了。可我怎么咬自己,把自己咬烂了,我都是清醒的。”

    拒绝言过其辞的赞美

    前段时间,张译和作家刘震云聊天。刘震云说,电影的幽默分几种,有的在电影院里就让观众捧腹大笑;有的要回到家琢磨一下才能笑;还有一种幽默,就算琢磨也未必能笑出来,但会有一种苦笑在心头。张译对这个观点赞同不已,在他看来,自己的电影新作 《追凶者也》带给观众的正是一种苦笑。

    影评人评价,曹保平的这部新作,比他之前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烈日灼心》幽默。“严格意义上讲,《追凶者也》不是喜剧,它是黑色幽默,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嘲讽。3个角色命运的交错、巧合,让之前所有的希望变成失望,在这个废墟上人们开始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希望。”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这种荒诞色彩,张译又犯了给自己加戏的“毛病”。

    有一场戏,张译饰演的董小凤坐大巴车跟踪一个重要人物,但他中途睡着了,不仅把人跟丢了还被大巴车拉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开拍前,张译跟曹保平讨论董小凤睡着的原因:“除了疲劳以外,还因为旁边睡觉的胖大姐把瞌睡虫传染给了他。”于是张译给自己加了场戏,在发现证人不见了以后,董小凤把所有怨气都发泄在胖大姐身上,气急败坏地揍了她一顿。这段临场发挥的表演让现场工作人员笑得前仰后合。“挺对不起那个演胖大姐的演员,事后我连连向她道歉。”张译笑着说。

    在《追凶者也》的3个主要角色中,只有董小凤这个角色直到开拍前,导演、编剧都吃不准他应该“长什么样”。张译顶着压力,边拍边思考,最后呈现出一个貌似文弱书生却干了狠事,同时还是个“倒霉蛋”的人物形象。编剧史航看过张译的表演后说:“董小凤这个角色让整部电影出现了类似科恩兄弟《冰血暴》的风格。”尽管外界评价颇高,张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略感遗憾,他一再强调这不是谦虚之词,“因为了解创作的过程,所以回看某些场次的表演时,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作为这个行业的“老司机”,张译依然看中“进步空间”这件事。这些年来,他合作过的导演众多,很多人会对他说“张译,太好了”,但最让他感到欣慰的评价是拍摄电影《山河故人》时,导演贾樟柯用山西话说的那句:“张老板(张译在片中饰演的角色),能行。”“能行”是山西方言,张译对它的理解是“似乎表现得还不错,但也许可以更好”。张译说,到了如今的年纪,他不希望还听些言过其辞的赞美来自我麻醉。

    差点在28岁那年“洗洗睡了”

    所有演员的龙套生涯似乎都差不多:不停地跑剧组,当“只要A角不死就永远上不了台”的备胎,演只有一句台词的角色……张译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龙套生涯还伴随着各方的“恐吓”。

    1997年,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落榜的张译,入伍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曾经,他的理想是做播音员,硬着头皮学表演不过是迫于生计。团里对张译的评价特别直截了当——“唯一不会演戏的”。有一次去西安演出,团里外号“五大爷”的话剧导演喝了酒,搂着张译说:“你们这拨人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了……”张译听了很感动。导演接着说:“但是,你不能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团里甚至一度考虑让他转文职岗位,张译给家里打电话诉苦,没过几天就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两本书——《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张译气疯了。

    因为为人好,尽管当年张译演戏不被认可,但许多导演很喜欢他,常苦口婆心地教导一番。有一次,胡玫导演拍着张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张译听完一身冷汗。那一年,他27岁。

    谁都没有料到,第二年《士兵突击》热播,张译终于走进了观众的视线。胡玫导演的提醒犹在耳畔,张译暗地里长舒一口气:“暂时不用‘洗洗睡了’。”也是在这一年,信心倍增的张译脱下了军装,正式转业。

    演艺这条路,张译走得缓慢,却是一步一个脚印。他一直在努力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起初他凭借《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题材的作品被媒体定义为“中国硬汉军人”,后来因为在《新上门女婿》 《辣妈正传》 《抹布女也有春天》等都市爱情剧中饰演“暖男”,又被观众称为“国民女婿”, 这些标签让张译有些紧张,他提醒自己“要一直改变、突破”。于是他尝试的清单上又出现了暴发户、企业家、凶犯……   

    突破还体现在从电视转战大银幕。 2010年,32岁的张译拍摄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建党伟业》,在片中饰演周佛海。此后他的身影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银幕作品中,尽管很多是戏份不多的客串演出,但表现依然亮眼。谈到客串的原因,张译特别坦诚:“我想拍电影,想被更多的导演看见,所以抓住一切可以露脸的机会。”在2014年拍摄的电影《亲爱的》中,张译饰演丢失孩子的暴发户韩德忠,并凭借这一角色获得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这些年来,观众对他相貌的评价曾经是张译的一大困扰。“有人说我‘暴丑’。前几年还很在意,在意到让自己本来就不太自信的小心灵更加脆弱了。这些年在这方面脸皮就真的有点厚了。”说完,张译笑了起来。

    “我是演员,当不了明星”

    张译坦言,这些年随着事业的发展,在圈内结交了不少好朋友。谈及交朋友的标准,他说:“在这个行业中,无论市场变化成什么样,依然保持一颗初心,依然做事讲规矩。我尊重这样的人。”张译很庆幸自己入行早,当年的老师父们传授给他最为受用的两个字就是——“规矩”。

    几年前,张译接到了一部戏约,导演大名鼎鼎,看中了张译演男一号。张译很快和片方签了约,也让经纪人推掉了所有工作,怀着兴奋的心情去看守所体验生活去了。正式拍摄当天,制片人突然打来电话,让他再次试戏。“我当时就傻了,签了合同还要试戏,这意味着什么?”他拒绝了。有人劝他:“在这个行业里,你还真把合同当回事吗?”后来,张译去找过那个导演,坐飞机到了剧组,在路边站了一晚上,却迟迟按不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再后来,角色换了别人。

    《泰囧》筹拍时,徐峥也找过张译,定的是黄渤那个角色。当时张译已经口头答应了另一个戏约,只好咬着牙推掉了《泰囧》。后来《泰囧》的票房卖了12.6亿元,而张译接的那部戏,到现在还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播出。再提及这件事,张译有些尴尬,“毕竟已经答应人家了。”

    张译曾说,“我是演员,当不了明星。”这样说并非抵触做明星,而是自认在“被消费”“博眼球”等很多方面根本做不来。当年在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上台领奖的张译一口气老老实实地感谢了17个人。“我也曾想象自己可以在台上酷酷地说一句‘谢谢’,然后就转身离开。那多酷啊!可后来一想,这是我在电影表演上得到的第一个认可,不能浪费这个机会,一定要把平时不太好意思说的话说出来,要郑重其事地感谢那些曾雪中送炭的人,本着一颗尊重的心,感谢他们。”

    即使镁光灯再闪耀,张译还是那个老实、规矩的人。

张译,“娱乐圈中等生”的出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