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G20汇聚全球目光

大国领袖习近平

□ 文字统筹 许陈静 □ 本刊记者 李静涛 田亮 《 环球人物 》(

    “一位重要人物到场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3次会晤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后,对媒体这样形容习近平的大国领袖气质:“当习近平走进房间时,你就会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到场了。”

    在秋日的杭州,当我们等待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领导人走进主会场时,不期然想起了基辛格这句话。大国者,经济实力之大,综合国力之大;领袖者,“可为人之仪则”“天下莫不倾心”。G20的召开,让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东方大国中国,更聚焦大国领袖习近平。

    回想起4年前,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等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情形,再回想起两年前,我们在北京雁栖湖等待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的情形,会场里的中国总是相似的:媒体蜂拥,中外瞩目;而会场外的中国,却丰富多彩、日进日新。

    无论在G20,还是世界的其他舞台上,中国所展现出来的世界形象,始终是一个敢担当、勇作为、负责任、秉承正确义利观的大国。这种国家品格往往通过国家领袖的形象和人格来加以具体展现。作为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正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熟悉。我们这里想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大国领袖习近平这4年来的点点滴滴。

    革故鼎新,引领时代:他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推动者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还记得2012年年底,世界经济走势以抛物线式的下滑结束,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

    而在中国,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国内调研选择了广东,在这个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总结30多年来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开放之于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世界经济的一片悲观声中,中国依然发出了改革的强音。

    2013年,习近平走了10个省市,行程近万公里。其中有3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7月,习近平在武汉的一张照片爆红。他站在雨中,左手打伞,裤腿半卷,衬衫被雨水打湿,正在向武汉新港的工作人员询问物流情况。这张照片走红的背后,是一个有关改革的故事——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此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已经成立。组里的经济学家张卓元一看到湖北调研的消息就说:“这是给接下来的改革定调子。”

    8月,习近平视察辽宁,再提改革,重点放到了创新。在沈阳机床集团的车间里,习近平和一群围在他身边的“80后”职工聊天:“年轻人成长了,企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习近平指出,老工业基地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他强调创新,这是对未来发展大势,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顺应。

    9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深化改革的另一个原因: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一份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呼之欲出。当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时,距离上一次著名的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好时隔35年。这正如一次并不遥远的、历史的呼应。

    2014年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个个现实问题被纳入改革蓝图。人们看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了26项重点改革措施;农地经营权流转、消费税改革、不动产登记等制度的实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大病保险逐渐覆盖所有城乡参保人、“困难生”助学政策升级,甚至提网速、降网费这样具体的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在稳步落实。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正如习近平今年4月25日在安徽小岗村参观时所言:“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创新愉快”

    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教授们被请进中南海,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委员们围坐听课、埋头记笔记的场面,人们已经不再陌生。但把“课堂”搬出红墙,搬到中关村现场,则是一次学习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

    2013年9月30日,政治局委员们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习近平在现场问了科研人员很多问题:云计算、大数据、水处理……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回忆,习近平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你以前是做什么的。第二个是,你合伙人以前是做什么的。雷军说,在领袖面前,他坦率回答,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靠人”。

    要理解这次现场讲解、讨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学习,就得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出发。2014年5月,习近平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关于“新常态”,经济学界的共识是: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增长时代,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各种问题。如何适应新常态?习近平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在2015年的土耳其G20峰会上,习近平说:“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今年4月,习近平来到以科技创新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接受机器人“小曼”和“佳佳”的问候,坐进国产新型汽车当起“试驾员”。在和科技人员交谈时,习近平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他留给大家的祝福是“创新愉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另一个答案。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此后,习近平在地方调研时也多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庆,他上码头、下车间,提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在河北唐山,他参观规划展览,走进社区服务大厅,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凤凰城”再创辉煌……

    《人民日报》如此评论习近平履新后的中国经济表现:放在全球坐标上看,中国经济仍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特别是“含金量”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已达50.5%;城乡区域更协调,西部比东部增长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高;就业率、物价涨幅、粮食增收等指标持续向好。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每当经济萧条时,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卷土重来。世界贸易组织在今年的报告中认定,“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一些发达国家尤其严重,其中1/3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

    这一幕,仿佛再次验证了那句话:“自由贸易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但在这面旗帜下经常没有更多的国家跟从。”而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贸易壁垒最终伤害的不仅是“对手”,更是自身。

    此时,坚持自由贸易,坚持“开放不止步”,是一个大国对改革开放的自信与承诺。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第二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代表们提到自贸区。习近平插话说:“现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有多少家?”得知有6000多家,而且10%是外资企业后,习近平说:“自贸区建设就是要建成制度创新的高地,做到可复制可推广,而不是政策洼地,要种苗圃而不是做盆景。”两个月后,习近平来到上海自贸区。听说自贸区里设立企业只要4个工作日、在一个窗口办理即可,习近平说:“方便啊!效率提高了。”在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说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邀请习近平关注。习近平指着身边的陪同人员说:“负责的领导们都在这里了,大家都要关注的。”在上海自贸区的整个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措施能复制推广吗?”

    这次考察一个月后,国家批准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开放;2014年底,天津、福建、广东的自贸区获批;如今,陕西、重庆等省市正在争取成立第三批自贸区。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访美期间,在西雅图与30名中美企业家座谈。他对企业家们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中国的开放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了就关不上了。” 

    今年8月17日,习近平提了一个新词“世界经济再平衡”——开展跨国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从而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尼泊尔《新兴尼泊尔报》总编辑拉玛苏得知后说:“了不起!世界看到了中国担当。”

    以民为重,家国情怀:他是百姓福祉的忠实维护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古老的名言,用以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后来,习近平简而概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今天,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2014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97.2%,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看望了舟山的老乡们。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习近平牵挂的事。舟山渔业发达,人们多以此为生,习近平问:“远洋捕捞多吗?休渔几个月?渔民生活水平不低吧?外资来得多吗?”当听说舟山渔民人均收入可观时,习近平很高兴。

    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习近平关心的重点。看到舟山跨海大桥航拍照片时,习近平停下脚步问:“从舟山到宁波走跨海大桥需要多长时间?”“一小时之内。”习近平很高兴:“舟山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现在的样子已完全认不出了。”

    习近平走访了舟山一个新建农村社区,社区由3个自然村组成,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走在村民办的农家乐小院里,习近平兴致勃勃地说:“你们看,这房子多干净啊,下次来了咱们就在这儿住。”村民们告诉习近平:“我们这里空气好啊,老人都长寿”“城里人来这里把水带回去泡茶喝”。这正是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吸引力和软实力。习近平跟村民们促膝谈道,全国很多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陕北的梁家河村犁过田、砍过柴,睡过满是虱子的土炕。他深知农村是什么模样,贫困是什么滋味,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他的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村,“没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在奔往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2012年12月29日,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习近平来到太行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贫困村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从县城到龙泉关镇的路上,“车开了一个小时,他问了一个小时。”阜平县委书记李宁太说。

    骆驼湾村共608口人,其中428人为贫困人口,当时农民人均全年纯收入只有900多元。在村民唐宗秀家,一张土炕占去半间屋子,炕上摆着一个取暖的火盆。炕边是两个灶台,灶台边上是两个柜橱和一张桌子,整个房间只剩下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可以下脚。这间卧室兼厨房,又成了接待习近平的客厅。“他进来屋里,也没嫌不干净就坐下来。”唐宗秀说。

    在顾家台村,村支书顾叔军向习近平汇报了今后怎么干好工作,表示要实现翻番奔小康。“总书记马上说,你翻番人均收入也才两千,离小康还有很远距离。说这话时,他紧锁着眉头。”那情形顾叔军至今还记得。

    据媒体统计,十八大之后的3年内,习近平26次国内考察中,有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

    2013年在湘西考察时,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两年后,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对“精准扶贫”做了详细的阐释——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 “怎么扶”的问题,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从长远计,习近平在阜平考察时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眼下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今年8月底,习近平视察青海,用将帅出征的誓言宣示扶贫的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荡、纷乱、衰退频繁上演。那些广场上的骚乱、年轻人的抗议,背后有一个沉重的现实: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和“被剥夺感”上,于是族群对立,社会撕裂,急剧消耗掉过去数十年的繁荣和积累。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习近平的回答是:共享发展。

    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闭幕会上承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两年后,“共享”写入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

    ——共享青山绿水。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APEC欢迎晚宴上说了一段出人意料的话。“这几天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希望雾霾小一些,以便让各位远方的客人到北京时感觉舒适一点。好在人努力,天帮忙,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好多了。不过,我也担心我这个话说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气也还好……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就没了。我希望并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现场掌声、笑声、赞叹声四起。

    ——共享公平正义。习近平说:“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2013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被媒体广为引用。媒体还做过一个统计,截至今年1月,十八大之后司法机关共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0多起,张高平案、李怀亮案、钱仁凤案、呼格案……正如一位退休老干部所言:“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没有缺席。”

    ——共享公共服务。仅以教育为例,2014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对参加“国培计划”的贵州小学教师说:“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地区,你们坚守岗位,我向你们表示敬意。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当年实施的《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被称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

    稳定疆域,坚毅有为:他是国家利益的坚定捍卫者

    “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天寒地冻的内蒙古阿尔山,一下飞机便迎着风雪直奔阿尔山口岸:“我要走一走边防路线,看一看一线执勤官兵。”当车队行驶到离国界2.5公里地段时,遇到一队骑着摩托雪橇巡逻的边防战士,习近平吩咐停车。战士们看到车里走出了穿着迷彩作训服的总书记,很是惊喜。恰巧另一支边防分队骑马巡逻途经这里,看到习近平也跳下战马。战士们脸上、睫毛上都挂满霜花,习近平说:“你们战风雪、斗严寒,穿行在林海雪原,巡逻在边防线上,我很受感动。”在边防哨所,他登上58级台阶,走进观察室对战士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习近平与西藏有深厚的缘分。当年,青海解放后,正是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在西安与十世班禅建立了联系,并且亲赴西宁,安排十世班禅回西藏,从此结下“忘年交”。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习仲勋无比悲痛:“我失去了一位合作共事40个春秋的知心朋友。”9年后,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进藏,直奔对口支援的林芝地区,亲身体会了西藏的壮美与艰苦。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习近平6月在中南海接受了十一世班禅的拜见,8月主持召开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提“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方针。

    “不辞长作新疆人”,这是习近平对美丽新疆的感情。上世纪80年代,他就到过新疆,之后又数次考察新疆。2014年4月,习近平又来到新疆。在南疆重镇喀什,他走进维吾尔族村民家里问起生活生产情况:“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有没有发挥作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习近平谈及历史上屯垦戍边的经验,“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提出新形势下兵团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在驻疆部队的某民族连,习近平对来自6个民族的官兵说:“要相互关心,维护民族团结,守好祖国边疆。”在谈到反恐维稳时,习近平说:“坚持凡‘恐’必打,露头就打,给暴力恐怖势力以毁灭性打击。”从新疆回京后,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

    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习近平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在福建工作时,他写下“我临东海情同深”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海防官兵的感情;主政浙江时,他站在舟山群岛上,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近几年,有些国家屡屡在中国海域挑衅,习近平对此做出了坚决回击。

    2012年4月,日本右翼势力声称“将‘购买’钓鱼岛”,随后,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公开支持“购岛”,还打算通过《美日安保条约》把美国拉入其中。当年9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美国防长帕内塔时,警告日本应悬崖勒马,希望美国谨言慎行,不要介入。2012年12月,也就是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一个月,中国海监飞机和船只加大了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力度。

    2013年,中国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空中飞行秩序。据香港《亚洲周刊》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十八大后中央高层长期酝酿的,最终的拍板人是习近平”。当年年底,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与习近平单独会谈。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两人谈到了东海防空识别区,拜登提出的反对理由遭到习近平的反驳。美联社报道称,拜登出来后情绪低落,表情暗淡。

    随着美国推进“重返亚太”战略,菲律宾频繁在南海挑衅。2013年4月,就在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仲裁”申请后不到3个月,习近平来到海军驻三亚部队。他乘坐敞篷车检阅南海舰队军舰,要求海军突出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

    今年7月8日,中国海军组织三大舰队上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以及部分岸导发射单元,进行了实兵实弹的对抗演习。7月12日,南海“仲裁”闹剧结果出炉的当天,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说:“中国在南海的领土和主权不受菲律宾所谓仲裁案裁决的影响。”

    习近平捍卫海洋权益的决心,就像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说的:“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从容自信,海纳百川:他是优秀文化的真诚继承者

    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练好“看家本领”

    习近平毕业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他熟读《资本论》《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早年所著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他就讲述了《资本论》背后的故事:“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资本论》的。他在1852年2月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即使这样,马克思也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习近平也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练好“看家本领”。媒体评价,“习近平以言传身教,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2012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时,习近平到《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与研究人员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发展。十八大之后,在他的主持下,政治局已经不止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集体学习的主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也被习近平所关注。他曾多次引用美籍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其名作《单向度的人》中的观点,“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

    习近平多次提及苏俄红色文学作品。2014年初,习近平对俄罗斯记者说,自己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知青年代,他是背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上山下乡的。高尔基的经典语句更是常常出现在习近平的讲话中。比如,在俄罗斯远东大学孔子学院参观时,他就以“青春是短暂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勉励两国青年。

    “把经典嵌在脑子里”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至交贾大山,生前用一句话评价过习近平:“这是个儒生。”

    儒生是遵从儒家学说的饱学之士,后来泛指品德高洁的读书人。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个研讨会自1994年起,每5年举办一次。而这次习近平登台演讲:“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那一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还到北京大学看望了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时年87岁的汤一介从研究室走出时,习近平快步迎上前去,握住了老先生的手。在研究室里,两人促膝长谈,习近平问起《儒藏》的编纂情况,赞扬了汤一介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2014年9月,老先生辞世,习近平送去了花圈。

    习近平曾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他在自己的讲话中,也常常引用古籍名句,他用《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表达为人民奋斗的决心;用《管子》中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用《新唐书》中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告诫人们刹住奢靡之风;用《韩非子》的“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论述依法治国;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国际理念背后,则有《尚书》中“协和万邦”的智慧……习近平用典的背后,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

    比名句更有现实意义的是史鉴。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列举了历史上因为腐败而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秦始皇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二世而亡;唐玄宗沉醉于声色犬马,各级官吏贪污贿赂成风,结果“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就从兴盛走向衰落。他要求党员干部“要读点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愉悦” 

    习近平说,自己到过世界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不同文明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4年习近平访欧,就被人们称为“文化之旅”。

    在法国,习近平提到了法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蒙田、雨果、大仲马的小说,米勒、马奈、罗丹的艺术作品,还有歌剧、芭蕾舞、建筑等等。“读法国近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政治社会演进规律的思考”。

    在德国,他称赞歌德、席勒的不朽诗篇,讲到莱布尼茨、黑格尔的哲学思辨,提起巴赫、贝多芬创作的优美旋律,“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得愉悦,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

    媒体统计,那次出访习近平提及法国名人34位、艺术形象3个,提及德国名人19位以及歌德名著《浮士德》中的艺术形象墨菲斯托。

    2015年访问美国期间,习近平提到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带给自己的震撼。他第一次到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去了海明威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加薄荷叶和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那是美国一代人的迷惘与呐喊。

    在治国理政中,习近平积极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2014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观点论述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对于西方文化的弊端,习近平的批判态度是明确的。比如西方媒体有进行“舆论审判”,干扰司法的现象。习近平说:“对于司法机关尚未或正在办理的案件,媒体可以报道,但不要连篇累牍发表应该怎么判、判多少年等评论,防止形成‘舆论审判’。”

    反腐斗争,历史担当: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领导者

    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总书记说,我们八项规定的落实,应该是作为一个名片,是本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一个交代。”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在应邀给全国政协常委会作报告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放在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来看,十八大以来的铁腕反腐与从严治党,都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治国理政的有力回答,对国家未来的政治担当。

    犹记2012年11月15日,刚刚出任总书记的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庄严承诺,也是立下一纸军令状。怎样让自身硬起来?习近平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为了补上理想信念之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于2013年6月启动,时间一年左右,政治局常委各联系一个省,习近平联系的是河北省。第二批于2014年1月开始,为了更贴近基层,根据中央统一安排,政治局常委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近平联系的是河南省兰考县。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来到兰考。在县委老办公楼参加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习近平说,他选择兰考,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在兰考县的汇报会上,习近平回忆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罢《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诗言志。这首词,不仅讴歌了焦裕禄身上的理想信念,更是习近平家国情怀的真情流露。在兰考回忆起这首词,是对兰考县,乃至全国党员干部的一次“补钙”。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缺“钙”带来的腐败问题有多严重?上任总书记仅3天,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就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谈道:“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此后,他一次次做出坚决表态:“老虎”“苍蝇”一起打、零容忍、上不封顶……

    2014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进行组织调查。据媒体报道,在北京阜成路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徐家豪宅里,办案人员被堆积如山的现金、和田玉、硬木、翡翠、古玩字画吓了一大跳。《解放军报》称徐才厚这个政治投机主义的“两面人”为“国妖”。在宣布被调查整整一年后,徐才厚因膀胱癌终末期,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

    2014年6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检方指控的罪名包括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今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苏荣案将在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2014年7月29日,中央纪委对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涉嫌严重违纪的周永康进行立案审查,打破了“刑不上常委”的传言。2015年6月,周永康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2014年12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办公厅原主任令计划接受组织调查,并于2016年7月4日一审判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2015年4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对中央军委原副主席郭伯雄进行组织调查。经查,郭伯雄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等方面利益,直接或通过家人收受贿赂,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涉嫌受贿犯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2016年7月25日,军事法院对郭伯雄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郭伯雄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的赃款赃物上缴国库,剥夺上将军衔。

    这5名落马的正、副国级官员,是十八大以来打落的“大老虎”。2015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说:“我们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上述“大老虎”的查处,连同中石油窝案、山西省“塌方式腐败”、衡阳贿选案等一批大案窝案的查处,以及各地“苍蝇”的查处,极大地整顿了政风。长期研究反腐课题的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说,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的反腐力度是近30年来最大的。习近平履新时“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反腐承诺得到实现,并且正如他今年1月所言:“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扎紧制度之笼

    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还要有长效机制。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的内容十分具体,如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等等。会议强调,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习近平更是承诺:“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当时《华盛顿邮报》评论称,习近平给外界以全新的中国领导人形象。

    习近平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且“首先要建好笼子。”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首个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此后,《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党内法规相继出台。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对象作了重新界定,在中央巡视组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套班子”开展巡视的基础上,将“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组主要负责人,副省级城市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党组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部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纳入中央巡视范围。习近平曾在2014年6月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时说:“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

    2015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纪委特约监察员马怀德说,新的条例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负面清单”中增加了十八大以来新发现的问题,如拉帮结派、搞老乡会、妄议中央等,针对性强,真正体现出党纪严于国法。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习近平说:“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出了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决不允许出现底下问题成串、为官麻木不仁的现象。”

    天下义利,大国胸襟:他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是2013年3月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布)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到今天,他的足迹已遍布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6个大洲,将中国梦和亚太梦、世界梦紧密联系起来。而其中一条重要的纽带,就是“一带一路”。今年9月7日,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周年的日子。

    3年前,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说道:“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又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个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一带一路”新理念,就此问世。习近平为它忙碌起来。2014年9月,他踏上出访亚洲四国的行程。往北,他来到张骞到过的塔吉克斯坦。塔总统拉赫蒙为习近平穿上塔袍、系上腰带、戴上毡帽,拉着习近平的手说:“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进。”往南,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把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郑和碑拓片送给习近平。在他看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斯里兰卡打造印度洋重要海上航运商务中心的设想不谋而合。在印度,习近平和莫迪总理来到玄奘抵达过的古吉拉特邦,习近平说:“这里是莫迪总理的家乡,也是甘地的家乡。玄奘回国,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也就是我的家乡,今天的西安。”莫迪听罢,欣然表示来年访华一定要到西安,到丝绸之路的起点看看。2015年5月,莫迪访华,首站即是西安,两位领导人如约在此相聚。

    习近平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他提出成立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2月,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在北京注册成立。2015年12月,57个成员国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亚投行正式成立,全球迎来了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中国愿意为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一个个项目在“一带一路”上落地,我国已经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此同时,还与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时说:“‘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实施,中国的积极走出去,会遇到一些杂音。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2014年3月27日,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在巴黎举行,习近平在讲话时引用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同年7月,他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说:“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半小时的演讲获得近30次掌声。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近平向世界各国讲述了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中国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将坚持正确义利观,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同时,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第二天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上,习近平又宣布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100个妇女卫生健康项目,实施100个“快乐校园”项目帮助贫困女童上学。

    中国用努力和行动,赢得了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真心信任。4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和救援行动,仅仅在2016年,就有1名维和战士在马里牺牲,2名维和士兵在南苏丹牺牲;中国海军舰队多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救助了无数的鲜活生命;中国支持和平解决叙利亚冲突,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接受印巴两国同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为南亚、中亚的和平稳定及地区反恐共同努力……

    这一切,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见习近平时所言,“联合国对中国在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表示高度赞赏。” 

    “最珍贵的是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

    G20机制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最危急的关头。当时,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努力营造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新局面,确立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

    习近平首次参加G20峰会是在2013年9月,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当时,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多边贸易体系面临诸多挑战。“这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不符合各国利益。二十国集团占全球贸易量的80%,要有忧患意识,承担责任,推动新一轮世界贸易大发展。”习近平在峰会上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他承诺:中方已经全面实现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税目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将在2015年将上述比例提高到97%。2015年12月10日,这一承诺按时兑现。

    第九次峰会于2014年11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主题是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规模,中国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需求,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他承诺:中国支持G20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并将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途径,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作出贡献。这些承诺如今也一一兑现。

    在土耳其举行的G20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的承诺是:中国将致力于在未来5年使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他还倡议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制定落实这一议程的国别方案,助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2015年,在回顾G20峰会的发展历程时,习近平说:“最珍贵的是各成员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实践昭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合作是各国应对挑战、实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平与发展是个老话题,又常说常新。“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

    今年,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在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的时刻,继续践行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承诺。这是一个东方大国的承诺,也是世界对一位大国领袖的期盼与点赞。回想这4年来,美国多维网曾评论道:“习已表现出一位不畏艰难的成熟领导人的强大气场。”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说:“习近平确具雄才大略,属于中国开创性的国家元首。”美国智库网站则说:“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伟大政治家。”而我们想说,正是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怀和历史担当,让习近平成为国人以及世界人们心中有魅力的大国领袖。

大国领袖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