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校园毒跑道,非铲不可

吕晓勋 《 环球人物 》(

    天气越热,味儿越浓”。近段时间,全国多地中小学的塑胶跑道被曝存在问题,不少学生因此出现头晕、呕吐、流鼻血等不适症状,家长抗议此起彼伏。

    “从幼儿园到大学,到处都有‘毒跑道’。”朋友圈中的吐槽,并非空穴来风。从新疆到东北,从北京到深圳,问题跑道没少让家长们操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被报道的校园问题跑道事件至少有21起,涉及多个省市。不过,让人既放心又不放心的是,这其中仅4起最终检测出有毒物质超标,其余大多以“送检合格、跑道启用、锻炼继续”收场。检测没问题固然好,但还是让人不禁怀疑:难闻的刺鼻味道从何而来?

    检测结果和学生感受一次次“大相径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害物质超出了检测范围。事实上,无论是《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还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相关国家标准中,反映有机物释放的众多参数未被纳入检测,对于跑道的某些疑似毒性成分,也没有明确规定。国标本身不完善,检测公信力难免会遭遇信任危机,出现“你说你的,我聊我的”这种尴尬局面。

    更无奈的是,对于跑道生产、施工、监理的具体规定,也付之阙如。2015年,随着国家对相关承包资质规定的取消,很多原本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专业资质的公司,也能参与投标,由此带来的是行业的盲目扩张。中标公司用低于成本的竞价抢占市场,然后转包出去;生产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不健康的原材料;施工方为了降低难度,大量使用稀释剂、无机填料等;监理方“监而不理”、第三方专业检测缺失、职能部门为监管责任推诿扯皮……没有相应的规则制约,各环节相继失守,在“九龙治水”的现行治理体制下,问题跑道的铺设当然能够“轻松无碍,一路畅通”。

    不可否认,相比其他跑道,塑胶跑道有不少优点,也因此让很多学校怦然心动。一个红绿相间的鲜艳操场,几乎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一种“标配”——面对教育督导部门的检查,哪怕前期保障资金不到位,学校也会选择突击搞塑胶跑道建设。然而,匆忙决策,对跑道材质选择缺乏全面考量,势必会造成从招标、施工到检测的草率应对,从而为种种乱象制造滋长空间。

    无视孩子的健康,就是在“谋害”社会的未来;为他们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标准、要求只能比对成年人更高、更严。有人说,“从毒奶粉、毒校服到毒跑道,孩子们简直生活在一个‘毒社会’。”话虽有些夸张,却真实地反映出家长们的内心焦虑。一个值得反思的细节是,2003年就有专家提到塑胶跑道可能存在危害,由于当时没有出现类似目前集中爆发的案例,导致问题被忽视。十多年过去了,有关塑胶跑道的管理依然乏力,监管依然空缺,不得不说是令人痛心的遗憾。

    跑道的问题,从来都只是人的问题。发现问题的眼睛闭着,又怎会有解决问题的行动?正如专家所言,“优化教学与竞赛环境,建设塑胶跑道本身没错,只要采购方、建设方、生产方、施工方、监督方、检测方等与跑道有关的这几方面同时做到尽职尽责,劣质材料和施工就不会有市场”。终结问题跑道,光靠拆除、严厉处理相关责任人还远远不够;更新、细化行业标准,强化制度的监督效力,绷紧相关各方心中的那根责任之弦,才是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治本之策。

    日前,教育部门已经要求立即铲除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跑道,并推出了一系列排查、整治问题跑道的坚决措施,深圳出台国内首个塑胶跑道工程建设标准,上海也宣布拟对跑道有毒有害物质释放量、验收管理等环节作出限定。期待这样的实践,能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治理的有效合力,真正推动“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职业信仰与道德自觉。

校园毒跑道,非铲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