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说话的艺术

□ 明海(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方丈,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环球人物 》(

    我刚当住持时,会在早上吃饭时讲话——这是住持的特权,话语权独揽。先后有两个师父跟我说:以前老和尚讲话,让我们知道错,同时也有信心;现在你讲话让我们觉得很冷,没有自尊。我原来是有个毛病,批评人喜欢一针见血,总是用形象的语言让对方印象深刻,痛,可还喊不出痛来,我称之为针刺。这种说话方式是从哪儿来的呢?因为我们中学学了很多鲁迅针砭时弊的杂文,他是阴冷的。说到这里希望鲁迅先生不要怪我,把自己的错推到他身上了。不过我们受的教育对性格的养成有影响。有人对这种说话方式很抵触。

    那两位师父直接点醒我,以后我就比较注意讲话的方式。禅宗讲“棒喝”,是正面说,你直接骂他。有的人喜欢骂,这是真的,有时候骂会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你骂他没事,就是不要讽刺他。

    我原来针刺的毛病基本改掉了。现在我大多是从侧面说话。侧面说话也是棒,侧面敲一敲,我习惯这样——当头棒好像也不是我的风格,现在我只能用棒点一点。有时从正面点,他有很多缺点,你鼓励他,或者你赞叹别的有优点的人,让他自己能明白;有时从理上讲,不讲事,讲理,每个人都比照这个理看:“哦,我有问题。”以现代人的根性来说,更适合从侧面用棒点点,不适应棒喝,更不适应针刺。

    菩萨戒里有一条戒律——“不说四众过”。这条戒对于受了戒的人来说,犯了戒以后,其过错的程度和杀人差不多。很长时间我都不理解,因为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人的长长短短,为什么会有这条戒律?现在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没有了。我是这样想的,就是你受的戒、你发的愿,是一个绝对,因为这条戒是佛陀这位一切智者出于慈悲而为我们凡夫所制定的,所以它肯定是对的,你不理解,一定是你没有智慧,你还没到理解的时候。

    管理的最终宗旨是为了人。在寺院里就是为了人的转化,为了人的进步和觉悟。在这样的前提下,去看你所管理的人,虽然每个人都有个性,优缺点互现,但总的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特别是没有坏人,所以没有必要去强调别人的过错和缺点。

    另外现在的管理很重视沟通,沟通的媒介是语言和概念。语言和概念,一旦从嘴里出来,就像有了生命,种子落到了地里,会一直在这个概念的方向上相续,形成强大的力量,乃至于被概念所框定的那个人都接受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就是个坏人,或者我是个懒惰的人。但别忘了,我们的宗旨是要转化人。即便有人劣根性不改,有很多缺点,从根本上讲,你的目的是要教育他、影响他,所以在管理中,涉及与这个人的沟通,就要特别慎重,切记不要乱扣帽子,以免把这个人框死了。有时你草率地给人框一些概念,这些东西就被其他人所接受,被你管理体制里面的人所接受。接受了以后,那个被框的人就被定性了,几乎没什么希望再改变,这与我们的初衷相悖。所以作为管理者,语默之间要特别慎重,你要看到所有的人,有自己的劣根性、自尊心、自我保护意识和习性,这些东西在你出言之前都要考虑到。

    前天我收到一封信,是我们这儿东门村的一个村民写的。他说他是柏林禅寺的普通讲解员。他反省了他们这些人过去的错误,认为自己素质太差,给寺院造成了很多问题,责任在他们等;他也对寺院为他们提供的种种条件表示了感谢。这封信写得很好,我还是蛮受教育的。它证明了,只要我们的言行立足于教化人、为别人好,最终我们所交往的对象就真的能被感化,我们就没有对立面了,会处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中,生活在和谐的世界里。

说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