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场“比比谁更糟”的对战

竞选策略是:“无论你是否喜欢我,对方更让人讨厌”

□ 本刊记者 凌云 《 环球人物 》(

    2016年5月底,特朗普拿到了共和党总统提名的入场券。6月初,希拉里锁定民主党党内提名。6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宣布支持希拉里竞选总统。特朗普立刻在推特上“开炮”:“奥巴马刚刚为骗子希拉里背书。他还想要延续4年奥巴马政权——但其他所有人都不想。” 5分钟后,希拉里回应:“删了吧。”这条推文随即被转发30多万次。

    其实,对两人的正式提名都要到7月下旬的两党代表大会上才尘埃落定,但他们显然都已提前进入角色。借用《米老鼠和唐老鸭》里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啊哦,演出开始了!”

    特朗普在跑,段子在飞

    特朗普的登场是在一年前。

    2015年6月16日,诸多媒体记者等候在纽约特朗普大厦的大堂。忽然,特朗普乘坐金色电梯“从天而降”,以这种“作秀感”十足的方式宣布参加总统大选。当晚,纽约的脱口秀大咖们都乐坏了——大家都把这件事当笑话。一位名嘴说,特朗普是“总统加游乐园二合一”,他的竞选口号应该是“美国梦死了”。另一位名嘴列出一连串惊人之语,让大家猜猜哪些是特朗普说的——答案是“全部都是”。

    初选拉开战幕,各路“大热门”忙着互相攻击,谁也没把特朗普放在眼里,听凭他在一次次辩论中以出位的言论收获人气。结果是,最主流的杰布·布什成为最早出局的“大佬”之一,被共和党主流接受的卢比奥、克鲁兹,也先后败阵。曾有60位共和党大佬发表联名信,公开批评特朗普,称他“一旦成为总统,将利用职权恣意行事”。上届总统大选的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公开斥责特朗普是“骗子”“冒牌货”。但这些“阻击”特朗普的豪言壮语最终都落空,完全没有得到党内资源支持的特朗普,花着自己的钱打败了16位党内对手。

    为什么是特朗普?他的“大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在通往白宫的道路上,特朗普在跑,段子在飞。那种粗鄙而直爽、似乎“无厘头”又似有三分道理的话风,让他牢牢吸引了舆论关注。面对党内对手,他是“毒舌评委”。他讽刺对手“若是被扔到大街上,他们连份工作都找不到,我可是毕业于沃顿商学院,是个真正的聪明人”。一位竞选对手选举开始后戴起眼镜以改善形象,被他讥为“文盲戴眼镜,冒充知识分子”。有人挖苦他“你的头发和湿漉漉的浣熊毛有啥两样”,他马上回嘴:“该死的浣熊没有70亿美元存款。” 

    谈到移民、少数族裔、男女平权、同性恋等内政和社会问题时,特朗普屡屡“脱轨”。他说墨西哥非法移民:“当墨西哥把他们的人送来时,没有送来最好的人,而是送来了带着很多问题的家伙。他们带来毒品,带来犯罪。他们是强奸犯。嗯,当然我觉得有些还是好人。”他谈穆斯林:“我们的国家不能成为那些只相信圣战、没有理性、对生命毫无尊重的人制造的可怕袭击的受害者。”说起美军中严重的性侵问题,他在推特上惊叹:“那些天才们把男男女女放在一起,他们还能期待啥?”说到同性恋,他用打高尔夫球打比方:“很多人打高尔夫球都换成了长推杆,非常难看。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很讨厌长推杆,就像我有些很棒的朋友都恰巧成了同性恋,而我仍然认为传统的才是正常的。”

    在他并不熟悉的外交问题上,特朗普照样不断“放炮”。他自夸:“我有个非常好使的脑袋。我主要的顾问就是我自己。”其实,他真需要个靠谱的外交顾问。在上电视节目时,他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和库尔德人弄混了,因为两者的英文发音相似。主持人问他是否知道“伊斯兰国”“基地”等组织的头目,他答道:“我当了总统自然比你知道得还多。”有时候,他也“话糙理不糙”。他说伊拉克战争是“充满谎言的灾难”,并说美国要避免“过度参与国际事务”。今年1月,他说:“我说过很多次,那个家伙(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可能会甩(核弹),可是没有人和他谈话——除了‘大虫’罗德曼。”5月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他说,自己“肯定”要和金正恩见面。随后在与支持者见面时,他又提起这个话头:“如果他来这儿(指美国),我会接受他。我不会给他安排国宴,但会和他边吃汉堡边谈核问题。”朝鲜外交官曾驳斥他“胡言乱语”。但英国媒体注意到,最近朝鲜网站刊登评论,表示欢迎特朗普与金正恩直接对话的建议。

    “大嘴”的真实力量

    特朗普真是仅仅靠“大嘴”就上位的吗?一位知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被问及于此,脱口而出:“特朗普其实很厉害。”美国知名政论家罗伯特·库恩博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总体来说,特朗普的支持者是那些“中产阶级下层的白人男性”,尤其是那些觉得已经错失经济机遇的人;那些对社会变化感到无所适从的人——这些变化包括同性恋婚姻、堕胎、少数族裔人口增加和枪支管制;那些教育程度较低、通常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他们已经“受够了”生活中的困境。

    调查显示,自1990年至2013年,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从人口总量的58%下降为53%。到2015年初,美国中产阶级为1.208亿人,低收入者7030万人,高收入者5100万人。而“中产阶级下层的白人男性”正是最容易落入贫困阶层、最焦虑不安的人群。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的成功,是因为很多中下层人士在心理上无法适应环境剧烈变动:美国社会结构加速两极化,美国霸权面临中国崛起的挑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又几乎全盘失败。这让他们感到失望、焦虑甚至恐惧,所以渴望出现强势的“救世主”。

    一位支持特朗普的年轻律师说:“他的存在是对政治正确最直接的嘲弄和无视。”另一位特朗普“铁粉”兴奋地说:“他是个企业家,第一次参加选举,面对16个对手并且战胜了他们!”企业家身份被解读为他有能力、懂经济;政治“局外人”被解读为他能打破现有的政商利益链;不断击败对手被解读为他是个“赢家”,能够“让美国赢”。

    特朗普给他的选民树了几个靶子——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来自墨西哥的非法劳工威胁,以及来自“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的安全威胁。他爱说中国,所发的3万多条推特中提到中国300多次,其中不乏“雷人话”,最重要的是两句:“希拉里连(对手)伯尼都搞不定,更别提能搞定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国’了”,“如果是我和中国人打交道,肯定能够把生意做得更划算。”对墨西哥人和穆斯林,他的“狠话”更多,他说要“在美墨边境建一道长城”,还得“墨西哥政府出钱”,并且“我当总统的第一天,他们(指非法移民)就得滚出去,还得快滚”。

    他还不断向追随者发送肢体语言“密码”。在一次竞选活动中,他因为演讲被反对者打断而让支持者“揍扁他们”,惹出官司“我付律师费”。有一次,他在半小时发言中5次指着反对者说:“把他们给我赶出去!”他的支持者真的动起手来。这些粗鲁之举,反倒让“粉丝”们更加视他为“自己人”。

    特朗普的公关团队为他设计的策略是“让特朗普做特朗普”。在取得首场初选胜利后,他表示要带一位记者去纽约竞选现场,结果临时改飞自己位于佛罗里达的庄园。那位记者面对200多名“仆人”伺候的奢华场面,有点不知所措,特朗普解释说:“带你来休息一下,看看海滩上的漂亮女人。”这个似乎“无厘头”的举动,却传递出两个信息:“我很牛”“我不像那些政客,不会为政治改变自己”。

    “有两个特朗普”

    特朗普的党内对手、退休神经外科医生本·卡森弃选后说:“有两个特朗普。一个是电视上的,还有一个是在幕后的。他们不一样,一个更像艺人,另一个则是个很有思想的人。”特朗普曾对一些自由派媒体大佬直截了当地说,自己的某些竞选口号当选后“不会真的实施”。

    宣布参选后,他曾以浅显的英文撰写了一本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书——《残破的美国:如何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书中说,他反对非法移民,因为这对合法移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事实上,民调显示许多墨西哥合法移民也支持特朗普的政策,不希望非法移民来抢自己的工作。特朗普认为美国花钱在德国、韩国、中东驻军,是在当“冤大头”,从美国纳税人角度看,这话也在理。他反对美国政府应该主导世界的“传统观念”,认为美国应该“少管闲事”,这个理念更有一定的意义。在教育上,特朗普批评公立学校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过分注重维护学生自尊心,学业太轻松,学生毕业后缺乏竞争力。这个观点在注重教育的华裔等人口中很有说服力。美国的基础设施很差,特朗普表示上台后要大搞基建。选民相信身为开发商的他,知道怎么修桥造路。他还说美国在巴以纷争中应该当“中立的裁判”,美国政界犹太人游说势力很强大,他敢这样说确实有点勇气。在医保方面,他主张让保险公司充分竞争,还承认自己曾考虑全民医保方案。甚至他在移民问题上的狠话,乍听起来极端,实际上也没太“离谱”,无非是加强边防检查、驱逐非法移民、强化对入境者的背景调查。

    初选出线后,特朗普的目标扩大到争取中间选民和共和党资源,以期与民主党一决雌雄。他的风格在改变。4月27日,特朗普发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说,提出“美国第一”的外交构想,并列举了目前美国外交的主要弱点,这些观点完全能被多数共和党人接受。他还积极寻求党内建制派的支持。5月下旬,他和众议院议长、也是共和党在联邦机构内职位最高者保罗·瑞恩谈心。他聊到自己的苦衷,说自己其实是支持削减社会安全福利的,但为选举必须先表达相反的观点:“当民主党人在说‘我们要保留(社会福利)、还要给你们更多’的时候,一个共和党人要是说‘我们要砍掉你们的社会福利’,那是没法当选的。”经过几天斟酌,瑞恩宣布支持特朗普。此举被认为具有风向标意义,表明了共和党精英在接受特朗普。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的话说,“毕竟他当选总比民主党人当选好”。

    特朗普如何挑选副手,也将是外界观察他能否整合共和党资源的一个焦点。他曾谈及选择副手的标准:不能是和自己一样的政治门外汉,最好是有选举经验的官员,并且要有国会的人脉,以便将来与国会沟通。有分析说,特朗普会找一个保守主义立场的人,最好能在“摇摆州”为他拉选票。美国总统大选是以赢得各州的选举人票定胜负,佛罗里达等十来个“摇摆州”没有一定的倾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地方。

    目前特朗普的副手人选中,呼声较高的有克林顿时代的众议院议长金里奇,佛罗里达州参议员卢比奥,小布什时代的非洲裔女国务卿赖斯等。金里奇当年曾领导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胜,结束民主党持续42年对众议院的控制;在国会,他与时任总统克林顿“斗法”也很强势。显然,他若与特朗普搭档,无论是争取共和党主流的认可还是强化选战及国会运作,都大有好处。卢比奥也有国会经验,又是拉丁裔帅哥,能吸引女性和少数族裔选票,这是特朗普的弱项。至于小布什的“知己”赖斯,与她搭档除了能巩固保守派的支持,争取非裔支持外,她以女性身份与希拉里“对攻”,无疑也能消解对手的优势。

    当然,特朗普与共和党主流也不会完全融合。有人说,这次大选是“造反派”和“建制派”的对攻。特朗普代表的是“变化”和“造反”,并以此赢得初选。两党对决时,他会继续强调自己的这个特质,并将希拉里推向代表“不变”的阵营。因此,他仍会尽力保留自己身上的“反主流”气息。

    希拉里的“七种武器”

    对于希拉里阵营来说,特朗普的出线起初被解读为一个“惊喜”。他们认为,特朗普是共和党内最容易对付的对手。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民调显示希拉里能以11%的差距击败特朗普。当时甚至有一种说法称,特朗普是希拉里和民主党派往共和党的“无间道”,理由是特朗普早年曾经是民主党人,希拉里还应邀参加过他的婚礼,两人似乎“关系不错”。这当然是天方夜谭,是对特朗普的“高级黑”。特朗普承认,希拉里参加婚礼是自己邀请的,但两人没那么热乎,纯粹是因为自己给克林顿基金会捐过款,“她没法拒绝”。而他对捐款已感到后悔,“我可不知道捐的钱会被她用来买私人飞机环游世界”。

    现在,希拉里和她的团队越来越感受到这个对手的压力。6月中旬,希拉里抛出第一个针对特朗普的视频广告《我们是谁》,发起了反击。视频里,“霸道总裁”似的特朗普可笑又可憎,“知性女神范儿”的希拉里可亲又可爱。上一个镜头特朗普说,他想在示威者脸上“揍上一拳”,镜头一转是希拉里在谆谆教诲:“今天我们面临选择: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是谁?”特朗普咆哮“把他们揍得屁滚尿流”,希拉里摇头“我们是否该互相帮助?”特朗普模仿一位残疾记者的动作,希拉里随后质问“我们是否该互相尊敬?”

    特朗普的“大嘴”被希拉里死死盯住。不久前,《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俄罗斯黑客攻破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电脑网络,发现了民主党用来对付特朗普的研究报告。长达200页的研究报告中,归纳出攻击特朗普的7个要点:他不可信,为达目的不惜手段;他的竞选是立足于“恐惧”和“种族主义”,煽动对穆斯林和移民的仇恨;他作为商人也不成功,曾滥借资金;他的政策是“危险而不负责任的”;他对女性无礼之极,曾经称女性为“猪”“狗”“懒婆娘”;他是超级富豪,与民众很有隔膜;他的私生活也不咋地,甚至被前妻状告“强奸”。

    希拉里的这些“武器”够狠吗?有评论称,这些“攻击点”虽然有助于巩固希拉里的选民基础——库恩将其归纳为“知识精英、主流媒体、少数族裔(尤其是非裔、拉丁裔和穆斯林)、接受过高等教育者以及女性”——但未必能撬动特朗普的“粉丝群”。特朗普的“大嘴”和粗俗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他那些花花草草的事儿也早就被八卦媒体炒了几遍,他的追随者不会为此动摇。

    希拉里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争取占选民总数40%的独立选民。借助主流媒体,特别是借助几乎一面倒地倾向于民主党的社交媒体的力量,争取让一些独立选民因为厌恶特朗普而转投希拉里。他们把激发中间选民对特朗普的恐惧作为主攻方向。这种恐惧是真实存在的——精英阶层恐惧他的民粹主义,少数族裔恐惧他的排外,现存政商体制恐惧他对利益格局的打破。所以希拉里的策略实际上是:“无论你是否喜欢我,他更让人讨厌。”

    为什么不喜欢希拉里

    2015年4月12日,希拉里正式宣布参选总统。她最后一个公职是国务卿,任上留下了勤恳的工作记录。她有丰富的政界人脉和足够的知名度,筹款能力一流,党内也并无强劲对手。曾经有媒体以“白雪公主与一群小矮人”比喻当时的选举格局——民主党这边是希拉里这位“公主”一枝独秀,共和党那边是明星缺位的“一群小矮人”在吵吵嚷嚷。

    希拉里提出口号:“美国人每天都需要一个捍卫者,我想成为那个捍卫者。”她坐上名为史酷比的小货车,开始了亲民秀。然而很快,她必须“捍卫”的那个人就变成了她自己。2015年10月,她在众议院就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接受了第八次质询,持续11个小时。她被指责曾拒绝为领事馆增派安保人员或添置安全器材。希拉里冷静回答了所有问题,“毫发无损地”走出了国会。

    比起班加西事件,“邮件门”是更大的麻烦。直到事件爆发近半年后,她才公开承认错误并道歉。这一态度大大影响到她的支持率。民调显示,她在青年选民中的支持度从64%下降到45%,与特朗普之间的支持度差距从领先39%缩小到领先3%。

    不久前一项民调显示,认为希拉里“不诚实、不值得信任”的独立选民达67%,认为和她“价值观不同”的达65%,还有58%的独立选民表示“不喜欢她”。民众为什么不喜欢希拉里?这当中,确实有她个人的原因。纽约大学的政策专家拉米说,希拉里始终不能做到像丈夫克林顿那样平易近人,有亲和力。在公众场合,克林顿魅力十足,希拉里却总是显得有些虚假、呆板。律师出身的她说话很流畅,但许多人听完后却会想“她真实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有人觉得她傲慢、自负、心机多,甚至她当年原谅克林顿偷情的行动,也被认为是出于政治盘算。

    还有人不喜欢希拉里在军事问题上的“鹰派”作风。在利比亚冲突中,卡扎菲死于非命,希拉里说“我们来了,看到了,他死了”,然后哈哈大笑。这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让不少人觉得“恐怖”。美国一个智库的研究员班多说,希拉里支持伊拉克战争,而这场战争是小布什留下的“最糟糕的遗产”;她密谋推翻卡扎菲,最终却导致“利比亚国家衰败、内战和‘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她要求巴沙尔下台、不接受任何妥协,鼓动美国更多的军事介入。“但是,她所支持的每场战争都产生了新问题。”    

    关键是“选民不高兴”

    不久前,一位美国政治学者在北京开了一场小范围的讲座,向中国听众分析选情。他说,真正影响大选结果的并不仅仅是候选人的个人因素,还有大选的基本面,即“经济好不好”和“选民高不高兴”。如果这两方面的结论都是正面的,就有利于执政党,反之则有利于在野党。目前的情况是“经济不太好”且“选民不高兴”,所以对希拉里不利。盖洛普调查机构6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对奥巴马的工作持肯定态度的民众占53%,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但美国当前的经济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虽然降到了4.7%,但很多人根本就放弃了找工作;经济年均增速2.4%,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增速只有0.8%;薪资增长率是2.5%,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5%,中产阶级的收入几乎和20年前一样。在民众情绪方面,2008年,民众对小布什非常不满,民主党“躺着选”就把奥巴马送进了白宫。但如今,69%的人认为美国正在走上错误的轨道,比2008年的63%还高。民众不满现状,而希拉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这个“现状”。

    在党内初选中,佛蒙特州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抓住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大谈改革,赢得了不少下层民众以及年轻人的拥护。这反映出民主党内部也是“民心思变”。不久前,桑德斯与希拉里会面时,表示有意与她合作打败特朗普,同时主张大力改造民主党,将其变为“劳动人民和年轻人的党”,而不仅仅是“有钱的竞选捐款人的党”。希拉里是否会挑选这位“现状挑战者”担任副手,目前不得而知。不过据说,她更倾向于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宪法学者沃伦。沃伦也主张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对华尔街加强监管,与桑德斯立场相近,且对特朗普的抨击更为猛烈,“短兵相接”时用得上。

    目前,希拉里的民意支持度仍高于特朗普。她的最大优势是20多年在白宫、参议院和国务院的丰富经验,而对手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政治白丁”。她可以声称自己了解华盛顿,知道如何让华盛顿更好地运作。此外,还有两个结构性因素有利于民主党。一是选民结构。目前美国选民超过三成是少数族裔,普遍倾向民主党。白人选票中,希拉里只要像奥巴马一样拿到四成选票,就有机会胜选。二是选举结构。1992年以来,民主党在18个州占优势,共有242张选举人票;共和党在23个州占优势,共有191张选举人票。也就是说,希拉里需要额外争取的选举人票数量少于特朗普。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大规律不可忽视,那就是“总统轮流做”的美国政治传统。从1969年尼克松当总统开始,同一政党连续3届执掌白宫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里根下台后,他的副总统老布什又干了一届。民主党已经主政8年,“换个党干”的“选举魔咒”有可能应验,因而对希拉里不利。

    对隔洋观战的中国人来说,希拉里是“老熟人”,有点亲切感;特朗普是“生面孔”,但也挺有意思。中国人真正关心的,其实只有一个问题。《环球人物》记者也把这个问题抛给罗伯特·库恩:“选举的结果是否会影响甚至改变中美关系?”

    库恩说:“这个问题每次选举时我都会被问到,至少从1992年比尔·克林顿竞选总统开始。这个过程一直是相同的:选举过程中中国一直被‘敲打’,直到选举日,然后回归正常。这次选举可能看起来有点不同,但是我并不期待美中关系会有大的改变。一旦进入白宫,美国总统始终是理性的。”

    库恩总结这次选举的特点,比的是谁负面少一点,而不是正面多一点。“一位政治领袖说,他会投票给希拉里,因为他对国家的爱超过了他对克林顿夫妇的恨。大部分专家的意见是,希拉里大约有80%的胜算,特朗普20%左右,但这个不平常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至于政策,“特朗普会更专注于经济问题,尤其是‘把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希拉里将在海上边界(中国南海)问题上更加强硬,进一步拉拢美国的盟国。”

    这场“比比谁更糟”的大赛,究竟是谁会被“含泪投票”的选民送进白宫? 5个月后再瞧。

特朗普 希拉里 撕裂美国
“闯入者”遇上“圈中人”
一场“比比谁更糟”的对战
看破选战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