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次性贬值”有风险

□ 张春 《 环球人物 》(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让大家再次关注人民币贬值问题。外界对去年的“8·11汇改”还记忆犹新,当时的新政曾引发人民币短期大幅贬值。央行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改革让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同时通过“一次性贬值”释放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然而,当时正值中国股市大跌,市场震荡引起恐慌和质疑,随后央行不得不加大了在汇率市场干预的力度。现在,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预期仍然存在。

    其实,说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并不太准确。从最近几年的表现看,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是大幅上升的。准确地说,人民币目前只是对美元有贬值的压力。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3个:第一,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过去10年对美元的升值超过20%,而最近两年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又有20%—30%的升值,因此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得更多;第二,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改革和转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第三,中国企业和居民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增大,即卖出人民币购买外币的需求提高了。

    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汇率改革要从固定汇率制过渡到浮动汇率制,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认为,放弃固定汇率并不意味着马上实现汇率的完全浮动,“一步到位”往往有较大的风险。从国际经验看,实行固定汇率的时间越长,过渡越难,风险越大。在民间境外资产配置达到一定规模前,通过政策使人民币一次性大幅贬值容易引发恐慌性购汇,甚至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自由落体式的贬值,即使这种可能性很小,其负面后果也会很严重,决策层不得不防。

    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人民币大幅贬值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强烈冲击,反过来又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资本和金融账户没有充分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确定真正的市场汇率水平。所以,资本账户的开放与汇率的市场化要交替进行,成熟一项开放一项。同时,在外汇储备不大量流失的前提下,要继续鼓励“藏汇于民”,为下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打好基础。

    对于中国汇改的方向和路径,为了避免美联储政策对中国的过度影响,中国必须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我们可以先以“一篮子汇率”作为过渡阶段的参考汇率,然后在条件成熟时,逐渐增加汇率的灵活度和浮动区间,最终在民间有充分境外资产配置时,过渡到完全浮动的市场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预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认识到,要解决目前的经济问题,不能只依赖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改革不应该也不能单靠人民币贬值来实现。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金融等)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这是需要加大国内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才能释放出来的。

“一次性贬值”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