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一生最好的投资

创办不到20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美国走出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学校

□ 高峰 《 环球人物 》(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公认的“石油大王”。他也是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

    百年名校芝加哥大学,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投资建立的。它的前身是一所成立于1856年的浸礼会(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学校,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30年后学校就破了产。校董之一托马斯·古德斯皮德不甘心,决心重建它。于是他找到世界上最富有的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来帮忙。当时的洛克菲勒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石油大王”,不仅富可敌国,而且乐于行善。他坚信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从其他恶性竞争的商人们身上赚取尽可能多的金钱,而用此金钱发展有益人类的事业”。

    古德斯皮德找对了人。

    唯一要求是学校不以自己名字命名

    其实,即使古德斯皮德不找上门来,洛克菲勒也有意投资办大学。19世纪末,美国正迎来了一波建大学的高潮。当时美国内战结束不久,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人口增长以及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都对精英教育提出了更大需求。洛克菲勒十分认同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弗逊的梦想,即应该让知识精英成为社会栋梁,而不是靠世袭。办大学成为实现这个梦想的必经之路。为此洛克菲勒曾专门找到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向他讨教办一流大学的经验。后者告诉他:需要200年时间以及巨额资金。

    这一时期,也曾有人找洛克菲勒在新英格兰地区或美国东岸投资办学,但他最终还是听从了古德斯皮德的建议,决定投资重建芝加哥大学——尽管此前他从未到过这座城市。洛克菲勒出资60万美元,条件是当地人能够支付剩下的40万美元。古德斯皮德又找到芝加哥的银行家、慈善家查尔斯·哈奇逊和商人马歇尔·菲尔德等,后者还捐出海德公园的一块地作为校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新的芝加哥大学还需要一位校长作为领航者。洛克菲勒选中了年仅35岁的著名教育家威廉·雷尼·哈珀。哈珀是个天才,18岁就从耶鲁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精通希伯莱语,还熟悉亚拉姆语、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和阿卡德语等罕见语言,专长是对《圣经》的研究。洛克菲勒请他出山时,他正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

    1890年,新的芝加哥大学成立,1892年10月1日正式开课。当时共有学生594人,教职员工120人。

    “士为知己者死”。深得洛克菲勒器重的哈珀决心将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他给学校的定位是“专注研究以及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兼顾本科教育”。哈珀得到了洛克菲勒和其他校董的支持,全权负责学术事务。洛克菲勒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学校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学校中唯一能让人们想起这位创办者的是洛克菲勒教堂,它是校园里最高的建筑。

    有洛克菲勒撑腰,芝加哥大学能够用高薪吸引来最棒的教授。当时学术圈的许多超级明星受邀加盟,其中包括9位前大学校长。哈珀还大胆进行教育改革,最令人瞩目的是男女同校。新生中女生占了1/4,教职员中也有不少女性。此外,芝加哥大学还是第一个招收黑人的美国名牌大学。

    有 75 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

    当年哈佛大学校长告诉洛克菲勒办一所一流大学要200年的时间,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芝加哥大学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据说洛克菲勒本人十分重视物理学科的建设,这与他的务实思想是分不开的。1907年,芝加哥大学走出了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博士。他首先进行光速的测量,并发展了同位素年代测定法。1942年,在恩利克·费米博士的领导下,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成功产生可控的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一成就是原子能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两年后的原子弹诞生奠定了基础,芝加哥大学也因此被称为“原子能诞生地”。

    在经济学方面,这里诞生了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并从中产生了 22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当于这一奖项40%的得主都来自芝加哥大学。米尔顿·弗里德曼作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创始人,其思想至今仍被经济学人奉为圭臬。

    各种奖项加起来,芝加哥大学有 75 位校友曾获诺贝尔奖,是美国大学中最多的。现任教授中有60多位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现任总统奥巴马还在法学院当过讲师。

    在艺术领域,芝加哥大学也可圈可点。这里是美国即兴喜剧的诞生地,著名作家索尔·贝娄在这里执教时写下了《赫尔佐格》和《洪堡的礼物》等名著,日后帮他获得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在美国的大学排名中,芝加哥大学始终保持前5名。美国教育界有“东有哈佛、西有斯坦福、中有芝加哥大学”的说法,不难看出其地位之高。难怪洛克菲勒曾感慨:“芝加哥大学是我做过的最好的投资!”

    人生两大志向:赚足10万美元,活到100岁

    洛克菲勒为公益事业一掷千金,而这种慷慨并不是在他变得富有以后才养成的。16岁那年,洛克菲勒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就把6%捐给了教会。到20岁时,他又将慈善捐赠的比例提高到了工资的10%。而这全部源自于母亲的影响。

    洛克菲勒的父母是一对奇怪的组合。他的父亲游手好闲,坑蒙拐骗。在教育孩子上他有一套混账理论:“我一有机会就骗儿子,这可以帮他们变得精明点。”而他的母亲是位虔诚的浸礼会教徒,从小给孩子们灌输节俭、勤奋等理念。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现出对商业和金钱的极大热情。他曾经把别人送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他把积攒的50美元借给邻居,然后收取本息;14岁时,放学后他常跑到码头上闲逛,实际上是在学习商人如何做买卖。当时,他为自己立下了两个志向:赚足10万美元,活到100岁。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洛克菲勒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从长远看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他成立公司进军炼油产业。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将旗下公司重组为标准石油公司,很快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10%,9年后,这个比例上升至90%。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没有一家企业能如此彻底地独霸市场。

    洛克菲勒在商场上以精明、强势、冷酷无情著称,他深谙企业竞争的丛林法则,利用削价竞争、贿赂政界、威胁铁路业者等手段,将竞争对手一一打倒。他那“冷血屠杀”式的兼并手段,常常受到舆论的抨击。但洛克菲勒认为自己的垄断无论对同行还是消费者都是有利的。在布朗大学发表演讲时他曾说:“美丽的美国玫瑰若要灿烂盛开,必须牺牲掉周围的新芽!”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是垄断机构,应予拆散。石油帝国被肢解成30多个公司。此后几经变动,“路易斯安娜标准石油公司”更名为“美孚石油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更名为“埃克森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和美孚合并成“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并成为2001年《财富》杂志500强公司之首。

    盖茨和巴菲特的榜样

    对金钱的热爱让洛克菲勒构建了一座庞大的商业帝国。但他的私生活却像清教徒一般,不烟不酒不赌不色,朴素节俭。他常四处巡视,亲自关煤气、拧紧水龙头。他将生活中一切开销都记在账本上,并仔细研究。1864年9月8日,在他的婚礼上,他买的戒指也只有15.75美元。晚年的洛克菲勒将大部分财产用于慈善与研究事业,开创了美国富豪行善的先河,给今天如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等富豪树立了榜样。 

    1897年从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事业上,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他总计向芝加哥大学资助了8000万美元,还向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等名校慷慨解囊;他在菲律宾建了中央大学,在中国建立了协和医科大学;1903年他成立“通用教育委员会”,主要目的是改善黑人教育。1901年他成立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它日后发展成洛克菲勒大学,这里先后走出了23位诺贝尔奖得主;1909年成立洛克菲勒卫生委员会,帮助在美洲地区消灭了钩虫病;1913年他又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并向其捐献了2.5亿美元,主要用于公共健康、医疗培训和艺术等领域的项目。据统计,洛克菲勒将总财富的1/3捐给了慈善事业。老年时的洛克菲勒尤其喜欢“亲自行善”:他经常掏出硬币给遇到的人,大人给一角,小孩给五分,轮胎大王哈维·凡士通也笑纳过他给的一角钱。

    在洛克菲勒当年立下的两个志向中,第一个已经“超额完成”,至于第二个目标,尽管他在晚年做出了最大努力,包括搬到气候宜人的佛罗里达,严格作息规律,只吃炼乳、蔬菜和水果等,但还是在1937年辞世,享年98岁。

“家暴只是性别不平等的冰山一角”
张超,捕捉微米与光年
“聚焦”小组,新闻界的侦探
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一生最好的投资
男女有别,请看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