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吕新华:我不能说无可奉告

他作为全国政协前新闻发言人,曾因一句“你懂的”广为人知

□ 本刊记者 张之豪 尹洁 《 环球人物 》(

    “我是一个低调且out的前发言人,听我絮叨会不会乏味?”吕新华在采访前给《环球人物》记者发短信说。这位曾在两会上以“你懂的”回应反腐提问的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一时红遍中国。采访开始前,他拿出之前写好的提纲,密密麻麻8页A4纸,然后又和记者分享来自他家乡浙江诸暨的特产香榧子:“明天是我生日,就当提前庆祝了吧。”

    从外交信使到特派员

    1968年,17岁的吕新华响应号召上山下乡。1970年,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开始招生,但全公社只能推荐两个人。“当时把上百个小青年招到一个大会议室里,台下坐着各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想上大学的人轮流上台汇报思想,然后由领导和年轻人分组投票决定推荐谁。”自荐的人很多,吕新华只讲了15分钟,却得到了一致好评。他本来被推荐到同济大学给排水系,可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却是杭州大学外语系。“当时我非常生气,学外语能干什么呢?”大队支书安慰他,说学好外语能出国,吕新华回了句:“出什么国啊,我就当个中学英语老师算了。”

    尽管如此,吕新华还是决定把英语学好。大学期间,他成绩优秀,还当了班长,刚毕业便被外交部挖走了。1974年,他被安排到外交部办公厅信使队,一干6年。

    外交信使的主要工作是传送国家的机密信件和驻外人员的私人信件,“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同时风险巨大”。从1958年到1963年,共有6名中国外交信使在苏联执行公务期间坠机身亡。

    “当时飞机小,常发生各种故障,光我就经历过五六次险些坠机的情况。”1979年,已担任领队的吕新华带队飞纽约,中途飞机突然出现故障,需要飞回北京迫降。下降时4个引擎中有一个熄火,导致飞机斜着飞向跑道。回忆起当时那一幕,吕新华对《环球人物》记者斜着展开双臂:“下去的时候,我这边的飞机翅膀已经扫到白杨树了。我对坐在旁边的同事大喊一声:‘老焦!坐好!’只听飞机轰隆隆地斜着机身飞入机场,因为没有对正跑道,只能再次拉起,重新降落一次。”

    还好第二次迫降成功。和这次比起来,其他都算“小事故”——飞机前轮爆炸、钻雷云中出不来、失速直落2000米……“一次有个冰箱掉下来,把我砸趴在地上,还把衣服撕开了口子,最后航空公司赔了我一件1000多美元的西服。”吕新华笑道。但无论什么危险时刻,他都没有忘记信使队的责任:“人在,文件在!国家机密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另外,他觉得这辈子去过150多个国家,长了见识。

    37岁时,吕新华开始了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当秘书。其后10年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钱其琛的清廉:“出国访问,每人都有一些小费补贴。回国前,钱副总理总会把剩下的小费上交给大使馆,并让开个收据。整个代表团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

    2003年,吕新华出任外交部副部长,但全面展现他外交才能的还是驻港时期。

    吕新华和香港的缘分颇深。早在担任钱其琛秘书时,他就参与并协助设计了香港回归的全过程。2006年,他正式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

    随后的6年里,由吕新华主推,在大陆与香港之间建立了多个公共外交新平台。他积极与港媒互动,开创特派员公署公众开放日活动,举办外交大讲堂、“香港杯”知识竞赛、大学生外交夏令营等活动。

    2012年4月,吕新华卸任。离港前,他以《香港,心中始终有你》为题撰文话别:“能够为扩大香港对外交往、提高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维护祖国和香港的利益尽绵薄之力,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一定得把握好“我是谁”

    从香港回来后,61岁的吕新华本以为退居二线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一个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当时组织上找我谈话,说已经决定由我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我说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怎么当发言人呢?”尽管如此,他还是服从了组织安排。从2013年到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的三次会议都由吕新华担任新闻发言人。

    “我的前任赵启正在交接工作时对我说,一定得把握好‘我是谁’的问题,其中政协发言人这个身份要占到95%,剩下5%才是自己的风格。发言人说的话要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要传达正能量。比如雾霾问题,我们既要表达老百姓对环境污染的不满和担忧,也要表达政府层面的高度关切,让大家看到希望。”

    每年3月初两会召开,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时长不到两小时,发言人平均回答十六七个问题,其中有关政协工作的要占全部问题的1/3以上。剩下的问题则来自方方面面,什么都可能涉及。

    “在香港时,我经常跟媒体打交道,面对记者时不犯憷。但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是全球直播的平台,心理上还是有不小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偏题难题,社会很关心,但我并不了解,问职能部门,他们也无法确切地告诉我答案。比如周永康的问题,记者提问的时候,我可以说不知道,但一共也只有十几个问题,要是有两三个都说不知道,我会觉得很失败。所以要通过技巧回答,但不能说无可奉告。我觉得不能把媒体放在一种对立的位置上。”为了胜任,他背后下了不少苦功。

    “我事先要看360道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外交……最敏感的、记者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360道题目中。其中60道是记者一提问,我要马上流利回答出来的;还有十七八道要背下来,一点都不能错。”有个小组专门协助他做这件事,成员来自全国记协、新华社、外交部、国新办等单位。“他们对我帮助极大。”

    每年的春节假期,吕新华都是在“做功课”中度过的。“两个月的培训期,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除了中间两顿饭,午休,星期天下午回家拿一下换洗衣服,我都在做题、看题。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到了“登台”那天,发布会是下午3点开始,两点半的时候,吕新华坐在会客室里,不停地看手表。“我对旁边的人说,该上台了,就像一次准备已久的演出,我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因为我准备好了。”

    对于自己的“网红”,吕新华笑言:“我这个人总体上比较严肃,但也有点小幽默,平时也爱打个趣、逗个乐什么的。用网络语言是接地气的表达,但也不能为用而用,那样会很生硬。‘你懂的’‘任性’‘铁帽子王’都是老百姓熟悉的词,用好了能引起共鸣。”

    吕新华喜欢“活”的话题,“特别是应景的,整个社会都关心的,让我有一展身手的感觉”。但如果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他就得“像脑筋急转弯一样”回答,答完后甚至会出一身冷汗。“因为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又要符合传统的口径,还要有我自己的语言,到底效果怎么样?”

    吕新华有多年的糖尿病史,2013年出现眼底出血并发症。但作为两会新闻发言人,他每年准备期间看题时都要面对一个很大的投影电视,强光刺激着他的眼睛,经常泪流不止。到了2014年和2015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他是勉强坐下来发言的。“去年11月,我跟领导说,2016年3月的新闻发言人我是怎么都做不成了。”2015年12月底,他终于卸下了这份压力巨大的担子。

    对于自己任新闻发言人3年的表现,吕新华分别打了60分、65分、70分,似乎有点“苛刻”。他对记者解释:“这种场合对我来说是一种大考。其实我自己觉得回答的并不是很好,能考及格就不错了。不过,每年都在加分,我也觉得自己每年都在进步。”

    放下身份重新“就业”

    卸任新闻发言人后,吕新华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和影响力,集中精力投身于他一手创建的南南合作促进会工作中。

    “在香港担任特派员期间,我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大使,尤其是我驻非洲南部国家的。我经常跟这些同事聊天,觉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有大量机会,可以让中国企业去那里寻找市场。”

    吕新华看到国内产能过剩、企业找不到市场的现状,萌生了一个念头:把最近几年退下来的老大使组织起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这些大使都在发展中国家工作过,对当地有很深的了解和很广的人脉,尤其是行政上层资源丰富。”

    2014年8月8日,南南合作促进会正式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60多位大使、90多家企业加入。协会定期组织国内企业走出去,选择的国家有三个原则。“一是政局稳定,恐怖主义国家是一定不去的;二是对中国比较友好;三是投资环境较好。有些国家要求占51%以上的股权,中国企业最多只能占49%;有的国家人口只有几百万,就不如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市场大;有的国家在汇回收益时要扣25%的税;有的要求每来一个中国工人,必须搭配雇佣30个当地人……这些情况属于投资环境方面的,都要事先了解清楚。”

    去年,在吕新华的率领下,协会带领50多家企业“走出去”,去了3次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去非洲时就有20多家中国企业、40多位企业家参加。每到一国都是主要领导人接见。在津巴布韦,代总统和7位部长一同出席,代总统跟吕新华开玩笑说:“您看,我们都可以开内阁成员会议了。”

    “他们都知道中国在搞国际产能合作,需要中国的帮忙。”吕新华说。此外,协会也提供“一对一”服务,“比如某个中国企业在投资中碰到困难了,我们如果有大使在当地国工作过,可以为企业担任顾问”。

    现在,这些退下来的老大使在协会里亲力亲为,自己用电脑打字、写报告。“我经常说,大家现在是重新就业,要放下原来的身份。”吕新华笑着对记者说,虽然眼睛不好,看东西少了,但只要还有光亮,就要坚持为国家服务。在杭州,南促会长三角分会即将成立;在浙江,一个面向世界的“南南E投网”正在筹建;“中国海外人才服务中心”马上签订合作协议;“中国企业海外安保中心”正在调研……“我不会让关心我的朋友失望,关键是要做好准备。”吕新华挥着手对记者说道。

吕新华:我不能说无可奉告
沙特教士之死,点燃伊朗怒火
共和党“三高”新秀,挑战希拉里
民国总统徐世昌,日记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