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GDP破7之后怎么办

□ 向松祚(宏观经济学家、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 环球人物 》(

    三季度中国经济宏观数据发布,6.9%的季度增速引发关注。信者有之,不信者有之,怀疑者亦有之。总之,围绕中国经济增速众说纷纭。连年近90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也不例外。数据发布第二天,沃尔克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我也在场。老先生问中国经济学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相信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增速吗?

    坦率说,我对增速多少已不大关心。我认为,应该抛弃速度情结,回到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要让速度情结左右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政策导向。应该沉下心,下功夫破解中国经济的深层难题。速度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过度关注、追求速度,只会让我们的思维和政策在老路上徘徊。稳增长就要稳投资,稳投资就要上项目,上项目就要放贷款,放贷款就要松货币。过去的高速增长大体就是这个思维下进行的。于是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过剩产能、环境污染、高负债或高杠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过去7年来的无效投资达到了GDP的25%。

    这些估计肯定不准确。然而,中央政治局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增加有效投资,减少无效投资。可见浪费投资或无效投资确实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是各个地方、行业和许多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疯狂扩张造成的恶果。尤其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均快速上升,以往所谓“双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不能有效去杠杆、去负债、去库存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和房地产增长的关键难题。金融风险加速凸显必然制约银行继续扩张信贷的能力。部分制造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已难以偿还利息和本金。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达9.9万亿元,有相当部分是借新还旧。许多行业和企业的担保链、担保圈风险一触即发。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已增加到1.09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均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其实,这些数据还大大低估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银行体系的风险肯定会成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课题,亦将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同样不可忽视。如果不是中央政府果断决定将数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展期,今年就有许多地方政府“技术上”破产。今年地方政府应该偿还的本息总额达1.8万亿元。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急剧下降和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未来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将有增无减。此外,民间高利贷、企业相互拖欠、非法集资或融资的风险亦不容忽视,可能触发区域性金融危机,严重损害地区的金融信用度或声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过度追求GDP增速、忽视增长质量、漠视金融风险的思维模式和政策导向所必然导致的后遗症。可以说形势相当严峻。

    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还不止于此。贫富分化、环境恶化、制度僵化是更加艰巨和长期的挑战。这些深层次矛盾不仅会严重制约经济增长,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我们必须抛弃速度情结,从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入手,全力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GDP破7之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