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荷兰青年,想要拯救海洋

斯莱特计划铺设10万米拦截带,清除太平洋里42%的垃圾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

    博扬·斯莱特,1994年出生于荷兰。2013年,他在澳大利亚进行“海洋清洁计划”,获得挪威国际海事奖与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

    21岁的年轻人,能做出什么成就?或许大多还在大学混沌度日吧,来自荷兰的博扬·斯莱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古英雄出少年。近期,他宣布将带着100多人的团队,于2016年在日本海岸,利用阳光、洋流的能源,收集海洋塑料垃圾,“我的最终计划是铺设10万米的拦截带,清除太平洋里42%的垃圾!”

    说话时,他墨绿色的大眼睛迸射出坚定和睿智,唯有卷曲的长发和脸上的一点婴儿肥,提醒人们他才20出头而已。

    “我要证明他们都是错的”

    维基百科这样介绍斯莱特:发明家、慈善家、创业家。当被问及是如何在小小年纪有如此成就时,斯莱特回答得云淡风轻:“天赋、观察,然后是专注。”

    从小斯莱特就被身边的朋友称为“小爱迪生”,“我喜欢拆家里的各种玩意,从时钟到家电,父母对我束手无策。”13岁时,在看过一次火箭发射直播后,斯莱特迷上了火箭。他根据说明书和教材“研发”了213个水火箭,并筹资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发射仪式。这为他赢得了一个吉尼斯纪录——同时发射最多水火箭。“这个活动让我明白:想要成功,发明和资金缺一不可。”

    2011年暑假,17岁的斯莱特到希腊潜水,“塑料垃圾漂在海上,比鱼还多”。最近三四十年间,人类每年大约生产3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会通过河流沟渠最终进入海洋,并因洋流作用形成大片垃圾带,严重破坏生态和生物链。“人们对这些垃圾无能为力,如果想用船把现有的垃圾打捞上来,至少需要上千年。”斯莱特说。

    当斯莱特说自己打算清理海洋塑料垃圾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但他不信这个邪。2012年进入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后,一个新的念头又闯入他脑海,“为什么非要我们去收集垃圾,而不是垃圾来找我们呢?洋流会把这些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如果有个设备可以在洋流汇集地带收集垃圾,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斯莱特设计了一个几千米长的拦截带,带中间是一个有漏斗功能的平台,可以将垃圾吸入“漏斗”,由于“漏斗”内部运行缓慢,鱼虾可以安全通过,塑料垃圾则被筛进收集器。这个设计获得了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的“最佳工具设计奖”,领奖时斯莱特说:“现在我可以骄傲地告诉那些曾经反驳我的人,清洁海洋还是有希望的。接下来我会付诸实践,我要证明他们是错的。”

    会众筹的创业家

    实践远比想象艰难。斯莱特本来计划请教许多行业专家,商议可行性方案。“但我拿不出咨询费,只有少数人给我提供了帮助。”一次次闭门羹让斯莱特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但他的全部预算就只有平日里存的200欧元(1欧元约合7.2元人民币)。

    为了筹集资金,斯莱特开始给各大科技公司打电话,他想搞众筹。“我联系了300多家公司,耐心跟他们解释我的计划,但是没人给我回复。”一次,一位经理看到来谈合作的竟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连话都没说就把斯莱特轰了出去。

    拯救斯莱特的,是2013年3月他在TEDx的一场演讲。TED(即技术、娱乐、设计)是在美国创立的顶级演讲平台,而TEDx则是各个国家的本土化版本。斯莱特的演讲视频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我每天会收到1500多封邮件,有人想做志愿者,有人则要投资。”15天内,斯莱特就筹集了8万美金(1美元约合6.4元人民币)。

    3个月后,斯莱特中断了学业,开了一家公司,总部设在澳大利亚,名字就叫“海洋清洁”。他在网上广发英雄帖,在世界范围内招集了100名志愿者,其中有70多名发明家和工程师。“一开始,我完全控制不住场面。每次出海,风都有十几级,海浪至少有3米高,装置根本没法拼接;而且,大量的数据分析也让我们很头痛。”不过最终,斯莱特和志愿者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收集了澳大利亚海面的部分塑料垃圾。

    这些志愿者大多很年轻,研究、调查、出海虽然辛苦,但也不乏快乐的氛围。有一次,斯莱特想辞退一名24岁的志愿者,身边人劝他:“你大人不计小人过,他那么年轻,还需要学习。” 斯莱特一下子就笑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只有19岁。”

    2014年6月,就在斯莱特20岁生日前一个月,他和团队交了一份530页的报告,讲述了他们的设计理念、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行的塑料清理方案。斯莱特也因此获得了2014年挪威国际海事大奖和联合国地球卫士大奖。

    失落的发明家

    可行性报告给斯莱特赢得大奖,还为他筹集到了22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不过很快,质疑就接踵而至。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深海专家凯莉·贺威尔首先发难。她在接受BBC采访时,毫不留情地评价斯莱特的报告只是海市蜃楼,“这个装置针对的是海面上的垃圾,但很多塑料在深水层,甚至在海底,因此他的设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她还提出,即便“漏斗”的速度很慢,生物是可以游出去,鱼卵却无法幸免,这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巨大的。

    普利茅斯大学教授理查德·汤普森则提出:“这个计划所需的资金远不止几百万,有这个经费还不如研究如何阻止塑料进入海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的言论在网上引发了“民愤”,许多网友认为他们都是一群只说不做的书呆子。但斯莱特却谦虚地听取这些专家的意见,不时到世界各地的海洋研究机构学习、调查。“我们当然需要改进,但一切会变得更好。”斯莱特说。

    斯莱特计划明年在日本海岸建一个2000米的拦截带。“我们会收集这片海域将近3万立方米的塑料垃圾,然后把它们运到电厂,转化为电能。如果成功的话,我们还会在夏威夷制作第二个收集装置。”

    名利双收的斯莱特已经成为荷兰的青年偶像,他却觉得有些失落:“我每天平均15个小时放在海洋清洁上。每次有人说起大学生活有多美好,我都会感到很难过。”

    “但是我又想,我多幸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斯莱特说,“想做就做,才是最过瘾的事。”

梁兴扬:宗教不是让人跪拜的
荷兰青年,想要拯救海洋
海淘买手:“我们是解救高物价的天使”
在玉树众筹爱心
嫁给自己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