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张泉灵,“鱼缸”内外

鹤丁 《 环球人物 》(

    最近,张泉灵很忙。

    忙离职,忙创业,忙回应。与李咏、刘建宏、马东、白燕升低调离开央视不同,才女张泉灵放下话筒,却制造了更大的声响。最先爆料的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微博负责人“震长”应料想不到,张泉灵的离职与跨界会引发不小的舆论震级。

    42岁、女性、才华、人脉、名嘴、体制内、丈夫的官员身份……这些标签本已足够夺目,但“创业者”张泉灵却要将它们一一撕去。这头是金饭碗、现世安稳与不折腾;那边是弄潮儿、重头再来与不安分。对于这样的选择,质疑声有之,惋惜声有之,祝福声也有之……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古往今来,人各有志,人生道路本就多样。况且恰逢变革的年代,即便人到中年,也可以从心所欲,改变人生的轨迹,这不能不说是张泉灵之幸。不过,真正让张泉灵走上浪尖的,正是她一篇辞职说明。有人认为,该文“无懈可击”;有人认为,是借老东家之势炒作;更多人可能觉得,张泉灵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这不是张泉灵第一次说到好奇心了。在去年一封给儿子的信中,张泉灵对儿子天真的好奇心给予了最宽容的“目送”:“如果我们失去想象力和好奇心,我们的世界就永远不会包括猎户座的红巨星。”现在看来,这封信既是对儿子的祝福,更是对自己的勉励,红巨星挂在前方,破茧成蝶只待时机。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才有探索未知的动力,这是心灵年轻的标志。如果张泉灵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那么是不是也能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充满着活力?

    比起“围城”,“鱼缸”更能说明这个时代的风景。围城刻画的是城墙内外密不透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互相艳羡;而透明的鱼缸内外,却一目了然,这也更加准确地描摹了当今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几个月前,河南女教师一封只一行字的辞职信引起极大的震动,那是大家都已熟悉的文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应该说,现代社会赋予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就是了解与选择的权利。不管是如张泉灵一样选择离开,还是如更多人一样选择留下,都“别有怀抱”,也都应该尊重。

    透过“鱼缸”,能看到外面的天光云影正在悄然变化,以致“离开体制” “捞金”都无法准确概括张泉灵们的离去。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下海的潮汛是市场开放,那么今天,不仅有更加自由流动的劳动力要素市场,还有悄然来临的产业革命。当“工业4.0”“互联网+”的概念山呼海啸之际,如果不站在产业革命加速到来的历史时点把握,很难理解为何名流多数流向了互联网行业。新一轮人才竞争显山露水,新的人才格局也正在确立。春江水暖,张泉灵们跳出“鱼缸”算是开风气之先。而触角灵敏的大众在观潮的同时,也在悄悄确认潮头的风险。

    但是,“该不该创业和该不该结婚一样,除了当事人,谁都作不了主”。这是张泉灵最新一篇文章的回应。的确,有人弄潮,并不表明大家都去逐流。转型时代的核心精神,也并非创业,而是更多的选择自由以及对选择的宽容度。如果对新事物总能率先涉足,那么紧跟“互联网+”的洋流去击水也值得推崇;如果本性习惯在熟悉场景中努力,那么在“金鱼缸”内舞姿翩跹也照样出彩。时代越开放,改变和努力就越是不一而足。可以像张泉灵那样跳出“鱼缸”,换池遨游,也可以像白岩松说的那样,创造条件,“(让身边的)水流动起来”。

    因此,变与不变,不在“变在当下”或“跳在当下”,关键在永远保持选择的能力,而这离不开经年累月的蓄积,这也是张泉灵们的过人之处。水中有鳃,可以畅游;上岸有肺,能够呼吸,水陆两栖再谈抢滩,能够洄游再说下海。张泉灵说她不担心被拍死在沙滩上,我们又如何?

张泉灵,“鱼缸”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