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专访Brother集团社长小池利和

“企业推陈出新,才能长命百岁”

□ 本刊记者 黄滢 《 环球人物 》(

    对于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的员工来说,今年8月18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兄弟(中国)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10周年庆典。Brother集团兄弟(工业)株式会社社长小池利和也专程从日本赶来。在与会嘉宾见证下,小池利和与兄弟(中国)董事长加藤和利及董事总经理尹炳新共同转动了象征着Brother产品的金字塔上的钥匙,随着璀璨灯光的亮起,庆典的展示体验区正式开启。

    长约80米的展示区,陈列有Brother在中国上市的第一台彩色数码打印机HL—3040、兄弟(中国)唯一一台黑白喷墨传真机FAX—3360、自上市以来连续3年蝉联IDC数据NO.1的多功能一体机MFC—7360、可缝制Hello Kitty图案的家用缝纫机,共70多台Brother在中国销售的代表性机型……走过家庭/SOHO区、OFFICE办公区、窗口服务及行业客户区、Brother Earth展示区,就犹如踏上了一条时光隧道,重温了Brother品牌和兄弟(中国)的成长点滴。这些也勾起了小池利和的回忆。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只要一聊到Brother的产品和创新,他就滔滔不绝。

    先进的“机电一体化”

    1979年,小池利和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找工作时,他只参加了Brother一家公司的面试。“选择怎样的职业生涯,我很认真地考虑过。我希望进入一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自由创作空间的公司。”抱着这样的想法,小池利和加入当时的兄弟工业株式会社。30多年来,Brother的主打产品不断更新,小池利和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社长。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惑,从缝纫机、打印机、传真机、多功能一体机,到通信、卡拉OK系统,Brother的产品跳跃性非常大,这其中有何内在联系?“当然有!”在小池利和看来,这些产品背后的联系是:从机械开始,制造、电子、软件结合,实现先进的“机电一体化”。

    Brother公司的前身是安井缝纫机商会,创立于1908年,开始主要从事缝纫机修理业,后自主制造和销售缝纫机。当时的缝纫机都是手动操作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Brother公司率先将电子化引入缝纫机,研制出用软件来控制缝纫机装置、基板的电子缝纫机。之后,又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打字机领域,研制出电子打字机。

    而似乎只有卡拉OK机不是从“机电一体化”思维衍生出来的商品。小池利和告诉记者,日本以前的卡拉OK机只读光碟,新歌上市后再制成光碟,耗时很长。后来,他们的工程师用一种叫“MIDI”的音乐专用格式转换数据,通过网络将歌曲发送到他们生产的卡拉OK机,5天内就能唱上新歌了。这种即时方式确立了Brother的卡拉OK事业。不过,它并非与“机电一体化”毫无关系。比如Brother的传真机是通过通讯线路进行数据传送的,卡拉OK也是同样的原理。小池利和说,“机电一体化”很好地展现了Brother产品的历史,也是植根于Brother基因中的技术。

    “兄弟在你身边”

    1982年,小池利和被派往兄弟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3年。“我刚去美国时,消费者仅知道Brother打字机。到了90年代前期,传真机开始抢占市场,当时仅日本品牌就超过20家。在激烈的竞争中,Brother传真机不断在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上下功夫,最终成为最热销商品。”接着,SOHO一族开始流行,Brother公司又抓住商机,研发适合他们在家办公的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

    现在,Brother营业额的2/3来自于打印事业和解决方案事业。有激光打印机、喷墨一体机、彩色激光一体机、扫描仪、标签机等各种产品。尽管这些产品在全球市场的表现都不错,但今后能否持续发展?小池利和给出自己的答案:“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打印的需求在减少。所以,企业必须考虑今后的事业领域是继续以此为核心业务,还是发展别的事业。”

    小池利和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企业不可能用一种产品持续50年、100年的成长。“今天展出的古董打字机、编织机等,以前在市场的表现也非常好,带来了很多利润。可现在市场却消失了。企业不能制造没有市场的产品,所以我们要观察市场变化,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和价值。”

    市场是什么?市场就是客户需求。经常站在客户的立场、听取客户意见、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待的产品,是Brother公司最重要的价值观。“At your side”(在你身边)这句话和Brother的LOGO组合使用已有15年,含有这种价值观的《全球宪章》被翻译成了27种语言,发给集团在世界各地的3.5万多名员工。为了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精神,小池利和常会与他们沟通,把想法传达给大家,也听取大家的意见、问题。此外,他每周还会通过内网将公司发展的方向和自己对经营的思考传递给员工。

    在中国诞生,伴中国成长

    2015年是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10周年,也是Brother集团“CS B2015”计划的最后一年。2011年Brother集团提出,用5年时间,即到2016年3月,实现销售额7500亿日元(1日元约合0.053元人民币)、营业利润580亿日元,销售额要比当时增长1.5倍。而按照现在的销售额,Brother预计在本年度就可完成目标。小池利和还有更大的目标——实现企业中长期计划“21世纪全球理想”,达到1兆日元营业额。

    “我想,如果Brother在中国的事业无法成长,既定的1兆日元目标将无法实现。”小池利和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巨大的市场。如果不在中国做生意,跨国公司是无法获得成功的。”在Brother集团,共有五大局域:美洲、欧洲、日本、亚太、中国,中国公司虽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但除了日本公司外,只有中国公司是集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于一体,从产品策划开发到销售所有的工程都在中国完成的。小池利和认为,中国是个非常公平、自由的市场,消费者不会先入为主,只要产品品质好,都可以有很好的预期。“我们会把资源用到最大化,面向中国客户,自主开发和销售,推动中国事业成长。我希望中国市场在中长期计划中贡献2000亿日元的营业额。”未来,兄弟(中国)不仅会推出更多受中国客户喜爱的、面向中国市场的商品,还将根据中国政府的政策,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向4—6级城市发展,有重点的做“有价值的销售”。

    “在中国诞生,伴中国成长”这是10年来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员工的座右铭,更是Brother集团“At your side”文化的延伸,也是小池利和的深切寄望

张晓晶:我为国家写账本
孙利军:100亿启动农村淘宝
乐家姐弟,创业先锋黯然关门
“企业推陈出新,才能长命百岁”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