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郎平喝彩

王石川 《 环球人物 》(

    3比1!9月6日晚,中国女排在日本名古屋击败东道主,时隔12年再度捧起女排世界杯桂冠。这也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中国女排第一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赛的冠军。

    这一天,郎平等了20年。1995年,郎平临危受命,执教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20年后,作为主教练的郎平,终于拿下第一个世界冠军。她被兴奋的球迷封为“女神”“神奇教头”“金牌教练”甚至“排坛圣母”。但这位传奇女神,拼的不是颜值,而是魅力;不是表象,而是内涵;不是光环,而是实力。中国女排8夺世界冠军,有6次与她有关。中国女排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她是直接参与者;第二个黄金时代——陈忠和任主教练,2003年、2004年接连夺冠,她是铺路者;如今,女排迎来了第三个黄金时代,她是首席功臣。

    中国女排的世界杯夺冠之路并不顺畅,但笑到了最后,这要归功于郎平战略得当,调度有方。无论排兵布阵,还是临阵指挥,她的表现都备受激赏。她换人“有如神助”,关键时刻敢用新人,这种底气来自她对这支队伍的信心。两年多前,中国女排深陷危机,郎平重掌帅印,大胆起用新人,比如“朱元璋”(朱婷、袁心玥和张常宁),这三名新人平均年龄20岁,平均身高达1.96米,分别司职主攻、接应和副攻,是此次女排夺冠的绝对主力。善识新人,锻炼新人,更放手让新人一搏,奠定了今日的胜局,也开创了女排的明天。

    除此之外,女排精神的再度焕发是此次夺冠的核心元素。且不说场上队员的拼搏到底,单提一个细节。赛后颁奖时,女排队员们手里拿着徐云丽、惠若琪和杨方旭3个队友的球衣登上领奖台,象征着她们一直在一起。队员魏秋月说:“我们有3个队员因为伤病没来,所以我们带着她们的球衣站到领奖台上,让她们也一起享受这一刻。”人不在,球衣在,让球衣见证荣耀,这体现了团结的力量,让人看到了女排非同寻常的精神面貌。

    女排精神发轫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万象更新,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为凝聚人心、提振国民信心扮演重要角色。而今日郎平的神奇之处,除了卓越的执教能力,还在于她再度唤醒了女排精神,并使之升华,富有时代内涵。

    比如,“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气,做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这是当年中国女排的名言。这种精神并不过时。与此同时,郎平更青睐科学施教,青睐与国际接轨。有个细节,她邀请了曾在2008年为赵蕊蕊、冯坤做手术的运动康复专家做医疗监督,集训第一天就给队员们做了核磁共振检查。来自天津的副攻王宁未能通过检查,当天洒泪告别国家队,这在历届国家队中是罕见的。当队医告诉郎平,袁心玥的肩部有一些伤的时候,郎平当即决定不给她安排扣球训练,要做更加详细的检查。这样的科学态度,让女排精神的弘扬更有底气。

    重提女排精神,并非只为一段灿烂回忆,也不在于树立几个新的偶像,而是要以这种精神来激发潜力。“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郎平所带的这支女排,已经具备了冲击冠军的基本实力,而女排精神的灌注,让实力在关键时刻爆发。排球是这样,其他的体育比赛也是这样。在前不久的田径世锦赛上,苏炳添创造了百米跑道上9秒99的好成绩,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进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中国人;男子4×100接力比赛中,中国摘银,也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这些都是靠着科学指导下的一股“劲”而拿下来的。再进一步说,运动场之外,经济体量已“坐二望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整个中国,又何尝不需要一股精神,来打好复兴之路上的“决胜局”呢?

    让我们为女神郎平喝彩!

为郎平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