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从落榜中戏到火遍荧屏

韩童生,60岁只是人生前半场

□ 本刊记者 张忆耕 《 环球人物 》(

    人物简介:韩童生,国家一级演员, 1955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因话剧《命运的拨弄》获中国话剧最高奖项——梅花奖。近年来代表作:电影《十二公民》,电视剧《大丈夫》《红高粱》《虎妈猫爸》等。

    国家话剧院,韩童生的化妆间里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大大小小的花篮,祝贺由他主演的经典话剧《生死场》16年后重返舞台。这部改编自萧红同名小说的话剧,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农民面对侵略的觉醒与抗争,1999年首次登上国话的舞台就惊动中国剧坛,揽获国内所有重量级奖项。

    荧幕外的韩童生,身材挺拔匀称。脱下老头衫,摘下老花镜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交谈过程中,听到《环球人物》记者的赞扬,他会不好意思地连声说谢谢;对表演之外的话题,他不善言辞,可一旦聊到话剧立刻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激动处还会站起身来表演给记者看。难怪《生死场》的导演田沁鑫称他是“中国最本分、最老派的演员”。

    坚持不带电话去片场

    尽管近些年,韩童生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影视剧的拍摄上,但他仍然坚持每年排一部话剧。话剧在韩童生心中有着神圣的、不可撼动的地位,他坦言自己在话剧剧本的选择上远比影视剧严苛,多以国外的本子为主,偏重文艺和小众的剧本。去年他选择的是法国作家萨特探讨“人性与选择”的名作《死无葬身之地》,今年则是《生死场》。说到选择这部戏的原因,韩童生说:“虽然抗日战争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但这样一场民族的灾难不应该在年轻一代的脑海中淡去。”

    舞台剧出身的韩童生,始终对表演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在《生死场》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摸爬滚打、弯腰驼背,对体力是极大的考验。排练时导演曾建议他适当减少大幅度的动作,多用表演技巧弥补不足,但韩童生不愿意,在他看来,少做半分都会折损整部戏的精彩程度,哪怕是排练,他也毫不惜力。“今天就算死在舞台上,我也要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如果晚上有演出,韩童生就像修行一样,除了吃饭,就是躺着或静坐,确保全心全力为演出做准备。他说,如果不这样,对不住自己,更对不起观众。“打动观众的不是技巧,而是真诚。当你把衣服扒光了站在观众面前,把全部的赤诚奉献出来时,作为一个演员才无怨无悔。”

    时至今日,韩童生依然坚持不带电话去片场的习惯。在他看来,片场是一个创作的环境,哪怕一丁点来自外界的干扰,都会影响表演的质量。“很多年轻演员,像是戴了个面具,拍完立刻摘下来,马上玩起了微信、游戏,轮到他上场时又立刻把面具戴回去。我永远不可能玩着玩着,突然被叫上场,看几眼脚本就开始演。我必须提前让自己沉浸在角色里。”对于韩童生而言,只有让角色与自己长久并行,才能让表演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他说:“我不比谁高明,只是比别人更用功而已。”

    4字台词改变一生

    1978年,只有中学学历的韩童生没有考上心仪的中央戏剧学院。落榜的理由不是文化课不过关,也不是专业课不合格,而是因为长相——当年流行的审美标准是“高大全”,男演员必须是五官端正的帅哥。韩童生说:“像我这种不英俊的根本不在导演选择的范围内。”就在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的时候,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老师、著名表演艺术家雷恪生看到了他报考中戏时的表演,认为这个年轻人是可塑之才,就把他招入了学员班。

    进入剧院后,韩童生从舞台的最基础学起——拉大幕,然后再做群众演员。他在剧院里跑了6年龙套,第一个角色是《大风歌》中一个报信的士兵。这部戏讲的是刘邦死后吕雉篡权的故事。幸运的是,韩童生有一句4个字的台词—— “郦商闯宫”。第一天排练,韩童生声音洪亮地喊完这4个字后,导演就叫停,问他:“你演的这个侍卫当兵几年了?是向着刘邦,还是站在吕雉一边?是怀着什么心情喊出的这句话……”韩童生当时就愣住了,这才明白,只有4个字的龙套角色,也需要人物设计,跟主要角色做的功课是完全一样的。后来,为了练好这4个字,韩童生每天都要喊上100多遍。如今,回忆起那段龙套岁月,韩童生说:“它教会我不管接到的角色多小,台词多少,都要认真地对待。”

    所谓“十年磨一剑”,用在韩童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1988年,在入行整10年的时候,他凭借话剧《命运的拨弄》中的“卢卡申”一角获得中国戏剧最高荣誉——梅花奖。连该剧的作者、苏联戏剧宗师梁赞诺夫本人也对韩童生的表演盛赞不已。可谁能想到,戏里的男主角原本并不是韩童生,他只是演另一个小角色。这部戏的导演是老艺术家文兴宇,可他对饰演男一号的几个候选演员都不满意,就说“让韩童生来试试”。这个提议让韩童生心中暗自狂喜,因为太喜欢这个角色,排练过程中他早把台词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没事儿就琢磨“要是我,该怎么演”,结果一试,文兴宇毫不犹豫地决定:“就是你了!”

    也是在这一年,33岁的韩童生初涉电影圈。当年剧院收入很低,看着别人都出去拍戏赚外快,他也动了心,跑去广州拍了一部电影,想着拍完能挣几千块钱激动得不得了。没想到领钱那天,财务算了算说:“你还欠剧组400多块。”原来那部戏拍摄超期,预算也超支了。后来财务又很“大方”地表示:“鉴于你拍摄态度很认真,这400块钱就不用给了,我们再送你一张回北京的机票。”如此让人糟心的触电经历,让韩童生清楚看到了娱乐圈现实、不易的一面。

    春天来得有点迟

    韩童生的魅力并不在于演了多少大红大紫的作品,而在于每一部作品,无论角色大小,总能让人过目不忘。在导演田沁鑫眼中,他更是无价之宝,“他谁都能演,别人演不了的给他准错不了。”

    在电视剧《红高粱》中,韩童生出演坏得掉渣的戴老三,为了抽大烟不惜把老婆和周迅饰演的女儿九儿卖掉。他笑言这是自己接过“最差劲的一个角色”,大呼作为演员“有点晚节不保”。因为这个角色,韩童生还有过一次痛并快乐的经历。“有一天,在我家小区里,突然有个女的跑过来捶了我好几下说,‘你太坏了,好赌还吸大烟,你把周迅都害成什么样了’。”

    在今年5月上映的电影《十二公民》中,韩童生更是贡献出了“神一般”的演技。这部电影改编自1957年的经典美国影片《十二怒汉》,讲述了在一个模拟法庭上,12个有着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陪审员,针对一宗富二代弑父案展开的法庭对决,由来自北京人艺和国话的12位戏骨联袂出演。韩童生饰演3号陪审员,一名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他身穿半袖黄色制服,提着水杯,时而跷着二郎腿斜倚着,时而蹲在凳子上,身上交织着老北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妻离子散的没落感。他的每一次爆发都是亮点,发泄的怒火让人觉得可恨之余尤显可怜。有影迷评价:“看他的作品走心,你指着3号陪审员骂,骂到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而骂,回过神来不得不说韩老演得好,演到观众入戏。” 

    除了观众熟悉的“老戏骨”“金牌绿叶”外,韩童生近年来又多了一个新称呼——“女神收割机”,包括赵薇、周迅、李小冉在内的众多女演员,都曾在电视剧中出演过他的女儿。他自己私下里计算过,近些年演过的父亲角色至少有30个:在《大丈夫》中,他是脾气暴躁、霸道又可爱的“顾大海”,为了阻止女儿的忘年恋,上演了一幕幕好笑又催泪的父女情;在《虎妈猫爸》中,他是传统老派的“威严狮父”,笃信棍棒教育;在《我给儿孙当北漂》中,他又化身大男子主义情结深入骨髓的山东大汉,对儿子恩威并施,对老婆说一不二。不过,对于“爸爸专业户”这个称呼,韩童生开始还有点不情愿。“第一次有人找我演父亲、爷爷时,还在想我有那么老吗?后来也释怀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做与之相应的事。”为了在这些相似的角色中寻找不同,韩童生会自己写人物小传;在拍摄期间始终穿角色的衣服;自己设计很多人物的动作细节……

    步入耳顺之年的韩童生,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他曾开玩笑说,自己的春天来得有点迟。当《环球人物》记者问他,如果可以选择,是希望年少成名,还是像现在这样刚好?韩童生的答案是,随缘。他说如今到了这个年纪,名和利已经都不再重要,他更加珍惜的是自己喜欢的表演事业。

    今年,韩童生到了退休的年纪,他把退休比作一出话剧的幕间休息, 60岁后的下半场将会更加精彩。

韩童生,60岁只是人生前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