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历史包袱不易甩掉,现实利益难以抵挡

印巴总理,在唇枪舌剑中握手

本刊驻印度特派记者 邹松 《 环球人物 》(

    “您的中亚之行怎么样?”在刚刚举行的上合组织乌法峰会上,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与印度总理莫迪一见面就热情寒暄,随后又进行正式会谈。上一次如此热络,还是在去年5月的莫迪就职仪式上。如今,上合组织成为印巴总理的又一沟通平台。

    搬开“绊脚石”释放善意

    在乌法峰会前的3个月,莫迪和谢里夫至少通过3次电话,内容涉及也门撤侨、尼泊尔地震以及斋月的到来。在这些铺垫后,两人的碰面显得自然了许多。莫迪直言不讳:“如果要问印度人现在印巴关系改善最大的绊脚石是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说,那是孟买恐怖袭击嫌犯拉克维的获释。”

    2008年11月发生的孟买恐怖袭击案,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在那起长达4天的恐怖袭击中,10名武装分子用手榴弹和冲锋枪先后袭击了孟买火车站、泰姬玛哈酒店、孟买市政府等人员密集场所,共造成177人死亡,超过300人受伤。在与劫持人质的武装分子激烈交火时,孟买反恐特种部队司令殉职。印度舆论界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分支“虔诚军”,该组织的首领就是拉克维。

    袭击案发生后一个月,巴军方就抓获了拉克维,此后他一直被羁押。2012年,唯一被活捉的袭击者卡萨布在印度被执行绞刑,随后,印度各界力促巴方严惩拉克维。但巴方表示不会把任何嫌犯交由印度处理,并无确凿证据证明拉克维直接策划袭击。今年4月10日,拉克维以2300美元获保释,走出牢房时还振臂高呼口号。这激怒了印度人。印度舆论认为,巴政府“纵容恐怖分子”,多位高官批评“巴基斯坦的举动令人极为失望并且十分危险”。

    在谢里夫和莫迪本次会面中,双方都表示,将直面这一“绊脚石”。谢里夫说,拉克维“仍在控制之中”;莫迪则说,愿意提供新的录音证据,帮助重启案件的审理。国际舆论认为,莫迪的提议得到谢里夫明确的回应,这是此次会面最直接的成果。

    在搬开“绊脚石”的同时,莫迪和谢里夫也释放了更多的善意。谢里夫感谢莫迪在斋月来临前下令释放了被扣押的巴基斯坦渔民。此外,双方在推动双边宗教旅游方面也达成共识。

    从竞相核爆到“大巴外交”

    缓和,是印巴两国民众的夙愿。自1947年各自独立以来,巴基斯坦和印度爆发过三场战争,至今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仍有严重分歧。但印巴两国有见地的政治家,都把和平看作自己的理想。谢里夫曾说:“我的愿景是南亚变成无纠纷的地区,共同对抗贫穷,而不是互相争斗。”他有些谢顶,外表温和,是巴基斯坦久经政坛沉浮的政治家,已是第三次出任总理,在对印关系上是个“稳健派”。

    1990年,谢里夫首次出任总理,就以推进经济改革、改善基础设施的政绩获得称誉,但因与时任总统伊沙克·汗不睦而离职。1997年,谢里夫在大选中以超过90%的得票率大获全胜,重夺总理宝座。民众希望他重振经济。谢里夫深知,这一切离不开稳定的印巴关系。

    当年5月,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举行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峰会期间,谢里夫和时任印度总理古杰拉尔会谈。这是两国总理自1989年以来的首次正式会晤。古杰拉尔在印度被称为“绅士政治家”, 曾3次担任印度外长,主张与巴基斯坦等邻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称古杰拉尔 “能在各个政治领域赢得善意与友谊”。就在那次峰会上,通过了《马累宣言》,决定建设南亚自由贸易区。

    当时,印巴两国的核问题受到国际关注。谢里夫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利用核能发电,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他也表示,只要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巴基斯坦也会马上就签。但1998年5月11日,刚当选印度总理两个月的瓦杰帕伊,发表了一段让世界骤然紧张的声明。瓦杰帕伊说,当天印度成功地进行了3次地下核爆炸。两天后,印度又进行了两次核试验。这把谢里夫逼到了悬崖边上。他对巴媒体表示:“如果此前印度在印巴军力对比中只是稍占上风的话,现在就没有可比性了。”5月15日,谢里夫主持会议,讨论是否要以核试验进行回应。他很清楚,当时巴经济已到崩溃边缘,搞核试验势必遭到国际制裁。但他最终投了弃权票。他说,自己并不支持搞核试验,但当时民众的情绪已到了失控边缘,军方和宗教势力不会接受政府在印度面前示弱。5月28日,巴基斯坦进行了首次核试验。在30秒钟内,5个核装置先后起爆。两天后,巴基斯坦又引爆第六个核装置,在试验次数上压过印度,从此成为第七个拥核国家。此后,谢里夫被视为“民族英雄”,支持率居高不下。

    然而,谢里夫深知,对抗并不符合巴基斯坦的利益。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改善与印度的关系。1999年2月20日,谢里夫来到巴印交界处,迎接应邀乘坐大巴来访的瓦杰帕伊。这是10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踏上巴基斯坦领土。双方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表达和解愿望。谢里夫说:“如果我们继续陷于互不信任、彼此猜疑的恶性循环,本地区人民将失去发展机遇。”“坚冰已被打破。我相信我们将会有更大的进展。”瓦杰帕伊也正式邀请谢里夫访问印度。“大巴外交”成为谢里夫引以为豪的一个政绩。

    持续不断的首脑互动

    2013年5月,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大选中获胜,随后他第三度当选总理。在被时任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以政变方式推翻14年后,主打经济牌的谢里夫再度强势归来。这是巴首次实现民选领导人之间的政权过渡。

    谢里夫当选后,时任印度总理辛格第一时间向他致电祝贺。印度舆论认为,谢里夫是印度熟悉的政治对手,他的重要外交幕僚都主张发展对印关系,这对印巴和解是个积极信号。

    当年9月,谢里夫与辛格均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此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刚刚发生针对印度军警的袭击,造成多人死亡。外界非常关注印巴总理能否如期会晤。印度反对党人民党要求辛格马上取消与谢里夫的会面,但辛格不为所动,在推特上谴责了“挑衅和平的野蛮行为”,在联大发言时称巴基斯坦是“我们地区恐怖主义的中心”,但随后他与谢里夫在纽约会晤,交谈了一个小时左右。两人同意让印巴军方就缓和克什米尔局势继续对话。

    此时,辛格的任期已经接近尾声。谢里夫把改善对印度关系的重点,放在了辛格的继任者身上。2014年5月,莫迪领导人民党赢得大选胜利,随后就任总理。在他的就职仪式上,人们看到了一位出乎意料的贵宾——谢里夫。这是印巴两国自1947年各自独立以来,一方政府首脑首次出席对方总理就职仪式。用谢里夫的话说,这是掀开两国关系新篇章的好机会。外界也普遍认为,谢里夫到场表明印巴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缓和迹象。莫迪表示,希望与巴继续进行和平谈判,但重申巴方应杜绝其领土被用于发动针对印度的恐怖活动。谢里夫则表示,巴方希望恢复1999年“大巴外交”开始的和解进程,“我建议我们努力将对抗转为合作,沉浸在指责与反指责中是没有建设性的”。

    边境冲突一直是干扰

    然而,印巴总理的互动,一直受到边境冲突的干扰。

    就在谢里夫赴新德里出席莫迪就职典礼后不久,两国边境再起冲突。去年8月,莫迪访问印控克什米尔时,来到锡亚琴冰川,在那里对印度边防军说:“在这一地区,我们因恐怖主义袭击而遭受的损失比战争还大。”印度媒体认为,是亲巴的非政府武装在克什米尔地区骚扰印军,但巴方对此予以否认。有印度军事战略专家分析称,莫迪上台后的几个月中,巴方“有计划地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混乱”,目的是“寻求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提醒印度,不要一再忽略巴基斯坦”。

    去年10月上旬,印巴边境接连爆发交火事件,关系再次恶化。11月,莫迪和谢里夫均到尼泊尔参加南盟峰会,下榻同一酒店。尼泊尔外长潘迪证实,莫迪与谢里夫见面时握了手,还有现场人士称,两人进行了短暂交谈。不过,莫迪与南盟其他成员国首脑均举行双边会谈,谢里夫也与多国领导人“单聊”,唯独他俩之间没有会谈。一位尼泊尔摄影记者甚至抱怨,两人开幕式那天甚至都不看对方一眼,一直没法拍到两人的合影。

    这次乌法峰会上,莫迪和谢里夫在联合声明中提到,边境稳定是两国共同的责任。印度媒体解读:“人们当然知道所谓的边境稳定不是指拉贾斯坦或是旁遮普,克什米尔才是莫迪和谢里夫关注的焦点。”在克什米尔边境线上,最近还是争斗不断。巴方称印军有针对性的炮击致使4名巴基斯坦妇女受伤,而印军则称巴军方的入侵令1名印度妇女死亡。

    有评论称,印巴关系如今是矛盾不断,但善意也在增加,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向好。这也是本地区国家的共同期盼。

    乌法峰会后,谢里夫邀请莫迪参加明年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南盟峰会,莫迪接受了邀请。这将是莫迪就任总理以来首访巴基斯坦。外界认为,这是印巴关系走向缓和的一大信号。

    上届南盟峰会时, 就有媒体分析指出,南盟成立已有25年,但其发展程度远逊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印巴关系长期不稳定。南亚发展的瓶颈所在正是印巴两国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如何将中亚国家的资源通过阿富汗经巴基斯坦连接到印度,从而带动整个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莫迪和谢里夫都很清楚携手发展的重要性。当前,莫迪正日益重视与邻邦的联系,而对谢里夫来说,在推动印巴关系方面有所建树,可以让他进一步确立执政地位。化解矛盾,实现共赢,这是印巴总理的共同利益所在。

被矿山绊倒的最高法副院长
日本“基辛格”,善琢磨会说话
印巴总理,在唇枪舌剑中握手
卡米拉,“准王后”越活越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