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军事评论员,时也势也(专家观点)

□ 余军 《 环球人物 》(

    解放军少将和知名电视评论员,这两重身份如果张召忠只占其一,他的退休就不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关注度。当这两种身份结合在张召忠身上时,他便成了少有的现象级人物。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张召忠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军人到万人瞩目的军中“明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着密切联系,是这个时代让张召忠走向荧屏,走入公众的视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元素逐渐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所谓大国,一方面是对世界的影响大,另一方面受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国人的生活方式日益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影响,人们无法也不愿意像过去那样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随着国人对外面世界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原来少人问津的外语专业变得吃香起来,国际政治学、军事学都成了显学。人们在茶余饭后,在出租车上,都会津津乐道萨达姆、卡扎菲、奥巴马、安倍晋三。媒体作为普通人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也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加盟其中。张召忠就成了最早走上荧屏,也最为成功的电视评论员之一。

    天上不会掉馅饼。张召忠之所以能够成为媒体的宠儿,与其自身的勤奋努力、形象气质等是分不开的。他有着特殊的军事和外语背景:来自海军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兵种,曾是北京大学高材生,在国外做过翻译,还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的教授……这一切使他有可能成为媒体最为倚重的对象。此外,张召忠也非常努力。如他自己所说:“我也不会玩,像打牌、打麻将、钓鱼,我都不会,只能看看书、写写文章、做做节目,有时也觉得自己真的挺无聊,但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

    独特的评论风格也是张召忠在电视荧屏上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长期的军旅生活带给了他良好的气质,三尺讲台上的功底练就了他敏捷的思维。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张召忠不像新闻发言人那样,说永远不会犯任何错误的话,也没有“恕不奉告”的外交言辞,而是敢于立场鲜明地作出判断。

    然而,张召忠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难免会有预测失准的时候。另外,他的观点也常被人片面地理解,夸张地放大,引出了不少争议。有好事的网友整理出有关他的许多段子,并冠之以“战略忽悠局局长”。不料,生性豁达的张召忠欣然接受了这一“职位”,偶尔还以此自嘲几句。

    在欧美发达国家,作为武装集团的一员,军人是沉默的群体,很少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作评论员。张召忠为代表的军队学者有着军人的身份,使一些西方人士常常把他们的发言当作中国军方的真实意图。其实,这中间存在许多误解。张召忠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而是一名军校教员和研究人员。他们要遵守军队的纪律,但是也可以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美国同样没有限制军校的文职教员和国防部文职防务分析员向公众发言。换言之,美国也有“张召忠”。

    张召忠的学者身份决定了其能在荧屏上长期存在,也是中国军方允许其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原因。不过,近年来,电视台和张召忠似乎都逐步意识到军人身份与电视评论员的冲突,已经很难见到他穿着军装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这一细节的变化,也是军队和媒体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完善细节的表现。

    张召忠在荧屏上的20多年,也是解放军日渐开放的20多年。有人说张召忠是个“大嘴巴”,整天胡说八道。试想,如果解放军没有自信、不够开放,我们又如何会听到张召忠们的“信口开河”?

    张召忠的退休,仅仅意味着其军事职业生涯的结束,并不是从此远离公众的视线。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些节目照做,“和退休前没什么变化”。其他有着军人和学者双重身份的电视评论员们,也不会因为张召忠的退休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公众需要他们的专业视角,解放军允许,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们向公众表达意见。

张召忠,被争议被需要
听张召忠再预测
军事评论员,时也势也(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