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港市的郊外,有一幢不起眼的3层小楼,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和流淌的小河。这里不是什么度假胜地,而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的总部。这家公司目前管理的资金规模达1700亿美元。即便在金融危机的一片哀鸿中,仍业绩骄人。不少投资人想找到它的制胜法宝,但了解这个“大机器”后会发现,并非易事。
极度的“透明”
王沿是这个“大机器”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区总裁,他要负责这里的所有事务。只不过,这个总裁和桥水一样低调。他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参加活动,偶尔的露面还是去高校讲座。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他直接说:“我上了年纪,也不想出名,但既然答应了你,就聊聊吧。不过,任何关系到公司的问题,我必须经过合规部门同意。”
这种坦诚和直接,可能就出于桥水一贯奉行的文化。因为它主张“极度的透明,极度的诚实,极度的开放以及极度的自由辩论”。这种文化也被认为是桥水的取胜之道。但许多华尔街的精英对这种文化望而却步,甚至有人说感到“毛骨悚然”。
这种文化到底“透明”到何种程度?王沿告诉记者,在桥水,几乎所有的会议都会被录下来,上午开完会,下午就会放到网上。无论什么层级的员工都可以随时收听或观看,这样大家可以知道公司发生的事情,做过的决定,包括领导犯的错误。这种透明把大家放到一个平面,即便是最底层的员工都可以质疑任何一级领导,辩论就成了公司的家常便饭。为了鼓励辩论,每人还有一本“问题日志”,发现问题时要写份备忘录,然后讨论,学会从问题中反思。
“透明”的另一条规矩是,员工禁止在背后议论别人。比如,公司一个员工有提拔到管理层的可能性,一位人力部门负责人认为,这名员工过去在华尔街的工作经历表明她能胜任,但另一位负责人不同意这个看法,他们没有争论下去,而是把当事人请到现场。那位持反对意见的负责人当面指出问题,结果对方无力证明自己,最终没能提拔。所以,在桥水有些年轻人能上重要的岗位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里不论资排辈。
不过,进入桥水并没那么简单。王沿说,每一个员工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基本的流程是:先要经过一些专业测试,不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心理、情商等各种能力测试。“就像去医院体检,很多问题都能从这些测试中反映出来。比如你是哪方面的人才,是否有一个开放、学习的心态等。”对应聘者有了基本判断后,再进行电话面试。如果通过,就进入独立面试,然后还要和一起面试的人讨论,或参与桥水部门的员工讨论,看新人与公司的融合度,最后决定去留。
随即,王沿给记者拿出一本叫《原则》的册子,这是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著作。其实,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原则都来自这本被王沿称为“桥水宪法”的册子。在册子的第二页有一段话:“我相信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会按照这些原则办事,这些原则会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王沿自然对达利欧的思想十分认同,因为这才是他来桥水的原因。
曾预言次贷危机
王沿与达利欧相识于10年前,那时他已准备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干到退休,但达利欧让他改变了主意。这位与索罗斯齐名的投资大师,很喜欢中国文化,还把儿子送到中国读书。后来,其子成立了中国关爱基金,帮助中国的孤残儿童。当然,达利欧能相中王沿,也在于其丰富的经历。
王沿下过乡,当过知青,做过工人,后来从工厂参了军,在北海舰队的猎潜艇上当了5年水兵。197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在大学里,王沿除了如饥似渴地读书,还收获了爱情。后来,他到日内瓦留学,之后在英国读书和工作。在法国兴业银行工作时,他有机会被派到美国工作。于是,开始了多年在纽约、波士顿金融界搏杀的生涯。而现在做投资,他也乐在其中。王沿说:“这就像我儿子喜欢乒乓球一样,投资是人类最好的Game。”不过,这个游戏要想玩好,还需要很多技巧。
对冲基金发源于1949年,当时美国《财富》杂志的一名作家,从朋友那儿借来10万美元,开了一家私人投资公司。为了提高回报率,他大规模借贷,买了认为有赚头的股票。同时,为防范市场下跌,这位作家还挑选了一些他认为估值过高的股票出售,也就是“卖空”。结果,他的资金屡屡击败下跌的股票。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他的做法。即便今天,基金经理仍采用这种方法,即靠借款(“杠杆”)和“卖空”来实现收益。当然,他们还要从客户那里收取2%的管理费以及从创造的收益中扣除20%的费用。
王沿说,桥水是一个宏观型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进行投资。通常情况下,桥水的策略是先对政治、经济、监管环境变化进行评估,在对全球经济、通胀、货币政策等宏观指标进行分析后,再细致地考察出哪些行业和公司会受到影响,市场上的供需情况到底怎样,市场价格是否得到体现,然后通过多元化配置对冲风险。而且,它不为富人管钱,只与机构打交道。王沿说,这其中有各国央行的主权财富基金,各大公司和大学养老基金等。而这种管理不是拿来钱就好,是共同的成长和合作。桥水每天会给投资者发快报,每个月会有份业绩报告,每个季度会有份总结。这无疑会让投资者更了解“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自己的投资正发生什么变化”。而在2007年,桥水的简报上曾警告过金融市场风险,预言了次贷危机,只是没人相信危机即将到来。
这种对市场的预判成就了桥水。在令大多数对冲基金折戟的2008年,它的旗舰基金净值增长了9.5%。2010年,该基金创下45%的全球大型对冲基金最高回报率。
分散的技巧
《环球人物》:投资就意味着风险,桥水是如何在市场上规避风险的?
王沿:我个人认为是真正的分散,就是各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要低。我们常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篮子的相关性要很低,甚至是负相关性才行。如果篮子特质一样,一个地震来了,篮子里的鸡蛋都会打了。如果一个鸡蛋放在北京,一个鸡蛋放在芝加哥,还有的放在南极。哪个地方地震了,其他地方还是安全的。比如你可以买进白金而卖出白银,或者是买入一只为期30年的英国债券,而卖出一只10年期的债券,使分散投资的回报和整体市场不相关。
《环球人物》:这样的分散其实要对各个市场都能做出很好的预判。
王沿:对,所以我们是一个机器,不能单打独斗,你是一个老虎或者狮子都没用,要像一个机器一样运行。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
《环球人物》: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环境?
王沿:你去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现在中国股市的情况他们都经历过,现在的股市像120年前的华尔街。
《环球人物》:120年,差距这么大?
王沿:这并不是个准确的数字,只是想说现在的事情在那些市场都发生过。
《环球人物》:桥水在中国市场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
王沿:我回来就是希望做更多贡献,参与到现在中国经济伟大的变革中,我们也会做很多投资,为国家提供有价值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