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杨思卓打过交道的企业家,都发现他与许多企业咨询培训师不一样:讲课中,他基本没有亢奋的声调,也没有玄虚的案例渲染,说话慢条斯理,但总能让台下的人在热血沸腾之余,又能沉静下来思考。《环球人物》记者见到的杨思卓,也是一副斯文学者形象,完全没有因为给中国首富当过导师,而摆起架子。
这位在中国领导力学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有着从官员、企业家、咨询师再到大学教师的经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把对企业治理的关注,集中到人,乃至“一把手”的角度上来。
从“南下”到“北上”
杨思卓的经历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他当过知青、下过乡,那段日子至今令他难忘。农闲时,他沉醉在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还当过大队的“学哲学积极分子”。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对他影响很深,为其“辩证分析问题”打下了基础。
1977年,杨思卓考上牡丹江师范学院,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牡丹江市阳明区委,当了宣传干事。不久,便提拔为宣传部长,后任组织部长,成为年龄最小的区委常委。因太年轻,开常委会时,杨思卓总感觉无话可说,十分尴尬。为此,他开始研究区里的各种问题,研究怎么参与对话。当初打下的哲学底子,这时发挥了作用。在之后的常委会上,他语惊四座,得到同事的赞赏。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黑龙江省成立了主营边贸业务的绥芬河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因表现突出,杨思卓被省里选中担任公司总经理。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边贸业务该怎么做,甚至连个专业教材都没有。杨思卓边干边学边总结,不但把边贸业务做得红红火火,还写了本《中俄边贸实用问答手册》,成为边贸从业人员必备读本。
5年后,杨思卓到清华大学攻读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一次,联通公司的负责人找他导师,想就深圳的一个项目进行管理咨询。导师带着杨思卓前往。这是他第一次走进深圳这座城市,改革前沿浓厚的创业氛围中,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激烈碰撞,让杨思卓如鱼得水。项目结束后,杨思卓回到学校,开始系统钻研现代企业管理。
也许是深圳之行影响太过深刻,2001年杨思卓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辞去牡丹江市旅游局常务副局长的职务,远赴深圳,投身企业咨询行业。2003年、2004年间,杨思卓陆续参与了三一重工的组织变革,以及比亚迪和广东核电等企业的战略转型项目。这一过程,让他深感管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幸运与重要,“我既是一个智慧提供者,也是一个智慧收获者,我学到的甚至比付出的要多得多。”2006年,通过系统地整理与构思,杨思卓完成了《黑钻顾问》一书,成为中国第一部小说体管理咨询专著。
2008年前后,杨思卓将研究视角集中到企业高管这一群体,出版《六维领导力》一书。是年,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的一位领导找到杨思卓,邀请其担任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杨思卓再次踏入校门。
经过多年研究,杨思卓发现,企业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一把手”的问题,“马云连代码都不会写,但阿里巴巴做到了全球最大IPO。为什么?他会用人。如果没有好的领导者,其他人才就没有发挥才能的条件,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要拿绩效说话
在进驻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杨思卓参与了不少企业的董事会,他发现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于是,他受美国私董会的启发,结合中国国情,开始帮助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内部董事会之外,搭建一个绩效更高的外部决策圈——“私董会”。近来,他发现以私董会名义开展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成为企业家新的“朋友圈”。但各种私董会一哄而起,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杨思卓认为,私董会不是EMBA、名师讲座和社交圈,私董会的成员也不是听众和学生,而是董事会的参与者与决策者。私董会做得好不好,关键看绩效。
《环球人物》:如果用最短的话,私董会该如何概括?
杨思卓:私董会好比影子内阁。欧洲很多国家的执政党都有自己的内阁,那在野党、反对党怎样去影响政府和国家决策?他们也组织一个内阁,叫影子内阁。在企业管理中,老板的能力有时是不够的,那我们把这些企业家组织起来,组成私董会,用大家的智慧去讨论他企业的问题。这就像一个复杂问题,在一部电脑上没办法处理,我们就把它接到一个服务器上。私董会就是这样一个服务器。所以,用两个字概括叫智囊,三个字叫服务器,四个字叫影子内阁。
《环球人物》:您认为一个私董会最核心要素是什么?
杨思卓:私董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决策,一个是学习决策。既然有学习,那就需要导师。私董会最核心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帅”,一个是“师”,也就是组员和教练。一个私董会圈子的“帅”必须是年龄相当、企业规模相当、行业规模相当的不同行业的企业家,通常为8—15人。“师”只有一位,而大多数私董会都缺少专业的导师。
打个比方,一群蚂蚁在开会,一只蚂蚁被摆到了台中央,一群蚂蚁在批评他,说你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对,但那个蚂蚁不知道怎么办,其他蚂蚁也看不清远方的东西,于是大家一起猜测。这时候就非常需要一个蜜蜂,而导师就是这个蜜蜂。但现在的问题是,一群蚂蚁开会,其实是没有蜜蜂的,导师也是蚂蚁的水平。
《环球人物》:那如何解决导师的问题?
杨思卓:对导师来说,理论水平、管理经验、人格魅力,都很重要。但如果导师的优劣仅靠个人能力的话,那这基本是无解的难题。我认为,凡是不可复制的东西,只能称作艺术,不可称作科学。培养合格的导师,需要科学的手段。具体说,导师首先要有正念正道,每个导师都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二是导师必须是通才,比方说企业人才问题,其实不是一个人力资源专家能解决的,它还涉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三是可复制。在现在的咨询专家中,通才本就凤毛麟角,而能把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的更是少之又少。在私董会的研讨过程中,由于大家经历不同,知识体系不同,各说各话,“鸡同鸭讲”,这是相当痛苦的事。怎么办?我们归纳了企业常见的问题及决策办法,总结出6驱系统和54个管理工具。大家掌握了这些,都在一个频道上,通常一天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一个小时OK了。而且,企业家通过学习,能逐渐从“帅”变成“师”,从“刘翔”变成“孙海平”。
《环球人物》:俗话说,发烧都是病,眼下私董会存在哪些问题?
杨思卓:做一个全景扫描,形形色色的私董会大概分为5类:第一种是“社交沙龙”型。其圈子由富豪、名人加美女组成,大家以社交为目的,最感兴趣的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时尚,对经营管理不感兴趣。其特征是“私而不董”。第二种是“头脑风暴”型。从开始到结束就是一个头脑风暴会,大家点子不少,讨论热烈,但事实上,脑力激荡作为一个思维工具,只适合创意发散,不适合经营决断。经营决策要创意更要有决议。其特征是“懂而不董”。第三种是“点到为止”型。提出一个议题,轮流发表意见,没有归纳总结,或是只有建议没有决议。其特征是“议而不决”。第四种是“大佬话事”型。邀请一些大老板参加,“大佬”和“小弟”坐一起,大佬侃侃而谈,小弟敬若神明。小弟稍有不同意见,大佬立刻反驳:“有本事,你做个500亿看看!”连导师在大佬面前也只能附议。其特征为“决而不议”。第五种是“绩效导向”型。我们追溯私人董事会的源头,在西方其功能主要是决策。董事会不经营决策,就是“不务正业”,就像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有“耍流氓”的嫌疑。一个好的私董会应该是聚集决策,锁定绩效。在里面可以交流感情、整合资源、传播知识,还有经营决策,所谓“且私且董且会”。
《环球人物》:您在主持私董会的过程中,企业家提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杨思卓:提的最多的是“缺人”,都是“杨老师,各位董事们,我这个主意非常好,市场前景也不错,但是没人干”“我们公司销售业绩一直上不去,我的销售总监不给力”,这一类的问题叫伪命题。因为你问他销售总监是什么标准,他会说能拿业绩。那什么样的人能拿业绩?你能把权力放给他吗?你舍得花钱奖励他吗?所以,缺少人才存在的环境才是真命题。鲜花盛开,蝴蝶自来。你想让蝴蝶在这里却弄了杀虫剂,蝴蝶能来吗?所以要改变人才环境。
还有就是转型升级的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这个问题,但什么是转型升级?自己在哪一级上?想往哪级转?不知道。举个自然界的例子,第一级是植物,往上是食草动物,再往上是食肉动物,最后都被人吃了。有的企业就是草、是树,突然要变成吃肉,你怎么转?
别让社交毁了私董会
《环球人物》:有人说,私董会热是企业培训市场黔驴技穷的结果,您怎么看?
杨思卓:确实有一些“总裁班越上越傻,企业越搞越黄”的说法,这说明企业培训没有解决企业家的实际问题,不过这只是私董会火爆的导火索。不论EMBA、总裁班还是私董会,火的原因都与我们的时代相关,也就是盛行的圈子文化,这在哪个时代都有。私董会可以看作一个圈子,不是泛泛的社交圈子,是一个教育、社交、咨询与投资相结合的圈子,教育圈即学习成长,社交圈是人脉资本,咨询和投资会有知本和资本双重回报。另外,私董会在中国爆发也恰是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的时候。私董会的特点是去权威化、社群化,以组员为中心,组员既是学习者又是知识贡献者,这恰好暗合了互联网思维的特质。因此,私董会顺势成为企业家新的学习模式也不足为奇了。
《环球人物》:为什么各种总裁班、EMBA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私董会就能解决?
杨思卓:MBA和EMBA教育,主要是理论的学习,把知识拆散了教授给你,营销的讲营销,战略的讲战略,却缺一门课叫“总程”。这就好比,把一件武器全部拆散了给你,能有用吗?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是复杂且快速变化的,解决营销问题,需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配合,是一套组合拳。与之相比,私董会只专注于企业家实际问题的解决。在私董会中,来自非竞争行业的企业“一把手”每段时间聚会一次,互为“董事”,在导师的指引下,通过“互照镜子”毫无保留地深入讨论企业家面临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各种问题,分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创新想法和人生感悟,得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这对企业家当然是有吸引力的。
此外,EMBA教育往往以“班”为单位,有时间周期,毕业就结束了,但私董会是没有周期的,在美国10年以上的私董会比比皆是。
《环球人物》:私董会是否会昙花一现?
杨思卓:有人认为,私董会90%将会消失,但我认为还会有新的产生出来,所以90%是不会消失的,只是不断地生生死死。
如果这个“圈子”仅仅是圈人圈钱,那一定会进入速生速死的循环。烂圈子只看你圈到了什么,好圈子要看你产出了什么;烂圈子一定会圈出团伙,好圈子会逐步让团伙变成团队。因此,这里面的游戏规则设计,也就是制度建设非常重要。我认为社交化会毁了私董会,绩效化才能拯救私董会。私董会不应当是一般的社交圈子,也不应当是一个没有规矩的团伙,它应当是一个产生巨大社会价值和持续绩效的团队。当然,这个绩效,不只是企业绩效,更是社会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