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关于“一带一路”

你需要了解的八个问题

□ 吕文利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研究员) 《 环球人物 》(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便迅速成为一个“热词”。但是,大部分人只知其“热”,对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却了解不多。

    历史是由人类创造的,丝绸之路更是由人走出来的。从本期开始,《环球人物》将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追寻那些曾经行走在这段历史中的人,回味他们书写下的故事。而在踏上这段旅途之前,先要给以下8个问题找到答案。

    1. 问:全面推进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历史上已经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意义有:一是超脱了要么是“西方的”要么是“东方的”思维逻辑,强调互利共赢;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全面开放的宣示,是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型范式。“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通过中国的边疆省份来实施的,这使得这些边疆省份由原来的商贸物资的末梢变为前端,由原来的“边缘地区”一跃成为“区域中心”,是中国由原来沿海地区开放,到沿边地区开放,再到全面开放的宣示,是中央政府力图使东西部均衡发展的大战略。

    2. 问: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和古丝绸之路在线路上有什么差别?

    答:现在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千年丝路,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路线,现在的“一带一路”的线路主要是沿古丝绸之路的方向而行,但又不限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是个开放性的、非排他性的战略。

    3. 问:丝绸之路是怎么得名的?在这之前有什么称呼吗?

    答: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如经西域通往中亚的道路,人们习惯用“北道”“南道”等名称,而“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则来自德国探险家与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他在其所撰写的《中国》一书里称张骞“凿空”西域后,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经过西域连接中亚的路线为“丝绸之路”。1910年德国人赫尔曼发展了这个观点,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叙利亚。后来“丝绸之路”的说法渐渐被世界各国学术界所接受,并逐渐引申它的内涵。

    4. 问: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吗?是否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答:与其用“开辟”一词,说张骞“凿空”西域更为恰当。“凿”即开也,“空”即通也,大家之所以认为张骞是开通西域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这是政府行为,西域各国第一次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官方联系。事实上,通往中亚的路,在张骞之前已有雏形,如先秦时期的《穆天子传》提到周穆王西游昆仑时,曾将丝绸等物品赐给西王母之邦。一些考古发掘也证明,在先秦时期中国内地的丝绸织品已经贸易到了中亚地区。

    5. 问:丝绸之路是一条明确、固定的线路吗?

    答:丝绸之路有千万条路,只是大体方向是确定的。如汉代通往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主要记载了南道和北道,事实上,各地有许许多多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有一条通往村外的贸易之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南道和北道的起点都是都城长安(今西安),从敦煌起分出南北两路,南道最后到达大月氏(今阿富汗境内)、安息(今伊朗境内),北道则是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一带)、奄蔡(今哈萨克斯坦西部)。

    6. 问: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是否有具体的航线?

    答: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汉代时,中国与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海上交通已经形成,隋唐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也有很多,如唐代与新罗的海上交通就有“渤海道”和“高丽道”,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就有“新罗道”“南岛路”和“大洋路”等。

    7. 问:海上丝绸之路后来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吗?

    答:陆上丝绸之路在北宋以前非常重要,但南宋之后,随着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南移,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宋代以后,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更让海上丝绸之路蓬勃发展起来,但当时海上丝绸之路不能完全取代陆上丝绸之路,两条道路并行不悖。随着15、16世纪西方新航路的发现和开辟,明、清也逐渐被卷入海洋经济之中,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8. 问:丝绸之路上都有哪些消失的神秘古国?

    答:丝绸之路上有过许多辉煌的国度,比如今新疆境内的楼兰、龟兹、高昌等;云贵高原的夜郎、大理等。如今,它们的遗址成为众多探险家魂牵梦萦的地方。

关于“一带一路”
张骞出使,丝绸之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