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朱立伦与大陆的四段缘

“习朱会”被认为是国民党触底反弹之后的突破点

□ 本刊记者 郑心仪 □ 本刊驻台北特约记者 刘灿 《 环球人物 》(

    被媒体热炒了许久的“习朱会”终于尘埃落定。4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将于5月3日率团到上海出席第十届“国共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其间与习近平总书记会面。

    去年,国民党“九合一”选举落败后,朱立伦临危受命,从马英九手中接下一个人心涣散、难挽颓势的“百年老店”。这个上任不足4个月的国民党当家人,便被推向历史的聚光灯下。除了“习朱会”这一看点,人们还想知道,朱立伦对两岸关系有着怎样的理解?他又能为国民党带来什么?

    不做“马英九2.0”

    在朱立伦接手国民党前,有人就给他贴上“马英九2.0”的标签,担忧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马英九,重蹈覆辙。而朱立伦和马英九确有不少共同点:相似的出身、同样的教育背景和儒雅的气质。

    和马英九一样,朱立伦也是“外省二代”。他的父亲朱樟兴是浙江义乌人,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了台湾,后与桃园大溪望族林家小姐林桂结婚。1961年,朱立伦出生在桃园八德市。读小学时,他搬到八德眷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里住着不少大陆去台的军人。朱立伦从小耳濡目染,听过很多国民党的故事。这段经历无疑影响了他之后的政治立场。

    朱立伦起初并无意从政。1979年,他考入台湾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先后取得金融学硕士和会计学博士学位。1992年,朱立伦返回台湾大学任教,4年后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不过,在父亲和岳父的劝说下,他最终弃教从政。1998年,朱立伦当选“立法委员”,跨入政界。

    朱立伦的政治仕途称得上一帆风顺。2001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力排众议提名40岁的朱立伦参选桃园县长。朱立伦成功当选,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县长。他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能当选还要感谢马英九,“要不是他1998年用好形象、高学历打败了民进党的‘明日之星’陈水扁,国民党还不知道可以用年轻的一代,来突破传统。” 

    2008年,朱立伦得到马英九重用,出任国民党副主席。2009年9月,因为“八八风灾”救援不力,以“行政院”院长刘兆玄为首的“内阁”集体辞职。朱立伦被召入吴敦义“内阁”,出任“行政院”副院长。2010年,他在新北市长选举中,击败蔡英文成功当选。去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朱立伦又成功连任,为国民党保住“一市”。

    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朱立伦笑言,比起主席和县长,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老师。与朱立伦接触过的记者也称他是个“温文儒雅的学者”。这份书生气也常被媒体拿来和马英九比较。不过,朱立伦并不太认同:“我的个性跟马英九天差地别。”

    台湾有媒体评价朱立伦“兼具学者的理想与政客的身段”。和马英九信奉“君子不党”、要做政坛“不粘锅”不同,朱立伦身段更柔软,在政坛极少与人交恶。在一次民调中,朱立伦的声望超过了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他立即摆出“尊吴”的低姿态,令外界无文章可作。

    朱立伦的母族大溪林家立场偏“绿”,出过多位民进党籍的官员。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朱立伦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知道如何沟通和寻求共识。与朱立伦共过事的国民党“立委”朱凤芝说,他“是个非常聪明、有能力又有方法的人”,“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该讲的话会讲,不该讲的话不讲”。就连以“大嘴敢言”著称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在与朱立伦会面时也说,“我跟你合作没问题,容易多了”。

    希望认识我们“新一代”

    朱立伦此前曾三次访问大陆。第一次是1995年,他以台湾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到北大进行短暂的交流访问。第二次是1998年,他作为北大客座教授参加该校百年校庆。因为前两次都是以学者的身份来访,所以并未引起过多关注。而11年之后,朱立伦第三次访问大陆,则是另一种情形。

    2009年5月,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朱立伦率团到福建厦门参加首届“海峡论坛”。尽管当时朱立伦的知名度远比不上马英九,但这张略显新鲜的面孔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一位参加过海峡论坛的人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朱立伦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媒体围堵,他的行程很赶,即使约好的采访活动也只能缩短。”而他的言行也给媒体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极少说废话,讲话很谨慎,滴水不漏”“圆润通透,为人亲和”等,都是《环球人物》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评价。

    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朱立伦说:“60年的分割,上一代的冲突对抗,应该要结束了,让我们这一代,让我们的未来选择共同发展,共创双赢。”两次“我们”意味丰富。而在随后接受采访时,他解释国民党派他来的原因:“也是希望让大陆能够认识我们国民党新一代这些朋友,让大家能够共同来交流。”从“新一代”的表述中看出他对未来的期许。

    事实上,朱立伦在两岸关系上一直比较积极、务实,也不乏前瞻性的理念。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院副研究员张顺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在担任“立法委员”时,朱立伦就提出不少新想法。当时,台湾当局每年在安置和遣返大陆偷渡客的问题上会有不少开支。朱立伦在“立法院”做质询时提出,应该开放大陆新娘到台湾工作,进一步开放大陆人到台湾工作。张顺说:“他那时就对陆资入岛,开放两岸观光表现得非常积极,呼吁台当局应该放手让两岸市场自然地融合分工,调整戒急用忍的旧思维,促进两岸的互利和共荣。”

    当时还是民进党执政,这些想法无法落实。但在主政桃园县后,朱立伦有了实现理念的土壤。其间,他积极从大陆招商引资,不仅派官员来大陆,还在桃园县举办展销会。2008年两岸开放直航后,朱立伦更是亲自接待赴台考察的企业家。他还打造专门对大陆团体的观光项目,建设“两蒋文化园”。他请来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柏设计商品,亲自上阵当导游,录推广视频。

    在两岸交流上,朱立伦最值得一提的是任“行政院”副院长期间,参与和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FCA)。在促进两岸的互利共赢上,朱立伦扮演了重要角色。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

    这次“习朱会”,是2009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面。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首度破冰完成跨越60年的握手,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赴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实现历史性会晤。“胡连会”之后10年,国共领导人仅有两次会面,分别在2008年5月和2009年5月,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与胡锦涛总书记的两次“胡吴会”。

    朱立伦此次大陆行,也受到民进党的阻挠,称他未按规定申报细节。不过,他积极应对,如期来访。在预定的行程中,朱立伦除了参加“国共论坛”外,还会去上海复旦大学演讲、到北京大学与两岸青年座谈,阐述他对青年议题的看法。此外,朱立伦会与近百位台商进行座谈,并前往香山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

    不少台湾媒体把“习朱会”看作国民党触底反弹之后的突破点,认为国民党希望通过“习朱会”给民进党施压,利用当前国民党唯一的优势“两岸牌”扭转颓势。

    不过,摆在朱立伦面前的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去年“太阳花学运”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就躺在“立法院”,无法继续审议。随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尽管受到民众的欢迎,却遭遇了不和谐声音。在高雄时,张志军的座车受到“台独”分子攻击。这一过激行为遭到岛内舆论的强烈谴责,认为丢了台湾同胞的脸。有台湾媒体也批评马英九当局在事后未采取实质性的修补措施。因此,如何通过这次会晤,把彼此松脱的关系重新联合起来,并进一步向前发展,是朱立伦亟待解决的问题。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张文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虽然国民党希望通过国共两党领导人的见面,扭转其颓势,但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两岸关系,而是岛内政党恶斗造成的政治困境,以及经济衰退引发的百姓不满,主要的障碍在台湾内部。国民党需从岛内政治、经济及民意等方面下手,才能解决问题,仅靠两岸关系改善来根本扭转国民党面临的困局不太容易。

    但同时,张文生认为,国民党确实可以通过“习朱会”来告诉台湾百姓,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与国民党的执政息息相关,跟国民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相联。而“习朱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延续了国共交流的政治基础,巩固了“国共论坛”这一重要的两党交流机制。只要有这样一个平台存在,两岸就能有一个成熟和稳定的交流通道,保证沟通的顺畅。这对于稳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十分关键。

    10年前,在经历两次败选后,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跨海而来,开拓了10年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10年后,背负国民党重任的朱立伦,同样站在历史的节点上,这既是传承,也是发展。朱立伦能跨越什么,会带来什么,历史将记录下来。

朱立伦与大陆的四段缘
拍出“让人流泪的普京”
“中东哈利·波特”最年轻安理会主席
希腊大主教,要帮国家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