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撤侨的热闹与门道

陶短房 《 环球人物 》(

    4月7日,中国暂时关闭驻也门使领馆,这意味着中国的撤侨行动告一段落。从沙特等国空中军事干预也门局势以来,短短十余日,中国采用各种手段分批撤侨613名,并协助15个国家的279名公民撤出。与此同时,美国人贾迈勒·拉巴尼因美国务院宣称“无力撤侨”而死于也门战火中。

    生死的对比很容易得出简单直接的结论。网络上或是夸“中国这一把干得漂亮”,或是揶揄“美国也有今天”。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撤与不撤,如何撤,并非如此简单,都有一番讲究。

    先说撤与不撤。

    中国撤侨行动开始很早而且迅速,这是因为中国在也门的侨民总数不多,又相对集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有组织撤回。而有些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在也门的侨民总数非常多,其中许多人是独自通过劳务输出渠道到也门的,他们惟恐撤容易、局势稳定后回来重拾饭碗却不易,于是选择“富贵险中求”,留了下来。

    至于美国,官方的“不撤”理由是“早已多次发出旅行警告”,默认仍滞留当地的美国侨民系“自愿”。而不便启齿的潜台词是担心“问题公民”趁乱混入美国本土——许多美国籍恐怖分子长期滞留在也门。所以实际上,美国不撤的仅仅是“侨”,他们认为必须撤的美军则撤得飞快——3月22日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宣布从也门拉赫贾省阿纳德空军基地撤出和也门联合反恐的最后200名美军,到3月28日就半个人影也不剩了。

    再说如何撤,也是有门道的。

    比如派兵与否就有讲究,中国这次派遣了“临沂”“潍坊”两艘护卫舰和“微山湖”补给舰,这是因为中国跟也门交战双方、军事干预各国的关系都比较好,出兵撤侨也能沟通。再加上中国第十九批索马里护航海军编队恰好离也门不远,客观条件也具备了。

    能不能派兵撤侨,可以算一国实力的镜子。1961年和1962年,中国分别从印尼、印度撤侨时,只能派出仅有的两艘“老爷客轮”——“光华”号和“新华”号。到了世纪之交,中国有能力包租客机或搭别国的“便车”撤侨了。直至2011年利比亚撤侨,中国才能兴师动众,不仅派出空军运输机和海军舰艇护航,海空兵力联合撤侨,而且租用民航包机和外国客轮,并在希腊等国设置接待点。

    此次也门撤侨各国中,阵仗最大的是印度,出动了“德里”“塔尔喀什”“苏米特拉”三艘舰艇和空军C—17军用运输机,还租用了3架客机和两艘客轮。这一方面因为印度在也门的侨民数量多,另一方面因为它是印度洋国家中海空军力最强的,距也门不算太远,又同样有舰队在索马里护航,各方面条件具备。

    相比之下,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在也门的侨民也不少,但实力不济,只好“搭车撤侨”。比较特殊的是巴基斯坦,它并非海湾国家,却参加了空中军事干预行动,若是派兵前去撤侨,很容易被视作军事干预升级,由空中到了海上和地面。有此不便,巴基斯坦只好借助中、印等国的力量“搭车撤侨”了。

    至于有足够实力派兵的大国,情况也不尽相同。英国、德国的侨民不多,懒得专门派兵,搭别国的便车了事;法国倒是派出一艘军舰;美国则因为说不出口的原因,始终没有宣布撤侨。不过,派兵除了讲实力,还得讲关系,如果沟通不畅却“霸王硬上弓”,有时会引发一些麻烦。此次俄罗斯派军机撤侨一度遇阻,后来多方协调才解决。

    若不派兵,“搭车撤侨”又该搭谁的车?理论上是“谁的车方便就搭谁的车”。此番中国军舰上就有1名日本侨民;巴基斯坦也借助了“宿敌”印度的“方便之门”;英、德等国更是“有什么搭什么”,毫不挑剔。通常,到了撤侨的时刻,人道主义多少高于国家龃龉,“有车”的国家大多本着“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的精神给予协助。

撤侨的热闹与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