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昆仑山下的反恐“利剑”

这支突击队装备精良,作风“快、准、狠”

本刊特约记者 李亚楠 张新鹏 《 环球人物 》(

    昆仑山下,寒意正浓;训练场上,喊声震天。

    “我们是什么?”

    ——“利剑!”

    “为什么叫利剑?”

    ——“因为我们快!因为我们准!因为我们狠,因为我们不怕死!”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无比忠诚、无所畏惧、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队员们身着迷彩服,戴凯芙拉头盔,穿厚实防弹背心,脸上涂满了油彩。

    这是新疆新近组建的反恐劲旅——利剑突击队在训练。这支突击队隶属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由于肩负特殊任务,真实情况很少为外界所知。不久前,《环球人物》记者探访了这支神秘的特战队。

    突击队“门槛”很高

    机动支队支队长李剑军开门见山:“我们对付的目标是恐怖分子,我们训练的目的是要打得赢。”这支今年1月22日正式成立的队伍重点承担反恐应急处突、战术研究、实战训练和业务培训任务。突击队被命名为“利剑”,取“快、准、狠”之意,既是队伍的定位,也是筛选队员的标准。

    记者在训练场上看到,突击队员们的胸标、臂章上都有“利剑”标识:绿色橄榄枝衬托下,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直刺苍穹。队员们被分成狙击组、突击组、排爆组、侦察组等多个专业小组,进行专业化训练。

    利剑突击队可谓装备精良:全套野战迷彩服、战斗靴、黑色面罩,给人以强烈的威慑感;“八五”式狙击步枪射程可达1800米,先进的“九五”式步枪,发弹速度可达760颗/分钟;拐弯枪可让子弹“飞一会儿”,将躲在隐蔽处的敌人一枪毙命;红外夜视仪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清晰捕捉到目标。还有各类特种车辆,更让突击队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如虎添翼。

    突击队的“门槛”很高,队员都是从总队精挑细选的训练尖子,要闯过文化考核、心理测试和体能考核等多道关卡,经过淘汰率很高的长期封闭集训,成绩全部合格者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特战队员。

    “苦得连鬼都受不了”

    反恐怖斗争与艰苦、危险甚至牺牲联系在一起,反恐队员的训练比起普通部队也更苛刻、更专业化。除了每天的武装越野跑、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背负圆木、抓举轮胎等常规体能训练,他们还自创了集10多个训练课目为一体的“400米障碍”:队员们要负重20多公斤,5分钟内完成攀爬网绳、翻越障碍物、蹚泥沼、走平衡木、匍匐低桩网等课目。

    李剑军介绍说,1天10多个小时训练下来,腿脚酸痛,爬上高低床都困难,“苦得连鬼都受不了。”但度过“适应期”后,战士们对这种“魔鬼训练”也就习以为常了。

    利剑突击队里不乏神枪手。狙击手杨彦文能在200米外3枪击碎3只鸡蛋。但好枪法的背后是无数次枯燥的据枪瞄准训练。他说,“据枪多了,固定久了,肌肉才会有记忆。”为了强化肌肉记忆,他据枪时在手上吊2块砖。为了练臂力,他一年要拉坏好几个拉力器。每次握臂力棒,他要2根一块拧。他笑着说:“一根太软,不过瘾!”

    攀登是突击队员的基本技能。来自甘肃天水的下士肖进,被战友称为“蜘蛛侠”。当着记者面,他在攀爬楼前站定,一个纵身,双手撑住墙垛两侧,两脚撑住墙面,手脚交替发力,噌噌噌往上攀爬,只用20秒就攀到5楼。 

    除体能战术训练,更重要的是对突击队员的心理训练。一位队员说,军人也是人,在危险面前也会存在心理脆弱、恐惧害怕、猜测怀疑等正常的心理反应,只有通过“自我折磨”,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目的。

    为了锻造队员们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们常常被安排到模拟突发性暴恐活动现场,身临其境感受实战。一位队员说:“突击队将训练尺度一再加大,就是为了让大家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

    特战尖兵显身手

    “成功的路,总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有梦想,坚信努力才会改变现实。”这是队员赛尼克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赛尼克毕业于艺术院校,入伍后分配在总队文工团,曾多次参加全国性文艺演出,获过全疆少数民族舞蹈节优秀作品奖。

    但在赛尼克内心深处,始终向往特种兵生活。2014年初,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经层层筛选,终于如愿以偿走进机动支队。一年多来,赛尼克先后执行过“亚欧博览会安保”“新疆喀什·中亚南亚交易会安保”“网格化巡逻执勤”等一系列重大任务。去年5月,赛尼克在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一男子形迹可疑,就依法对其进行盘查,结果在对方手机里发现了大量涉及 “东突”恐怖组织的内容。该男子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赛尼克飞速追上,凌空一脚将其踹倒,又一个“泰山压顶”将其制服,并从该男子身上搜出了匕首等凶器。

    在利剑突击队,女兵班非常扎眼。这群军中“霸王花”,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9岁,九成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清一色留着精干的“小子头”,原本清秀的脸庞被晒得黝黑。她们的训练强度和男队员几乎没有分别,战术、体能、拳术、搏击等一项都不少。女兵是怎么“熬”过来的?班长缪海霞说:“天天练,一点点加任务呗!”

    大学毕业生雷佳佳曾在地方医院工作过半年。但生性爱挑战的她,却放弃了舒适的环境,毅然穿上橄榄绿,成为一名突击队员。训练中,她自加压力,别人练一小时,她再加半小时,别人做100个俯卧撑,她做150个。如今,5公里越野、快速射击、徒手制敌,这些以前让她望而生畏的课目,都能轻松完成,让队友们刮目相看。

    男兵们曾调侃她们是“女人心,汉子身”。但“霸王花”们总是自豪地说:“突击队的女兵,就是要比纯爷们更爷们。”

    战士们说,暴恐分子是全球公敌。在反恐维稳的硬仗中,特战队员不能有丝毫懈怠。“利剑”出鞘,就要所向披靡。

昆仑山下的反恐“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