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不愿卸甲的战士

□ 宋石男 《 环球人物 》(

    临近清明,想起一位亲人。在四川老家马路上闲游,看到岷江机械厂。厂门旁将军般矗立的破碎机已锈迹斑斑,往里望去,树木茂盛,花草生长,不像个厂,更像一个沉默的公园。

    这个厂子是我舅舅一手创立的,现在已经30多年了。我舅舅叫吴文仲,2014年春天过世,享年72岁。

    舅舅办企业,可说是承续家族传统。民国时,外公在乐山牛华镇杨泗湾开挂面厂,有几十个工人,算是地方士绅。我妈后来带我和姐姐给外公上坟,常指着杨泗湾的山头说,“那片山以前全是你们家公的”。

    舅舅和妈妈兄妹5人却是在贫寒与冷眼中长大的。有次运动,人来抄家,舅舅提起榔头要跟人拼命,外婆流泪将他抱住。妈妈则听从邻居建议,把一床被子、几件衣服赶紧泡到脚盆里,以免被抄。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外婆家仅有的贵重财产。

    1962年,舅舅于乐山一中毕业,成绩好,但因成分问题未被大学录取。他喜欢机电,毕业后自己装了部收音机。那时大饥荒的阴影尚未褪尽,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年轻人,只有靠歌曲充饥。舅舅好野游,身上没几毛钱,也带着舅妈和朋友四处玩。菜花如金,桃花如霞,在田里任性穿梭,大碗喝酒,高声咆哮。在冰封的时代,仍有活泛的心灵。

    舅舅做过各种小买卖,印歌单到集市上卖,出租小人书……因为在机电上最有天赋,他买了许多技术书苦读。1969年秋,凭自学的电工技术,他参加街道工厂,做电焊机。街道工厂是计划经济,每月只造两台电焊机就完成任务,舅舅有劲使不出,憋得慌,几年后,从街道工厂出来,自己搞了个电焊机作坊,生意兴隆。

    1984年乡镇企业政策出台,舅舅就建了厂,产品从电焊机扩大到搅拌机、粉碎机等。那是乡镇企业的黄金时期,工农产品有价格剪刀差,乡企税负又轻,再加上当时农村出去打工者不多,富余劳动力充足。这一切,联手促成了乡企的兴起,也造就了舅舅的黄金时代。

    不过,舅舅去世前,厂子已相当艰难。他一生谨慎,上世纪90年代末才将厂改成私营企业。他挺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物价闯关,挺过了90年代的经济软着陆、金融风暴,挺过了21世纪初的全国经济不景气,但在规模化工业与信息化经济的冲击下,仍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

    舅舅也尝试过转型。2000年前后,他打算上净水处理器的生产线,多次赴外地考察,最后还是因为生产无法获批搁浅了。最近几年,机械厂更是进入黄昏,常常半月接不到一个单子。厂房安静得像一个内向的老人,就连看厂的大狼狗,都难得冲人叫两声。

    厂子不景气,舅舅当然焦虑,但并不沮丧。2014年春节,我去给他拜年,那时他已病得很重,形销骨立,终日在家中枯坐,一开口就剧烈咳嗽,手帕上点点殷红。见我来了,他很高兴,带我在厂里四处走看,犹如即将卸甲的勇士带着晚辈凭吊战场。在客厅里,他低声对我说:“现在我的身体比较恼火,等到春暖花开,我想会好起来。”

不愿卸甲的战士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