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经济学家的名气主要局限在专业领域里,很少为普通百姓所知。但在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就像明星一样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吴敬琏、茅于轼、郎咸平……不过,没几个人能说出这些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只记得吴敬琏说过“中国股市像一个赌场”,茅于轼说过“经济适用房是最大的腐败”,郎咸平说过“我要当财经界的谢霆锋”。在中国,经济学家发表一篇高水准的论文,远没有在某论坛讲几句犀利的言论影响大。
陈志武也是一位明星经济学家,他也以敢言著称,语录有“目前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基本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市场”“最优的国策是:少征税,把钱留给老百姓去投资创业,藏富于民”等等。人们为他这些代表民意的言论拍手称快,却忽略了这位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多年来在金融方面的学术研究。
2015年1月,陈志武的著作《金融的逻辑》修订再版。它不以触动公众敏感神经为卖点,而是在踏实地讲述陈志武从1986年开始与金融结缘后的一系列研究与思考。但《金融的逻辑》并不是一本专业著作,它仍在致力于向普罗大众解释金融的本质,教给大家如何将现代金融的思维方式融入生活。
从书的序言开始,陈志武就一直在提醒读者,中国许多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金融社会是相悖的。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就是改变这些观念,让人们用金融的逻辑思考和生活。
比如,“过去我们总认为,国库真金白银越多的国家就越强大,要借钱花的国家是弱国。”陈志武用数字推翻了这个观念:公元1600年左右,明末的中国国库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与之相对,英国、法国等国则负债累累。而经过400年的发展,当年国库藏金万贯的国家,除日本于19世纪后期通过明治维新而改变其命运外,其它的到今天还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当时负债累累的如今都是发达国家。“这一事实让人们重新审视金融的功能和效用,之后才能真正接受金融的逻辑。”
还有一个例子更贴近生活:小王为了结婚要买房,但不想贷款。父母出了60万养老钱,姐姐拿出20万存款,小王再跟一个亲戚借了10万,凑够了全款。这在中国很平常,但陈志武指出了问题所在:第一,单纯的血缘关系成了利益关系。第二,小王的父母只能靠儿女养老了。第三,小王以后可能同样需要借钱给亲戚或给自己孩子买房,形成恶性循环。在他看来,这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融资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现代金融才是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虽说不乏这样生活化的例子,但总体看,《金融的逻辑》这本书的视角仍是宏观的,金融危机、银行国有化等都被囊括其中,从中也能看出陈志武这个湖南人的家国情怀。
2001年,中国股市出现震荡,一路下跌。吴敬琏就在那时提出了“股市赌场说”。其时,39岁的陈志武正在耶鲁任教,他也将目光转向国内,开始在杂志上写专栏,介绍美国的证券法案、监管规则等,论著陆续出版。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引发不少争论。对此,陈志武说:“我不是一个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这不是我的立足点。我更有兴趣的,是人的发展历程。金融让我们得以自由,我想这是我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