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东硅谷”的创业之父

以色列的科技创业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被称为“创业天堂”

□ 本刊记者 罗旻 《 环球人物 》(

    在中东这个充满动荡与神秘色彩的地方,以色列无疑是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国家。以色列面积大约为北京市的1.5倍,人口约830万,但这个小国不仅在阿拉伯人的包围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创造出了无数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在这个国家,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创业,科技创业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被誉为“中东硅谷”。

    年过70的约西·瓦迪被称为“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他不仅是以色列第一批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家,也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成功投资了超过80家高科技企业,涉及软件、能源、网络、手机、电光技术以及水科技应用等领域,其中有不少于5家企业成功上市,而更多的投资项目则被全球科技巨头如微软、思科、雅虎等公司收购。

    年轻人的创业偶像

    在中国,说起QQ,人人都知道它的创始人是马化腾,而年纪稍长一点的人才会记得,QQ是靠模仿一个名叫ICQ的即时通讯软件起家的,而这个ICQ的创始人和投资人就是瓦迪。

    瓦迪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本科毕业于海法理工大学的工业管理与工业工程专业,后来又获得了运筹学博士学位。1969年,年仅27岁的瓦迪开始了创业生涯,他投资创办了一家名叫Tekem的高科技公司,成为以色列首批软件公司之一。上世纪70年代,瓦迪开始涉足政坛。他先在以色列发展部任总干事,随后又在能源部任职。在这期间,瓦迪创立了多家大型公司,其中包括以色列石油公司、以色列化学公司等。离开能源部以后,瓦迪长期服务于以色列驻美国领事馆及驻联合国机构,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1996年,瓦迪的儿子想创业,于是父子俩和几位合伙人创办了一家名叫Mirabilis的互联网公司,开发出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ICQ。ICQ的问世为互联网应用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带给了人们除移动电信与固定电话之外的另外一个交流方式,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占据绝大部分客户电脑桌面的软件之一,此后的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无不以之为蓝本创建。ICQ的迅速走红引起了美国科技巨头的注意。1998年,在ICQ尚未盈利之时,美国在线(AOL)就向Mirabilis投出了收购的橄榄枝。最终,瓦迪以4.2亿美元将 ICQ 卖给了AOL。

    瓦迪在ICQ上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以色列年轻人创业的激情。此后,无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为基础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在以色列诞生。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如此评价瓦迪带给以色列年轻人的影响:“仿佛一夜之间,一个名叫‘Mirabilis效应’的新词诞生了,年轻的以色列创业者开始竞相模仿Mirabilis的成功模式。”

    人比产品重要得多

    如今,瓦迪的主要工作是初创高科技公司的天使投资人。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瓦迪说,以色列每年会有大约600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出现,其中大部分是面向消费者的APP应用。因为这类公司的创立门槛很低,通常只要几万美元就够了。但也正因为门槛低,所以数量众多,要从中挑出有潜力的并不容易。瓦迪坦言,他必须去试错,尽管他有很多成功的投资,但也有些投资“很愚蠢”或“很尴尬”。他表示,投资就有成功与失败,社会应该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失败,不应该把它当做一件难堪的事。“一个人只有跳进水里,才能明白自己到底会不会游泳。”

    瓦迪现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年轻创业者的商业计划书,他必须能从中识别出那些具有潜在成功可能的项目来投资。对此,瓦迪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并不在意商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说商业计划书就像香肠,只有不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人才会想要去吃它。他关注的是提出计划的人,他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有一个天才的想法。为此他愿意主动出击,如果他听说哪个年轻人有好点子,他一定会想办法和这个年轻人建立联系,然后给他一张支票:“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瓦迪考察创业者的方式是和他们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是商业计划,而是个人生活。他曾投资一家叫做 Gifts Project的公司,这家公司后来被 eBay 收购。在投资之前,他问创业者工作之余都做些什么,创业者说在中学做志愿者,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瓦迪后来去核实了他们的话,然后就投钱了。在瓦迪看来,年轻人能去做志愿者,说明了他们具备某些可贵的品质。“人比产品要重要得多!”

    近年来,瓦迪一直致力于发展以色列创新文化。除了担任特拉维夫数字生活设计年会的联合主席,他还建立了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年度会议,会期3天,在靠近加利利湖的以色列北部城市拿撒勒举行,与会者都是从世界各地受邀前来的创新技术人士。

    天堂般的创业环境

    近几年,以色列科技公司的成功尤为引人瞩目。例如,提供在线网站设计的WIX.com公司成功上市;导航软件Waze被谷歌以10亿美元收购,公司每位员工以120万美元的上市分红创造了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史上最高员工奖励;另一家即时通讯软件 Viber 也以9.05亿美元被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收购。仅在2013年,以色列的技术公司就在企业收购和首次公开募股中获得了660亿美元,新兴企业则募集到2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其国内的创业环境密不可分。被称为“创业天堂”的以色列,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曾驻该国4年,对此深有感触。

    首先,从社会层面看,以色列是一个特殊的移民国家,移民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多元文化的背景为观点碰撞和创新思路提供了养分。以色列又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国家,每周五日落后到周六日落前的安息日期间,耶路撒冷这样固守宗教教义的城市,几乎变成了一座寂静的空城,而特拉维夫这座“永不停歇的城市”仍然热闹如常,世俗人士和宗教人士的生活大多时候都相安无事。以色列开放与包容的社会环境无疑是培育创新最基本的土壤。只有容纳不同,才有可能生发新的枝叶。

    其次,从文化看,犹太人有着长久的流散历史,近现代又遭受巨大创伤,这些因素造就了犹太人群体坚毅乐观的性格,也使得犹太人对失败的态度要宽容得多。

    第三,从产业结构看,以色列国土面积小,除了一些必要的大型工业外,大多数公司都小而精。由于市场过小,购买力不够,很多外国公司在以色列都遭受失败。但运营成本较低的高科技企业是个例外,这其中尤以生物、IT、种业等公司最为突出。以农业为例,以色列的务农人口只占2%,粮食产量也无法自给,但农业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低成本、高回报的种业上,其种子质量世界领先。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以色列国内没有产生思科、微软、甲骨文这些巨型企业,但是小而精的高估值高科技企业却层出不穷。

    第四,从制度推动上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精英层是一个团结的群体,他们为以色列年轻人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智力支持。以色列大学里的教授很多都在国外任职,他们可以给以色列大学生带来与世界前沿同步的科技信息。另外,以色列学制也与众不同。年轻人在中学毕业后即入伍服兵役,兵役结束后,政府会给他们一笔钱,大部分学生会拿着这笔钱周游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对外部世界有了直观的认知,对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也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看法。当他们决定返回校园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规划。以色列的大学生大多20多岁,30岁还在读本科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些人往往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有些还没读大学就已经是成功的公司老板了。

    第五,从政府推动看,每年特拉维夫都会举办一些科技年会,世界各地的著名高科技企业都会来参加,这是以色列本土的小微初创企业接触投资方的最好机会。在特拉维夫的罗斯柴尔德大街和“以色列硅谷”特拉维夫赫泽尔区,聚集着大量的科技创新公司。这些公司在科技年会期间会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出许多新奇的产品,投资人能在这个时候找到他们心仪的项目。另外,政府对创业者也给予了许多扶植政策,比如对新创公司减免50%税收。另外,以色列还推出“创业型签证”,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有识之士去特拉维夫开办创新企业提供便利。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说,以色列技术产业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从技术行业的发展中获利,然后又积极主动地去投资和指导新兴企业,从而带动技术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有以色列企业家表示:“以前,以色列技术产业只有一个约西·瓦迪,而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创业点评:谈到中国的创业,人们往往会关注人才和创意。中国的潮汕人和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精明、团结、会做生意,其中也确实诞生了许多成功的实业家。但论创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中国仍无法与以色列媲美。这或许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创业土壤的问题。以往,很多年轻人没有得到足够好的政策支持以及足够宽容的失败空间。好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

北京地铁票价涨得还不够
美国理财天后,做过7年女招待
“中东硅谷”的创业之父
股票期权,给散户喝口汤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