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反腐深水区,算好“三笔账”

李拯 《 环球人物 》(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释放出明确的政治信号。持续两年多的高压反腐,正在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在这次中纪委全会召开之前,观望者念叨着高压势头该过去了,老百姓在看执政者还敢不敢继续“打虎”,一些官员担心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思想纷纭之际,最高层的宣示适时降临。

    不要再怀疑了,不用再犹豫了.已经腐败的,将证明报应不爽;想要腐败的,赶紧悬崖勒马;没有腐败的,应该洁身自好。看看中央对反腐形势的判断——“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何为“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为许多干部还只是“不敢腐”,还不愿从内心接受反腐。读懂了这个判断,就能顿时了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句空话,高压反腐必将是中国的政治新生态。

    所以,用不着再讨论“打虎打到哪个级别是尽头”,而要好好想想,各级干部该如何在思想上与反腐长期共处?进而在行为上与政治新生态相符?

    首先,要算一笔“政治账”。某种意义来说,反腐是得罪人的事情,一方面要直面贪腐官员困兽犹斗的各种挣扎,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诸如“反腐是自曝家丑”“反腐败导致为官不为”等谬论压力。各级干部不妨想想,面对这些步步惊心的危险,中央为何还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反腐?“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是得罪人民,还是得罪贪官?这是一道关乎生死存亡的政治选择题。反腐,就是要得罪贪官、赢得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这样算算,还会觉得反腐“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只是一阵风吗?

    其次,要算一笔“改革账”。从领导一盘散沙的传统社会进入现代中国,到推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因素。沿着这一历史逻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越是要在无数难题中排云而上,就越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一支奋发有为的队伍。如果任由腐败蔓延,在货赂公行、跑官卖官的风气之下,如何激发干事业的热情?如何获得再改革的动力?反腐就是为了锻造一个引领中国前行的执政团队。这样算算,还会觉得“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很突兀吗?

    再次,要算一笔“政绩账”。邓小平说过,“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诚哉斯言。经济红利并不必然转化为政治认同,也不必然增强政权合法性。经济发展了,但腐败严重了,只会增加公众的相对剥夺感。腐败不抓,人心伤了,再大的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繁华,不过是水月镜花。“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习总书记的反问,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反思。这样算算,还会觉得“开弓没有回头箭”是一句戏言吗?

    都说要与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如何才能准确把握中央精神?这就要以中央之心为心,从中央的视角来判断走势。具体到反腐败斗争,政治账、改革账、政绩账,都是中央立足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判断,各级官员只有算清楚这“三笔账”,才能真正认识到反腐的时代意义,进而收起侥幸之心和漏网之念,与反腐同向而行,适应反腐新生态下的生存规则。

    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美国是“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并认为中国人具有“谜一样的东方精神”。那谜其实就是作风和纪律。“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曾经在列强环伺中缔造了一个新中国,今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将缔造一个更加现代、更加文明的中国。

反腐深水区,算好“三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