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皮凯蒂,年度最红经济学家

他的学术著作《21世纪资本论》登上了亚马逊图书销量榜榜首

□ 本刊记者 黄滢 《 环球人物 》(

    今年春天,美国出版界发生了一个奇迹——一部学术著作居然成了畅销书。3月10日,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有关经济不平等现象历史及未来的大部头作品《21世纪资本论》在亚马逊上线。短短一个月,这本将近700页、定价25美元的精装书即告脱销。4月下旬,《21世纪资本论》更登上亚马逊图书销量榜榜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率先给这本书满分好评,盛赞该书是年度,乃至10年内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它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摧毁了保守派最为珍视的一些错误信条。保守派坚持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靠才能就能成功的时代,巨人的财富都是挣来的,也是应得的。但皮凯蒂阐明,富人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源于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拥有的财产。我们正在倒退回‘世袭资本主义’时代。”

    也有人质疑皮凯蒂的观点。美国前财长拉里·萨默斯说:“他(皮凯蒂)提出的建议(征收高额遗产税),未必是解决社会不公平的最切实和最完整的方案。”《金融时报》资深编辑克瑞斯·盖尔斯则对该书使用的历史数据存疑。

    无论如何,《21世纪资本论》和皮凯蒂都是今年全球最热门的经济话题。媒体形容他是“摇滚明星般的经济学家”,中国网友则说他是“拼爹经济学之父”,甚至还有人认为他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精神领袖。美国、欧洲、南美、非洲学术界纷纷请皮凯蒂来讲课,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掀起一股热潮。11月,这股热潮来到了中国。

    完美定义“天才学霸”

    皮凯蒂在中国只停留不到一周时间,每天都被各种活动和采访排得满满的,睡眠不超过4小时。但他的精神头仍然很足,央视请他录制《对话》,节目现场主持人突然拿出一道包含20多个数字的加减运算题,皮凯蒂想了不超过10秒就给出了正确答案:“315。”他耸耸肩,表情就好像是在算1+1一样。

    在皮凯蒂的辉煌经历面前,这样的运算题确实太过简单。5岁那年,皮凯蒂开始上小学;18岁时,他考上著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数学和经济学;22岁凭借一篇关于财富重新分配的论文获得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双博士学位,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24岁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29岁晋升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教授;31岁获法国年度最佳青年经济学家;35岁创办巴黎经济学院,担任第一任院长;36岁成为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雅尔的经济政策顾问;42岁出版《21世纪资本论》,荣获欧洲经济学会Yrjo-Jahnsson 奖,该奖项只颁发给45岁以下、对经济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欧洲经济学家。

    在很多人眼里,皮凯蒂完美定义了“天才学霸”的形象,但他却说,自己每一次职业生涯的选择,都是为了不做一个“整天把脑袋扎进数学模型堆里的书呆子”。

    比如,1995年,在美国崭露头角的皮凯蒂选择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回法国。当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而自己正被繁重的研究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我发现美国高校的经济系是很封闭的圈子,很多教授对经济学之外的领域毫无兴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皮凯蒂回忆当时的状态:“我没有反美情绪。我很喜欢美国,但没有爱到要放弃法国的程度。在美国,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员;在法国,我是个公民。” 

    再比如,2006年,皮凯蒂受时任法国总理德维尔潘之托,创建巴黎经济学院。这所新学校合并了巴黎地区多所院校的经济系,主要的竞争目标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皮凯蒂把这一经历比作创业,戏称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亲身实践资本主义”,并强调巴黎经济学院是个“混合所有制企业”。“巴黎经济学院不止有国家投入,也有巴黎地区的投资,当然也有私人资本。”皮凯蒂说,“虽然我更喜欢学术研究,对管理工作兴趣不大,但真的干起来还蛮带劲的。校长就像经理人一样,办校过程也是政治权力和资本主义的抗衡体验。”

    2007年,皮凯蒂担任法国总统候选人罗雅尔的经济政策顾问,但罗雅尔最终败给了萨科齐。皮凯蒂称自己“确实讨厌萨科齐”,“从来没有后悔反对他”。“萨科齐不仅捍卫大财团,把财团的钱拿来养自己的政党,执政期间还一直把民族主义当政治武器,把外国人当替罪羊。”不过皮凯蒂又说,自己支持罗雅尔或奥朗德,也只是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比马克思多150年历史经验

    离开罗雅尔后,皮凯蒂重返巴黎经济学院,专心搞学术。2008 年,他和法国同行博齐奥共同出版《退休体系改革建议》。2011 年,他和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赛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朗代合著《税制改革》。皮凯蒂还是法国左翼日报《解放报》的专栏作家,偶尔也给《世界报》撰文。

    《21世纪资本论》是皮凯蒂多年研究成果的一次大汇总。全书16章分为4个部分,分别阐述“收入和资本”“资本/收入比的动态变化”“不平等的结构”“21世纪对资本的监管”。他汇总了自己和20个国家学者收集的数据,梳理了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民收入和财富分配动态变化的历史,用了一年时间写成了这本书。“我作的研究,就是收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家庭收入,然后汇总,说穿了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东西,只是以前没人系统做过。现实中,很多学者会受到学科界限的困扰。这些数据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属于经济学范畴;对于经济学家来说,是历史学家的分内活。我只是把这些数据汇集起来,然后试着从政治、文化、社会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不平等。” 

    为了让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人能看懂,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引用了不少文学作品片段。他非常热爱文学,去年度假时随身携带的小说就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皮凯蒂说:“不可否认,巴尔扎克的小说确实给了我不少灵感。比如《高老头》中拉斯蒂涅提出的论断——你仅靠工作和学习无法成功,应该设法去捞个遗产。这就是我要研究的对象,我想弄清楚 19 世纪劳动收入和资本收益的关系,是否真的像《高老头》描述的。”皮凯蒂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很多时候,文学著作和学术作品探讨的都是现实问题,两者是互补的,只是方式不同。”所以,皮凯蒂希望读者能把《21世纪资本论》当成历史书来读,“我讲的是财富衍变的历史。当然,这历史中不乏传奇故事。” 

    因为书名里有“资本论”三个字,皮凯蒂不止一次被问到如何看待马克思。“我比马克思多了 150 年的历史经验,”皮凯蒂说,“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但他没有告诉我们废除资本主义后,如何在政治和经济上组织社会,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皮凯蒂进一步解释说,自己与马克思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早在 19 世纪就喊出“废除私有制”的口号,而自己却是“捍卫私有制”的。“我认为,私有制要有健全的民主机制来支撑,以减少不公平现象。同时我觉得,一个社会除了私有制之外,还应存在其他形式的所有制,比如公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等。马克思没有意识到所有制的复杂性。”皮凯蒂说。

    出书是为了推动社会舆论

    《21世纪资本论》走红后,法国记者四处捕捉皮凯蒂的踪影,发现他竟然已经出现在白宫的贵宾席上。皮凯蒂的研究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关注,他绘制的美国近百年来收入不平等状况曲线图,被白宫引用在金融危机时期发布的联邦预算报告中。

    不过,皮凯蒂声称自己的书不是写给领导人看的,而是写给普通大众看。“我偶尔会被邀请参加部长的早餐会,我不会感到特别兴奋,但也不想装清高。出于礼貌,多数情况下我会出席。政界领导人大多也随大流,他们关注的也是社会舆论的重点。那我还不如自己来推动舆论。”皮凯蒂表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是经济学家。他认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是推动社会主流舆论,推动民主讨论。

    这种观点在《21世纪资本论》中文版的序言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在长达11页的“告中国读者书”中,他反复强调“对于中国,我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多的历史经济数据”,“不仅仅中国有这个问题,其他国家的调查也有同样的问题”。他特别提到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选择,以及中国政府的反腐措施。“腐败是一种极端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反腐是好的,但仅靠反腐单项措施无法建立公平社会,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

    皮凯蒂说,财富流通在中国正变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拼爹”现象让很多中国年轻人备受打击。他认为,解决方法是征收遗产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都有遗产税,而且还不低,最高的甚至达到40%,但中国这一数字居然是零。我认为,对那些靠自己劳动致富的人应该少征税,而对通过继承而富有的人应该多征税,但在现今中国恰恰相反。所以在中国,没钱家庭的孩子很难加入到‘游戏’当中。”

    当然,这一观点也让皮凯蒂受到了猛烈抨击,但他大方回应:“我出书就是为了推动舆论。大家对我的论断有争议、有批评,这是好现象。”

皮凯蒂,年度最红经济学家
优酷总裁魏明:大自制时代来了
华尔街叛徒,让菜鸟玩转股票
现在入市,当顺势而为
前沿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