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英女王又添一段新愁

陶短房 《 环球人物 》(

    闹得轰轰烈烈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以55%的人愿意留在英国结束了。88岁高龄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终于可以松口气。回想9月14日那天,她打破沉默,在苏格兰一座教堂外对民众说,“希望大家慎重考虑一下未来”,含蓄呼吁苏格兰人不要支持独立,也算尽到了君主的职责。

    作为史上罕见的长寿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地地道道的“有福之人”,英国君主头衔几次关键的“缩水”都与她无关——自打英法百年战争以来,英国君主就坚持自己是“法国国王”,这个尊号在1802年被乔治三世放弃,他承认了法兰西共和国;英国国号原本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如今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一字之差,丢掉的是爱尔兰南部26个郡,这是1922年的《英爱条约》所致,当时在位的是女王祖父乔治五世,他同意放弃爱尔兰君主的头衔;英国丧失“皇冠上的宝石”,允许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是在1948年,那会儿,是女王父亲乔治六世宣布永久放弃“印度皇帝”称号。

    比起祖辈,女王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她在位62年,拥有的君主头衔不减反增。1952年她继位时,只有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巴基斯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7国尊她为君主。现在,尊她为君主的国家有16个。如果每个国家给她制作一顶王冠,女王天天更换,一个月平均每顶王冠也戴不到两回。

    但是,这表面的“大团圆”掩饰不住背后的“大离别”。

    52年前,女王的7个君主头衔代表的是举足轻重的国家。后来,巴基斯坦于1956年、南非于1961年、锡兰于1972年设立总统,不再尊女王为君主。它们对女王的唯一安慰是留在英联邦里,没有一走了之。而新增的12个君主头衔,代表的是清一色小国,牙买加、巴巴多斯、巴哈马、格林纳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独立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或自治领。它们虽然为女王增加了十几个君主头衔,却让英国丧失了十几块直属领地。这究竟该算悲或欢,离或合,只能由女王陛下自己来评判了。

    在剩下的4个尊奉女王的大国里,除了本土英国之外,其他3国对女王也是“明尊暗贬”。加拿大1965年以枫叶旗替代有“米”字的旗帜作为国旗,1982年取消了“自治领”称号,将国庆日从“自治领日”改为“加拿大日”,并于同年取消英国枢密院终审权。新西兰1977年将《天佑新西兰》和 《天佑英王》定为并列国歌,并在大多数场合使用前者。澳大利亚1984年用《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替代《天佑英王》作为国歌。

    英联邦的情况也是如此。从威武霸气的大英帝国变成落寞的英联邦,这倒霉事跟女王没关系,它发生在1926年。女王继位至今,退出英联邦的仅香港、津巴布韦、斐济和冈比亚4地,加入英联邦的却多得多,就连历史上从未被英国管治过的莫桑比克和卢旺达,也在1995年和2009年加入英联邦。还有一些情况类似的国家,比如阿尔及利亚,正等在英联邦的门外。看上去,这颇有些“大家庭”添丁进口的喜庆。现在,英联邦已拥有53个成员国(包括尊女王为君主的16国)和1.25亿人口。

    然而,和女王继位之初相比,如今的英联邦更像一个松散的“俱乐部”或“家长会”,大多数成员国从殖民地变成共和国,跟女王的关系越来越远,比如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赞比亚等,它们有自己的总统或君主,女王对它们意味不了什么。其中,对女王感情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肯尼亚——1952年,她在肯尼亚一家树顶旅馆得知父亲去世、自己成为女王的消息,那时肯尼亚是英国在东非最稳固的殖民地,此后,英国和当地独立运动进行了血腥的“茅茅战争”,还是没能阻止肯尼亚共和国成立。

    如果把英联邦视为一个外圈,把尊女王为君主的16国视为一个内圈,那么英伦三岛就是核心圈。这次苏格兰的公投,是分离之势结结实实冲击到英国本土。尽管暂时留住了苏格兰,但英国的“内核”已经裂开一道缝隙,谁也不能保证,在女王的有生之年,苏格兰会不会再来一次独立公投。

英女王又添一段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