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是施建军就任对外经贸大学校长的第一天,他在学校各处熟悉环境时,虹远楼下小广场边上一排排热水瓶吸引了他。虹远楼是一个住着将近一万名学生的宿舍楼,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早上把热水瓶拿下楼,到小广场附近的热水房打开水,然后放到广场上,下午或晚上再提回宿舍。日复一日,多年来,大家似乎对此都习以为常了。施建军当时想,这么多水瓶,喝水洗刷都靠它,学生们想辨认出自己的水瓶都不容易。“与其让学生下来打水,为何不能送水上楼呢?我要让这成为历史。” 施建军来对外经贸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每个楼层至少装两个热水器,刷卡取水。
施建军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创新就是打破传统和习惯,从小事入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日常难办的事情变成能办的事情。他来对外经贸大学的第二个创新,就是重新安装虹远楼的消防逃生通道,如遇灾情,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消防逃生通道直接滑下去。2009年11月9日,在学校的消防疏散演习那天,他成为从消防逃生通道演习逃生的第一人。
作为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施建军本人也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除了对外经贸大学外,他还奔波于南京大学、湖南大学,教授企业管理课程,并且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调研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敢于创新。对他而言,“创新和创业”是他乐此不疲的研究课题。
“优秀企业家一定要有很高的情商”
施建军说,科学的东西要求智商,管理的东西要求情商。从企业家培养角度,情商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社会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所用。情商高的人会成为管理者,搞企业是团队合作,情商差的人做不大企业。管理者如果具备诚信、厚德、友善等品质,就会有很多人帮他,会得到很多企业合作与发展的机遇。
施建军曾公开直言:“商学院的学生衡量标准,就是在国际竞争中赚更多的钱,能赚更多钱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施建军进一步解释说,有些人可能会因此片面强调赚钱能力,这是错误的理解。优秀的企业家为什么能赚到很多财富,答案往往是因为企业家的诚信、素质、德行,也就是情商高,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施建军强调,企业家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就是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应具备的情商。“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创造欢乐。关注的内容是多元价值体系,关注绿色经济,关注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施建军看来,“沟通、理解、宽容” 这些人格在优秀企业家身上表现得特别集中,这也是他从许多做慈善的企业家那里学到的。“赚一时的钱容易,赚一世的钱不容易。犹太人的钱分成三份,第一份属于自己,一份属于合作者,还有一份属于社会。 赚钱不是最终目的,要有社会责任感,把钱都拿回家的人最终会一无所有。”
鼓励抓住机遇去创业
施建军坦言,他并不支持大学生毕业后争抢公务员铁饭碗,而是鼓励、帮助他们去创业。“如果说我们那代人的创业风险太大的话,我们孩子这一代的物质生活上去了,其实更有条件去创业。” 他坦言,对于自己的儿子毕业后和一帮年轻朋友做高性能节能材料领域的创业,他就很支持,并会给出管理建议。
在施建军看来,创业者审时度势,抓住创业机遇也是至关重要的。“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抓住了机遇,就向成功迈了一大步。比如马化腾的QQ,马云的阿里巴巴,就巧妙地抓住了中国的机遇。苏宁电器抓住了城市化、工业化、电子化,迅速扩展全国市场,占领了中国本土。在国外,比尔·盖茨同样是抓住机遇的天才。当时软件就像是军阀割据,互不兼容,软件最大的效用就是资源共享,没有这个体系就崩溃了。盖茨先知先觉,用一个Windows软件统治了世界,让世界人民喜欢上它。”
世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比率是10%左右,而在中国,这个比率还不到1%。采访中,施建军不断感慨这一比率“太低了”,“作为大学校长,虽然在一直倡导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社会的官本位体制文化太深,大部分人的想法还很传统,把稳定就业看作第一位。” 他坦言,曾经身边就有朋友责备他没有帮助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撒手让他冒着风险,辛苦创业。
知行统一的践行者
施建军不仅是一位教学工作者,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还曾担任南大的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曾兼任过五个公司的独董。在十几年来对MBA (工商管理硕士)和EMBA(高级管理者的MBA)的教学实践中,施建军发现国内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知识和实践的脱节。“没有管理经验的老师教授企业家,的确是误人子弟。”在他看来,国内有实战企业经验的教学者太少,屈指可数。
2002年教育部首批30所国内院校开办EMBA,施建军当时所在的南京大学就在其中。为此,他曾到欧美多个国家研究EMBA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特色。在他的教学实践中, EMBA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老师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创业、创新、产业转型的角度,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丰富的实践知识,要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案例,和其他同学分享。” 施建军在教授EMBA课程中的一大部分,就是带领学生们实地考察企业,做现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对于为何这么多企业家不惜高价读EMBA,甚至读好几个学校的。施建军坦言,这是企业家在积累社会资本,整合资源。“校友资源太重要了,很多人通过校友获取了商机,赚到了钱,那他们的高学费投入也是值得的。” 施建军举例说,他教的第一个班,同学之间通过业务往来和合作经营就赚了几百万。他们一部分人把赚的钱捐给校友基金,捐给社会。“特别是EMBA的校友组织有无穷的能量,因为是相同层次的企业家相聚。一百万投资的人会聚在一起,一千万的会聚在一起,投资一个亿的人会聚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语言。所以有人愿意不断去学,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
施建军来到对外经贸大学后,努力抓好校友会工作,现在全国发展了48个校友会,他也积极参加校友会的活动。他回忆说,曾经有一次去广州参加校友会,有一位年过60的患着中风的校友还颤颤巍巍地坚持过来了,“这种母校情谊实在让人热泪盈眶。”
59岁的年纪,仍旧活跃于讲坛、企业、校友活动之间,施建军说他的精力来自于他每天都能收获的大大小小的快乐。“感觉就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小孩茁壮成长,真的很快乐。来对外经贸大学5年,看到她的新的变化和发展,真的很开心。” 4年前,施建军曾著述《跑好这一棒》一书,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如今,此书的姊妹篇《追梦·圆梦》即将出版。他在序言里写道,“有人说,人走不到的地方,可以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可以想得到……每一个人都要心中有理想,有目标,脚踏实地,做个理性的追梦人。”
“你要知道,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施建军笑着说,比划了一个圆圆的太阳。作为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行政管理者、企业家和学者,他似乎更是一个爱追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