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敏感孩子”眼里的城与人

夏学杰 《 环球人物 》(

    《脸之书》是小说家骆以军的台北故事集,一部令人头晕目眩的城市浮世绘。一个极度敏感的作者,以他的细腻和多愁善感,诉说着城市的喧嚣、烂漫与人的寂寞、孤独。

    骆以军是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台湾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毕业。曾出版小说《西夏旅馆》《遣悲怀》《妻梦狗》等。2010年,小说《西夏旅馆》获得“红楼梦奖”首奖。

    虽然留着络腮胡子,烟瘾还很大,但骆以军留给人的印象从来都是个可爱的大男孩,一脸稚气,从他的神态,看不出著名作家应有的自信与淡定。有人干脆称他为“玩具熊”。

    骆以军极度谦恭,台湾作家袁琼琼写道:“骆以军开着车,但只要我跟他说话,他就恭恭敬敬地转过头来,眼睛注视着我,很慎重地回答。拜托,我还想活咧!”二十八九岁时,骆以军跟长辈去参加聚会,还能从头紧张到尾,晚上回去后还要回忆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妥当,是否讲错话。一次参加文化沙龙,他上台先是憨笑,然后第一句话说道:“大家好,我很紧张噢!”

    他有社交恐惧症,那些大多数人都能习以为常的接人待物方式,对他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他曾上过一个月的班,最终不堪忍受而离职,离职那天,他是一路开车哭到家的。倘若没有写作,他连生存都可能是个问题。“除了写作,我就是个废人。”好在上天赋予了他这一项才能。

    朋友们都把骆以军称为“弱青年”。而他则认为自己没有青年时光。他说:“我们好像在20多岁时就是老头了,我们后来说故事的姿态一直是少年或者儿童,要不然就过渡到老年。我自己的人生也是这样。我好像没有年轻过。”他不上班,当一个自由撰稿人,但是他的人生依然按部就班地走着,且自称没有感受到自由。“后来不知不觉我过了30岁,结婚了,然后又生了两个孩子。我以为自己是边缘人,也没有工作,可是我一直没有享受到漂泊或者自由。”

    评论家梁文道说骆以军是“一个人的故事会”,“说话说不完,他说了一个故事之后,发现故事内容没讲清楚,会再来一个故事……”不过,他的故事大都是“偷来”的。作为一个宅男,他既没有多少认识外界的机会,又无他所羡慕的莫言、贾平凹等作家的乡村生活经历,只能去“偷”了。《脸之书》上的故事大部分就是他“偷来”再拼装的,有哥们的故事,也有按摩女、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甚至有网上的故事。

    骆以军是个贪玩的家伙,似乎自制力也不怎么强。他本来对电脑不怎么在行,当初为了教孩子,学会上网,有了“脸书”账号,结果却一发而不可收拾地迷上其中附带的游戏。在家人的多次“ 管教”之下,他终于悬崖勒马,开始关注“脸书”的其他功能。最终,有了《脸之书》这本书。

    他想通过《脸之书》表达什么呢?“我希望一个故事像烟花烧起,熄灭后,也许我的读者能在那一则则单薄的人物浮生中,感受到我在这城市游走所感受到的印象。也许我希望秘密地再拓展一点点的‘爱的能力’——感受和同情他者的能力。”多么诗意的语言呀!这个感伤的大男孩,总是试图在缺乏诗意的现实中,寻找着诗意与寄托。

“《聊斋志异》是男性的乌托邦”
美剧反恐之父,向美国政府发问
“敏感孩子”眼里的城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