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在醒来的早晨,记者第一次没有收到关于战况的任何手机短讯。这意味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已进入“72小时停火”时间,持续冲突了将近一个月的加沙与以色列边境终于回归难得的平静。但经验告诉记者:这只是暂时停火,战火随时可能重燃。
自7月8日以色列宣布进行“护刃行动”以来,巴以双方都付出了血的代价——以色列64名士兵和3名平民死亡,而巴勒斯坦方面1886人死亡,将近1万人受伤。
果不出所料,8月8日,“72小时停火”期限刚过几分钟,巴以冲突的炮声再次响起……只有身处这块狼烟之地,你才能慢慢读懂这场延续了几十年的战争。
身边那些“观摩轰炸”的人
斯代罗特是个最靠近加沙的以色列小镇,距边境只有约2公里,也是每次冲突中遭火箭弹袭击的重要目标。因从斯代罗特可以较好地观察到加沙那面的情况,所以这里时常会聚集一些犹太人观望双方的交战,当然,主要还是看以色列怎样轰炸加沙。
7月17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南部边境采访时,有机会接触到那些“观摩轰炸”的人。当天下午4点多钟,记者来到斯代罗特一处高地上,这里早已聚集了一些前来观战的以色列民众。有人还在高地上放上了沙发和塑料凳子,他们一边观望以军对加沙的炮击,一边或吃着零食、或嗑瓜子、或喝着饮料。每当从加沙传来爆炸声,伴随着浓烟的升起,不少人就兴奋地欢呼鼓掌,有的人还吹起口哨。黄昏时分,吃过晚饭的当地犹太人也三五成群地来到高地,有的人还带着狗一起来观看轰炸“盛况”。因为白天只能看到冒起的浓烟,晚上能看到从以色列境内发射到加沙的炮弹轨迹和爆炸后的红光与燃烧的火焰,还能看到照明弹下的加沙夜景。对他们来说,这似乎不亚于一种娱乐活动。
记者采访一些观战的犹太人,他们都表示在那里观战是一种“令人兴奋”的事,看以色列怎样打击加沙,打击哈马斯。记者问:“这里离加沙那么近,难道你们不担心安全?”他们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不,因为我们有‘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
有位和丈夫一起来观战的犹太年轻女子对记者说,尽管她认为以色列应该打击加沙,但“里面(指加沙)也有好人”。随后她又解释说,因为里面有哈马斯,所以以色列没有选择。
对这些在斯代罗特观战的以色列人,一些国际媒体曾表示质疑和谴责。事实上,巴勒斯坦人也在对面观看哈马斯轰炸以色列。
有巴勒斯坦人表示,他们的土地自1948年以来一直被以色列人占领,加沙的反抗体现了巴勒斯坦人的“尊严和骄傲”。
“最血腥”的一天
7月29日,冲突已经持续21天。
早晨,我们几位在耶路撒冷的中国记者一起驱车前往以色列和加沙的边境地区采访。当天的第一个采访目标是以色列最著名的火箭弹防御系统——“铁穹”。“铁穹”反火箭弹系统是以色列和美国共同研发的一种短程快速拦截制导系统,能够自动侦测从加沙境内发射到以色列境内的火箭弹,对它的弹道轨迹进行分析,然后自动反应,并进行拦截,而对那些可能落入无人区的火箭弹,则会放弃拦截。
在以色列的几年里,虽然记者曾多次遇到“铁穹”在头顶的成功拦截,但一直不曾亲眼见到它发射的一瞬。我们很早就赶到了位于特拉维夫南部的阿什杜德港口城市附近的一处“铁穹”阵地,将车停在远远的地方,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由于无法预判加沙的火箭弹将打往以色列的什么地方,我们只能根据安全考虑来选择拍摄地点。在苦等了将近3个小时后,“铁穹”一无动静。就在那时,从南方传来交火的枪声。我们决定驱车赶往离边境更近的地方去看看。
将近下午1点钟,我们赶到了斯代罗特镇。
在靠近加沙的一处高地前,我们把车停下。高地上已经停了两辆车,是一家美国电视台的记者同行。简短打了个招呼,一名美国记者说:“里面(指加沙)被炸得很惨”。我们看到加沙方向不时有黑烟冒起,而在较近的地方,则有长长的白色灰尘带扬起,是以军军车和坦克开过的痕迹。
在那里做了一些拍摄后,我们打算转往另一处高地去。就在记者刚发动了车,等其他人上车时,突然看到一个同事举手猛比划。记者打开车窗就听他喊“有警报!赶紧躲!”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听到了炮弹飞过的呼啸声,紧接着是一声巨响。
那种可怕声音令人一生难忘,感觉跟电影里像极了。就看见不远处腾起了一团浓烟。我们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全愣了。几秒后大家反应过来,赶紧举起相机拍摄,但已经错过了爆炸的那一瞬。
我们躲在原地不敢动弹,生怕还会有第二发火箭弹打过来。这时候,我们估计了一下,火箭弹的落点离我们大约只有300米左右。过了一会儿,我们看没有火箭弹再打过来,就决定过去看看。本来还打算戴上防弹头盔、穿上防弹衣再过去,但有人说穿了估计也没用,于是大家就干脆没穿。
火箭弹爆炸后留下一个浅浅的弹坑,直径5米左右,但火药将周围四五百平方米的草都烧没了。最中间,有一个爆炸后的金属炮弹的尾部露在地表,其余部分钻入土中。因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潜在危险,我们始终没敢去碰这个炮弹残骸。
我们在不远处的一个加油站休息的时候,得到前方传来的消息:以色列炸毁了加沙境内唯一的发电站。浓烟从加沙北部冲天而起,持续不断。一名巴勒斯坦记者在现场殉职。我们从后来的新闻中得知,当天以色列发动了“护刃行动”以来最猛烈的空袭和火炮袭击,造成至少128名巴勒斯坦人丧生。不少媒体将这一天称为“最血腥”的一天。
巴勒斯坦人的自救
自8月5日双方达成“72小时停火”协议后,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巴勒斯坦人的自救问题。
8月7日,记者来到巴勒斯坦的拉马拉市采访。在当地红十字会组织红新月会里,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把大批的食品和饮用水打包,准备运往加沙。两名志愿者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准备发往加沙的女童装。一会儿,一名男子乘一辆黄色大型出租车急急火火地赶过来,车上拉满残障人使用的手推车。他说要赠送给医疗救助机构。
在拉马拉最大的超市里,记者看到几名青少年志愿者正在引导顾客对加沙难民进行捐助活动。他们列出了一张加沙急需品的清单,上面主要是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婴儿用品等。但顾客被告知,他们捐助的东西不能是以色列所产商品。
除了物资支援,拉马拉的巴勒斯坦人还组织了为加沙献血活动。在当地最大的医院拉马拉医院,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数百巴勒斯坦人自发来到医院献血。“起初医院并没有专门组织这个活动,但有人自愿献血,医院方面就同意了。然后,大家通过口口相传,不少人陆续前来献血。”
采访中,记者感觉巴勒斯坦人明显没有像以色列人那样乐观。他们说,虽然以色列军队已全部撤出加沙,但冲突仍然随时会爆发,零星的轰炸几乎从未间断,即使是在双方达成“72小时停火”协议以后。他们认为,只要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压迫不消除,巴勒斯坦人反抗犹太人的冲突也不会停止。如果不能彻底地解决这一矛盾,双方只能无限地重复“冲突—停火—冲突”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