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飞机的“异常接近”(知识问答)

《 环球人物 》(

    6月11日,日方炒作中国战机“异常接近”日本自卫队侦察机。这是日方5月24日妄称我军机“异常接近”日机后再次进行的无端指责。中国国防部6月12日对外公布了日方战机近距离干扰中方飞机飞行的证据,指出日方做法颠倒黑白,是引发中日海空安全问题的根源。

    问:到底多近算是“异常接近”?

    答:飞机速度非常快。民航客机和大型运输机巡航速度约为每小时七八百公里,而战斗机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3000多公里。要确保飞行安全,飞机与飞机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这种安全距离,取决于导航设备的精度、飞机的响应度、飞行员的反应以及飞机间的协作程度。

    大型客机操作比较慢,机动性也比较差。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民航飞机对间距的要求很高。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危险接近包括:在航路飞行阶段,两架飞机前后间隔小于3000米,左右间隔小于3000米,以及当飞行高度在6600米以上时,两架飞机上下间隔小于200米,或飞行高度在6000米以下时,上下间隔小于100米。在飞机下降阶段和塔台指挥阶段,飞机的危险接近距离会略有减少,但飞机间最近的上下间隔也不能小于50米。

    问:“异常接近”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军事飞行中,由于战斗机操纵灵活,飞行员又经过专门训练,为了达到某种军事目的,常常进行密集编队飞行。比如,多架小型飞机密集编队飞行能在雷达屏幕上模仿一架大型飞机,这时战机与战机之间的距离要满足欺骗雷达的要求,必须缩小到10米以内。而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之间的距离也是以米计算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飞行表演。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惊险刺激和美感。在编队飞行时,飞机会尽量靠近,有时甚至给人以“负间距”的感觉。

    以上近距离飞行都是各飞行员协同合作完成的。而对不合作的目标进行拦截、伴飞以及接近是另外一个问题。拦截别国侦察机、巡逻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由于目前雷达还很难识别飞机的具体型号和类型,因此,在侦察不明飞机时,必须通过近距离目视观察的方式予以确认,并采取措施迫使其离开相关空域。

    关于监视、拦截、伴飞的具体距离,并无国际通行标准,但各国都遵循大致的原则。在监视飞行阶段,飞机间的距离既要足以通过目视识别对方机型,又要保证安全。通常情况下,安全距离应在100米以上,并保持高度差,防止发生事故。在监视过程中,可通过无线电警告对方飞机,或利用飞机的不同机动发出信号。例如美国战机在其防空识别区内拦截飞机时,会晃动机翼或闪烁导航灯表示“你已经被拦截,跟随我”。

    如果对方飞机仍然我行我素,并可能进入己方领空,拦截飞机可进一步采取措施,例如逐步靠近,以及向领空线以外逼迫对方飞机。在这一点上,各国也有不同的套路。苏联战斗机在监视、拦截活动猖獗的西方战斗机时,经常使用较为激烈的方式。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1987年9月13日,当天一架挪威的P—3B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上空沿海岸线飞行,试图获取苏军情报。苏联空军苏—27前去拦截。在多次近距离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苏—27突然从P—3B下方近距离穿过,其垂尾将P—3B的一个发动机舱割破,并与其螺旋桨发生碰撞。

    说回日本军机“异常接近”中方飞机这件事。根据中国国防部的消息,6月11日,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巡逻,10时17分至28分,中方图—154飞机在中国近海有关空域正常飞行时,遭到日两架F—15飞机抵近跟踪,最近距离约30米,严重影响中方飞行安全。

    在此次事件中,飞行空域在中国近海,而非日本近海,表明此次飞行只是中方在防空识别区内的一次例行巡逻飞行,并未对日方构成任何威胁和挑衅。在这种情况下,日方战机竟然进行“异常接近”飞行,显然是一种挑衅和威胁行为。(张亦驰)

“我所经历的香港关键时刻”
伊拉克极端势力何以坐大
白宫保镖眼里的三任总统
沙特老国王的秘密王妃
东南亚头号通缉犯的末日
飞机的“异常接近”(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