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官员请少些江湖气

周人杰 《 环球人物 》(

    现在,叫声“同志”对一些官员来说太难了。他们在办公室里满嘴是把上级叫“老板”“老大”的江湖口吻,在饭桌上耍的是大碗喝酒、大杯灌酒的江湖做派,回到家里还忙着结交看风水、卜官运的江湖术士……在八项规定和改作风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显得格外刺目。

    何为江湖?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本来是一个善恶杂陈的场所。江湖人物重义气、豪气,敢为兄弟两肋插刀。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虽是文人,却饮酒纵歌,放浪形骸,“纶巾羽扇颠倒”,骨子里满是正气。但官家体制之外的江湖同样充满相互倾轧,尔虞我诈。过去的袍哥大佬表面仗义,暗地拉帮结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随着文明的前行,体制之外的江湖日渐枯萎。当代社会,江湖这个词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与文明社会相悖的负面色彩。

    任何一个国家的当代政坛都不可能成为过去意义上的江湖,因为现代的管理制度不可能让位给江湖规矩,否则是历史的倒退。但江湖习气并不容易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当下一些官员的江湖气越来越重?说到底,是因为同事关系、同志关系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心理上的需要,通过找“老板”“老大”,他们可以把自己摆放在一个附庸的位子上,与上级拉近一种关系,表明一种态度,寻求一种保障。同样,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态度也满足不了他们飞黄腾达、江山永固的梦想,必须找些江湖术士、神仙大师来算一算,才能找到精神支柱,才能吃得香睡得着。于是,有了刘志军办公室里的靠山石,有了周姓官员对祖坟的重金修葺,以及坟前络绎不绝的扫墓者。江湖之风,实际上是一些官员的利益纽带,让他们能走到一起,混到一块。有了这个江湖圈子,就有了攻守同盟,就有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有恃无恐。

    现代行政体制与江湖气根本相斥,官员的江湖气吞噬的是公权力,其危害比过去的袍哥大佬更大。一旦官员感觉到自己是在纵横江湖,上级便常常背弃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只有集中、只讲纪律、只谈统一意志,下级则只有唯命是从、媚态十足。长此以往,政坛上就有了一个个“同意加拥护”的利益圈子,靠上下尊卑的江湖关系来维系权力制衡。当年国家发改委的匡新,官不过处级,手下握着全国民航与机场建设的审批,被业内称为“匡爷”,据说过年不回家,都有人上门陪他父亲过年。最近被查的国家能源局魏鹏远,身在一个副局级位子上,家中却有了上亿现金。毫无疑问,这些人官不大,却都一度是主宰许多人的“老板”“老大”,不然哪来那么多孝子贤孙、真金白银?

    我们党对江湖气始终保持警惕。早在上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就严厉批评王明、张国焘等人拉帮结派、搞小集团的行为是宗派主义,“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在他们掌管一部分事业的时候,就要闹独立性。为了这些,就要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在同志中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把资产阶级政党的庸俗作风也搬进共产党里来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党就始终强调以集体的决策淡化个体的专断,要“以党的利益高于个人和局部的利益为出发点”,要“密切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切忌妄自尊大”。

    如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与江湖习气绝不相容。打掉拉帮结派的江湖气,关键在于向“官场大佬”开刀,要害在于增强党内民主,让政治生活重回民主集中制的正常化。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严厉叫停官员之间江湖气的称呼,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叫停还远远不够,更迫切的,是改变相当一部分“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主宰利益分配的现实,加强对官员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出现“一霸手”,让更多的官员安心工作,而不是拿着公权力去笑傲江湖。

官员请少些江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