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本刊记者采访手记

我们眼中的古巴式“更新”

丁刚 颜欢 《 环球人物 》(

    “要哈瓦那雪茄吗?”出租车司机一边发动汽车,一边回过头有点儿神秘地问记者。还没等回话,他就接着说:“最好的牌子,外面店里卖30多美元一支,我只要你半价。”

    来之前就听人说,在古巴买雪茄有“黑白两道”。“白道”是国营店或机场专卖柜出售的,全国统一价格。“黑道”就是在黑市买,大多是雪茄厂工人“顺手牵羊”拿出来卖的。不过,包装虽一样,“内容”却未必一样。经常有外国游客贪图便宜买了“黑道”产品而大呼上当。

    看到我们没有购买之意,这位司机耸耸肩又摇摇头,那意思是,“这么好的价格你们怎么就不要?”

    挣“外汇券”的人先富起来

    古巴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化中,这变化让中国人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尤其是古巴的货币。

    古巴现在流通两种货币,一种是古巴人用的不可兑换比索,他们领取的工资就是这种比索。外国人要用这种比索购物,需要出示长期居住证明。

    我们在机场兑换的古巴比索,被称之为CUC,即可兑换比索。目前,它与美元的比价大约是1:1。用美元兑换,还需要交纳10%的手续费。一个美元或者一个CUC,可以换25个不可兑换比索。

    朋友告诉我们,普通古巴公务员或白领的月工资大约合20到25个CUC,也就是20到25美元。古巴政府去年10月决定,将废除货币双轨制,实现货币和汇率的统一。但今年2月底3月初我们到这里采访时,并轨还没有启动。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实施“外汇券”制度时的情形一样,那些最先能够挣到古巴“外汇券”——CUC的人,可能就是古巴经济模式“更新”后最先富起来的人。古巴首都哈瓦那一些外国游客常住的酒店外,有很多“趴活”的出租车司机,他们就是两种比索之间的“穿梭者”。

    68岁的纽艾兹按预先的约定到酒店来接我们,他开着一辆上世纪80年代的苏制拉达车,老旧得不成样子,车门咯吱咯吱地响。

    “以前的出租车公司,都是国营单位,稳稳当当地拿月薪。”纽艾兹说,根据古巴政府颁布的新法令,所有出租车司机都要转为个体户。转变身份后,司机每月需要根据收入情况向国家缴税,车辆保养、维修及汽油等花费也由出租车司机承担。

    纽艾兹说,当年吃大锅饭的时候,也有人不给公司交钱,赚了钱装自己腰包,对公司说根本没拉到活,公司也没办法追究。现在不一样了,大伙儿都是给自己干活,多拉就可以多得。

    根据纽艾兹每天拉客的情况,我们粗算了一下。他如果拉的是外国人,一天就能挣到二三十“外汇券”。这差不多相当于普通古巴人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拉的是古巴人,就挣不了那么多。纽艾兹告诉我们,那些年轻能干、在酒店有关系能揽上活的司机,自然就挣得多一些,算得上是先富起来的人。

    特区还没对外国记者开放

    在古巴,“改革”一词还略显敏感,古巴领导人的表述是“不照搬别国改革模式”,古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更新”。让古巴逐步走向开放,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是古巴经济模式和社会“更新”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使得今天的古巴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很多相似点。比如,开设特区。

    去年9月,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签署法令,决定建立首个发展特区,地点就是距首都哈瓦那45公里的马里埃尔。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特区”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当地的新闻报道中。

    “很多外国记者想去那里采访,但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有哪个记者进入了特区。”一位外国同行说。我们在去古巴采访前,就向古巴外交部递交了采访特区的申请。到达哈瓦那的第二天,得到的答复是“已转交采访申请,尽量争取安排”。但直到我们即将离开古巴,也没有收到通知。

    在一位古巴朋友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特区办公室,它设在哈瓦那市区艺术品市场对面的一幢写字楼里。记者说明来意,办公室工作人员温迪立即婉拒了采访。她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告诉我们,任何有意向的公司都可以到特区网站上查询投资资格要求和优惠政策,然后提出申请。目前,提交申请的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超过100家,而通过初步审核进入评估和批准阶段的超过70家。中国驻古巴经济商务参赞马克强后来告诉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是否有中国企业提交了申请。

    在与一些投资拉美的中企人士谈到古巴特区时,他们都强调古巴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劳尔·卡斯特罗在特区码头正式启用的剪彩仪式上表示,马里埃尔港将成为古巴对外贸易的主要进出港口,也会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这一地区重要的物流平台。一位中企人士说,正在建设的特区深水港离美国的迈阿密只有360多公里,一旦美国解除封锁,那就是一个“很有弹力的跳板”。

    美国的封锁依旧是“痛”

    在古巴,随处可见美国封锁对老百姓生活造成的影响。哈瓦那最大的超市中,因物资较为缺乏,往往在一长排货架上只摆着一种商品。我们走进超市时是下午4时许,冷冻食品区的速冻薯条就只剩下了一袋,一位市民一边念叨着“谢天谢地”,一边庆幸地取走了这份深受古巴人喜欢的食品。

    从1962年开始,美国对古巴实施全面封锁。据统计,截至2013年4月,封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1.15万亿美元,堪称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最残酷的封锁纪录。联合国大会已连续22年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要求美国取消封锁,这也创造了纪录。

    50多年过去了,一个在美国眼皮子底下、只有1100万人口的岛国,面对强邻压力,依然挺直着腰杆不屈服,同样堪称是创造了人类历史的纪录。

    哈瓦那的物价看上去好像不高,但相对于古巴人的收入来说,他们还是有点难以承受。一根莴笋、一棵生菜、两头蒜的价格均为5个不可兑换比索,而超市里一个小电饭煲的价格则在300“外汇券”的高价位。有朋友告诉我们,这样的小电饭煲很受欢迎。但按照现在普通古巴人的月收入水平,恐怕买不起。实际上,作为对这种经济的补充,还有一种“灰色”经济在运转,就是私有经济。

    古巴朋友告诉我们,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经济越来越活跃,在超市采购的古巴人比前两年多好多,而哈瓦那个体餐馆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中国宇通大巴,穿梭在市区的主要街道。上世纪50年代,曾闻名拉美的凯普瑞酒店最近重新开业。酒店接待的第一批客人中,就有革命前后出走的美籍古巴裔商人,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家乡寻找新的投资机遇。

    古巴也有没有变的事物——革命传统。在古巴革命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正仔细聆听讲解员介绍古巴革命史。博物馆院子里无名英雄墓的长明火前,数十位着装整齐的中年人,默默地献上花圈。纪念碑旁,是1956年卡斯特罗回古巴闹革命时乘坐的“格拉玛”号汽艇……

朝鲜荣誉背后的福利
谁为韩国沉船负责
我们眼中的古巴式“更新”
普京的“朋友圈”
舛添要一,充满争议的三朝元老
23岁女间谍疑云
如何搜寻黑匣子(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