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加拿大边撤军边后悔

陶短房 《 环球人物 》(

    当地时间3月18日,加拿大最后一批驻阿富汗部队全部撤离回国,结束历时12年,也是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作战任务。加拿大总理、总督等人亲自到渥太华机场迎接最后84名回国军人。

    尽管总理和总督对加拿大军人完成使命提出表扬,却没有人能高兴得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参战带给他们个人和这个国家更多的是痛苦和负担。

    据统计,自2002年加拿大响应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号召出兵阿富汗以来,先后向前方派出4万多军人。结果,有158名军人阵亡,一名记者、一位加拿大外交官和两名平民承包商被打死,另有2000人受伤,军事行动支出超过140亿加元。

    痛定思痛,加拿大人在反思: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次出兵行动?

    加拿大每次为赴阿富汗军队招兵,都使出各种招数。笔者记得,2011年的农历春节,在北美华裔比例最高的城市——卑诗省列治文市著名的华人商场时代坊,出现了加拿大军队招兵的宣传摊位,为吸引华裔兵源,招兵海报上出现了关羽、岳飞等华人英雄的形象,并使用了“精忠报国”等宣传词,电子大屏幕上则滚动播放军队在阿富汗的“英勇事迹”。即使这样,人们也反应冷淡,因为他们不理解:参战阿富汗和“精忠报国”有什么关系?这场战争对加拿大有何利益可言?

    近年来,加拿大人对参战阿富汗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厌倦情绪。质疑者指出,加拿大政府多年来努力用“帮助阿富汗人重建家园”、“保护民主价值观”、“支持国际反恐”等说辞让公众相信,参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但12年过去了,阿富汗依然处在战火不断、经济困难、民不聊生的困境里。加拿大人越来越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兵”,谁又是“贼”?

    加拿大自正式形成国家以来,本土一直兵革不兴,但作为英联邦成员和北约成员,加拿大却积极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诸多国际战事,虽付出了沉重代价,却也打出了加军“勇猛善战”的威名。在加拿大,军人的名誉、地位向来很崇高,许多加拿大人都相信,正是加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勇表现,才让僻处美洲大陆北部的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尊重和重视。

    然而,阿富汗战争却让加拿大人感到迷茫了:他们既没有看出阿富汗人对加军参战的欢迎,也未看出政府所强调的参战“深远意义”,相反,他们看到的是徒劳无功和无谓的牺牲——并非仅仅战死者才是受害者,从阿富汗战场回来的官兵,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

    为支援阿富汗战事,加拿大不得不抽出宝贵军费,购置诸如C—17远程运输机之类军备。而加拿大自己的防务装备却越来越捉襟见肘。加拿大最重要的战略利益在北极,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挪威、俄罗斯、丹麦以及美国。军费紧张导致加拿大在北极的重要装备——破冰巡逻船几十年得不到更新,哈珀政府上台后曾承诺添造12艘破冰巡逻船,但好几年过去了,列入建造计划的只有4艘,下水的更只有1艘。许多批评家认为,如果不是在阿富汗白白浪费财力,就不会有如此的窘境。

    如今,加拿大人普遍将阿富汗战争说成“美国人的战争”。而围绕北极航道和北极海域主权,加拿大和美国是有利益纷争的,两国经常撕破脸皮争吵。不少加拿大人和战略学家认为,劳师糜饷参加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妨碍了加拿大在北极利益上的话语权,相比两国在北极圈内的行动力,加拿大的差距越来越大。

    哈珀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些,自2010年以来,多次申明将提前结束加军在阿富汗的使命,尽管北约指挥官和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等软硬兼施,但加拿大撤军的意愿还是越来越坚定。另一方面,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加拿大一向唯英国马首是瞻,看到英军也在计划撤军,加拿大军队更加快了“回家”的速度——甚至,一向最好面子的加拿大人,都来不及去理会塔利班“我们打败了加拿大军队”的冷嘲热讽。

加拿大边撤军边后悔